在佛教造像中,善財童子和龍女經常作為觀音菩薩的脅侍童子侍立左右。一般情況下,善財在左,雙手合掌;龍女在右,雙手捧珠。就是下面這樣:
明代泥塑 大同華嚴寺
有時候也會有不一樣的站位方式,如下圖:
明代泥塑 藍田水陸庵
觀音與文殊、普賢并坐,觀音居中。觀音左右各有一尊善財和一尊龍女侍立。
明代泥塑 平武報恩寺
元代泥塑 新絳福勝寺
文殊菩薩是善財童子的師傅,《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對此有詳細的記錄。在故事中,善財是福城長者的五百子之一,出生時種種珍寶自然涌出,故名善財。爾時文殊師利在福城東住,善財前往請教佛法。文殊菩薩引導善財童子前后參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識,行程無法計算,每一次都有所得。最終回文殊身邊(第五十二位),文殊為他說法,又讓他去參拜普賢菩薩。所以,很多時候善財也是文殊菩薩邊身的兩位脅侍童子之一,另一位是牽獅的于闐王。就如下面這樣:
宋元泥塑 原平惠濟寺
善財見到普賢菩薩后,普賢菩薩最終成就了善財童子的十大愿行。而在佛教造像中,普賢菩薩身邊也常有兩位童子脅侍。一位貌似胡人,通常稱為昆侖奴(也有稱其為獠蠻者)。而在一些寺廟中,另一位童子的相貌、著裝、動作與善財無異,會不會也是善財童子呢?請各位師友討論!如下圖:
唐代泥塑 五臺南禪寺
南禪寺大殿內有釋迦牟尼佛與眾從脅侍一鋪,此為釋迦佛左側局部。騎象者為普賢菩薩,左下角兩位童子是他的脅侍。
在普賢菩薩點化善財之后,文殊菩薩說:我已經成就了他參拜五十三位善知識,誰來成就他的弘法大愿?普賢菩薩說:我已經成就他十大愿行,這事就由觀音菩薩來做吧。觀世音菩薩便說:“我的大愿,是以大悲為懷,將娑婆世界的有緣眾生,渡到極樂彼岸,正需要一個好幫手,就讓他隨我去吧?!庇谑?,善財童子就成了觀音菩薩的脅侍之一。
觀音菩薩是善財參拜的五十三位善知識中的第二十七位,正好居中。善財最終成為她的脅侍童子,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呢?
明代泥塑 藍田水陸庵 觀音菩薩脅侍
明代泥塑 平武報恩寺 觀音菩薩脅侍
明代泥塑 高平鐵佛寺
明代木雕
元代泥塑 新絳福勝寺 渡海觀音脅侍
明代泥塑 大同華嚴寺 觀音菩薩脅侍
明代泥塑 長治觀音堂 觀音菩薩脅侍
明代木雕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泥塑
牙雕 保利拍賣
木雕 西泠印社拍賣
銅鑄 金懋國際拍賣
明代泥塑 綿山大羅宮
木雕 古天一拍賣
日本鐮倉時代木雕 文殊菩薩脅侍 東京國立博物館
日本室町時代木雕 東京國立博物館
木雕 日本
龍女在佛教造像中的情況要簡單得多了,一般就是作為觀音菩薩的脅侍出現(xiàn)。
龍女是娑竭羅龍王的女兒,據說八歲時偶聽文殊菩薩在龍宮說法,頓然覺悟,遂至靈鷲山禮拜釋迦,以龍身成就佛道。按說,她也是文殊菩薩的弟子,理應作為文殊菩薩的脅侍,卻怎么跑到觀音那里去了呢?還有后話:
一天,智積菩薩與文殊菩薩偶爾說及龍女頓悟之事,智積大惑不解:“我見釋迦如來經過無數劫難,堅忍不拔,好不容易才成正覺。我不信這小丫頭頃刻之間,就能成佛!”話未說完,龍女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拿著一顆價值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寶珠獻給釋迦,釋迦馬上接過,十分高興。龍女對智積說:“我獻寶珠,世尊馬上要了,這事快不快?”。智積回答快極了。龍女說:“你們看我成佛,也是這樣快!”說罷,龍女忽然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花,成等正覺。之后,龍女為輔助觀音普度眾生,現(xiàn)女身做了觀音菩薩的右脅侍。
明代泥塑 藍田水陸庵 觀音菩薩脅侍
明代泥塑 大同華嚴寺 觀音菩薩脅侍
明代木雕 泉州閩臺緣博物館
明代泥塑 綿山大羅宮
最后兩尊,館方標的都是龍女。到底是龍女還是普通的侍女,我不敢確定。
善財一直以童子的身份到處參拜,終于熬成正果。他這么低調,這么謙虛,還這么堅忍,得到各位菩薩的關愛也是正常的。而龍女小小年紀突然成就佛道,遇到別人質疑的時候又這么張狂,若不是自動前往觀音菩薩處尋求庇護,恐怕在佛界的日子不會好過吧。難怪她在佛教造像中的出場機會這么少呀!
最后的最后,說句大不敬的話:其實佛教故事也是前人編造的,當不得真。記得在N年前看過一部玄幻小說,里面的主人公是善財童子,女主是龍女。小說里說善財的來歷是開天辟地的第一團火,龍女是末日的最后一團冰。故事背景是釋迦佛已經涅槃,世界大亂,真正的大亂。最后結局似乎把善財童子當作了彌勒的化身,轉世成佛,世界復歸平靜。這個也是很有意思的想象。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彌勒是善財參拜的第五十一位善知識,與善財也有些緣分在。其時是否被奪舍為分身,也不好說。小說中龍女的真實身份我倒是忘了。
再說觀音本是阿彌陀佛的脅侍菩薩,卻總是待在釋迦佛身邊,儼然成了釋迦佛的代言人。您看藍田水陸庵中的菩薩三尊像,觀音居中,釋迦的兩位脅侍文殊和普賢反而在兩側。佛界的排座方式意味深長啊!難怪在那本玄幻小說中,觀音最終走到了他的父親和主佛阿彌陀佛的對立面,倒是大勢至菩薩為了阿彌陀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