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疤瞥钌屉[《無題錦瑟》
初衣解詩:李商隱的錦瑟,每一回讀都有不同的感想,像一幅意象派的油畫。能確定的就是晚年的作品。其實(shí)初衣非常的感慨。因?yàn)檫@種比例里,還有年輕時候的綺麗和密集,卻多了中年的沉穩(wěn)和悲懷。令人目眩神迷又回腸蕩氣。有時候初衣簡直認(rèn)為這是一種回光返照的作品。
因?yàn)槔钌屉[46歲辭世,多年的顛沛流離,妻子離世,造成他身體有很大的毛病。妻子離開的那一年秋天,他就因?yàn)槠拮拥碾x世和難忍的腹痛,謝絕了親眷好意的聚會,而不久,他即刻啟程去四川。在四川山高路遠(yuǎn),風(fēng)雪阻塞,幸好他的上司節(jié)度使,非常的愛惜體恤他,讓他