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算卦的源頭
接著公眾號前面那篇《欲把金針度與人:三分鐘了解周易,七分鐘學會算卦(下)》,我們繼續(xù)講一下如何卜卦。
我們都聽過朋友吹噓過自己算卦的方法,可能他們也只是聽說過那些個叫法,根本沒嘗試過,一個說子平八字多厲害,一個說諸葛神算比這高明多了,另一個搖頭晃腦講宋儒邵康節(jié)的《皇極經(jīng)世》才是此道高手,最后一個默默地說《梅花易數(shù)》已經(jīng)窮盡所有了。
我說,這前面四位朋友講得都不錯,但犯了個不知源流的毛病。我主張,你要尋求某事的發(fā)展脈絡,就要追溯此種東西的源頭。所謂的“子平八字”、“諸葛神算”、《皇極經(jīng)世》、《梅花易數(shù)》都是很后面才發(fā)展出來的東西,越弄越復雜,把什么五行納音、六神六煞、陰陽二宅、玄空等一股腦裝在一起,只會讓人越來越弄不懂。
其實算卦的源頭就在《四書五經(jīng)》中的《周易》里。令人吃驚的是《周易》的算卦指南教科書里根本沒有講到八卦——大家都知道八卦很神奇,三根爻構成一卦,然后互相重合而成為六十四個六爻卦,其實呢,嚴格來講,我們只能說看上去是這樣,推測起來是這樣,事實是否當真如此卻很難講,因為《易經(jīng)》里邊只有六十四卦,卻沒有八卦的單獨存在。當然也有可能是文獻離我們太遙遠,所以丟失了也不一定。
好,我們來看看《周易》上記載的算卦方法。
《周易·系辭》云:“大衍之數(shù)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仂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仂而后掛。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shù)二十有五,地數(shù)三十,凡天地之數(shù)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p>
大家仔細看!看懂了嗎?考驗你古文功底的時候到了!
我覺得你看不懂,因為我也看不懂,連宋代的大儒朱熹先生也曾長嘆,看不懂!
二、算卦的程序
但是有人解讀出來了,為什么?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古人都是不服輸?shù)娜?,哪怕我看不懂,那也要解釋解釋?/strong>
我們首先要準備五十根蓍草,蓍草是孔子故地山東曲阜的“三寶”之一,也是孔府進貢皇宮的貢品,其貴重不言而喻,但是你在現(xiàn)在淘寶一下,不算珍貴的,二十多塊就可以帶捆回家。當然,要是你嫌麻煩,也可以找五十根筷子,或者五十支牙簽,要是你力氣大,五十個鉛塊也可以(笑)。回到正題——
首先是第一變部分。
第一步,“大衍之數(shù)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拿五十根蓍草,拿掉一根蓍草,就成了四十九根蓍草,這其實是古人的一次宗教儀式,其后我們就只用四十九根蓍草開始算卦。
第二步,“分而為二以象兩”,雙手隨便將四十九根蓍草分成左右兩堆,我們假定分成了左手20根,右手29根,左邊象征天,右邊象征地,這是所謂效法天、地的意思。(天20、地29)
第三步,“掛一以象三”,再從右手那堆蓍草里拿出一根蓍草,這樣就有了三堆蓍草,即象征天地人三才。(天20、地28、人1)
第四步,“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揲就是數(shù),就是把左手那堆蓍草每四根一組,分到最后,所剩的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以象春、夏、秋、冬四時;“歸奇于仂以象閏”,就是只取剩余的蓍草數(shù),就是說我們左手邊的蓍草只剩下了四根。(天20÷4······余4)
當然,右手邊也進行同樣的操作。(地28÷4······余4)
第五步,“五歲再閏,故再仂而后掛”,指的是五年有兩個閏月,那么把天部分和地部分的余數(shù)和人部分加在一起,即四加四加一為九。(天余4+地余4+人1=9)
這個時候,去除多余的9根蓍草,我們要記住一個數(shù)字就是剩下的蓍草數(shù)40(49-9=40)
然后我們進入第二變。重復第一變的第二到第五步,以下略說。
第二變的第一步,拿到第一變剩下的40根蓍草,隨意分。(天16,地24,人1)
第二變的第二步,(天16,地23,人1)
第二變的第三步,(天16÷4······余4,地23÷4······余3)
第二變的第四步,(天余4+地余3+人1=8)
這個時候,去除多余的8根蓍草,我們要記住一個數(shù)字,就是剩下的蓍草數(shù)32(40-8=32)
最后我們進入第三變。重復第一變的第二到第五步,以下略說。
這次得到的結果是,去除多余的8根蓍草,我們要記住一個數(shù)字,就是剩下的蓍草數(shù)24(32-8=24)。這里大家要注意,我們?nèi)兺瓿珊笾粫玫剿姆N答案,即24、28、32、36。
天可憐見!我們最后還要把這個數(shù)字除4,才得到最終的數(shù)字6。算到了這一步,我們才終于算出來了一個爻。爻又分為四種,老陰、少陽、少陰、老陽,各自對應6、7、8、9幾個數(shù)字,也就是根據(jù)我們上邊的測算,我們的第一爻就是老陰爻,即
。
還沒結束,我們還要將這三變重復六次,也就是說算出卦來要進行十八變,其實我們常說的“女大十八變”也是從這里來的。
好了,我們現(xiàn)在假裝已經(jīng)演算了一遍又一遍,依次算出了從第一爻到第六爻,我們在紙上的記錄由下向上分別是六個數(shù)字:8,8,6,9,8,6。對照剛才說的爻分為四種,老陰、少陽、少陰、老陽,各自對應6、7、8、9幾個數(shù)字,我們可以畫出:
現(xiàn)在這里就涉及到了《周易》的一個重要原理:老變少不變。這就好比武林高手出招,第一招的招式用老,就要換第二招。所以,“老”意味著事物的發(fā)展到了末段,該變了。所以呢,我們現(xiàn)在按照方才這個坤卦的六爻順序重新畫一個卦,在這個新卦里,把原來坤里的老陰爻變成陽爻,把原來的老陽爻變成陰爻,而少陰爻和少陽爻都照搬不變。于是,在坤卦的基礎上又產(chǎn)生了一個新卦,這就是震卦。
演算到這里,得出了本卦、之卦和變爻,我們終于可以占卜吉兇了。不容易呀!
三、解卦的程序
解卦方法很多,而且被前人說的玄而又玄,其實也就三個方面的解讀:理、象、數(shù)。我只能僅僅告訴大家最基本的解卦思路:
首先,我們從理的角度思考,因為我們現(xiàn)在算出來的卦根本沒有要問的問題,所以我也只能是從技術上告訴大家,所謂“卜所以決疑,既不疑復何卜哉”,這是大家要注意的。我們看上圖二爻變動,則取陰爻之爻辭以為斷,所動的兩爻如果同是陽爻或陰爻,則取上動之爻斷之,那么我們查《周易》坤卦的六四爻“括囊,無咎無譽”的爻辭來判斷。
其次,我們從象的角度思考,它包括兩方面:位置和象征。位置有“得位”和“得中”之說。象征指的就是坤卦的意象,《周易·說卦》云:“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于地也為黑。”這些就是坤卦的意象。
一個卦從下到上順序排列著六爻,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爻是分為陰爻(類比女生)和陽爻(類比男生)兩種的,可是古人也把這六爻的位置給分出了陰陽:第一、第三、第五爻的位置是“陽位”,第二、第四、第六爻的位置是“陰位”。即1,3,5為陽位,2,4,6為陰位。根據(jù)“得位”的原則,來看看豫卦的九四爻:這是一個陽爻,卻在第四爻上,即陰位。所以,結論是:九四爻不得位。
什么叫中位?三爻當中的那中間一爻的位置叫做“中位”。如果你占到的爻恰好落在一卦的“中位”上,這就叫“得中”,是個吉兆。如果這一爻既“得位”又“得中”,那就屬于吉上加吉了。
最后是數(shù)的角度思考,但是這個方向其實就是梅花易數(shù)的方向,簡單的講就是依據(jù)先天數(shù)和后天數(shù),把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數(shù)據(jù)化分析,然后再套上這個卦。但是,這種的規(guī)范極其繁瑣,和本源的《周易》出入很大,所以大家了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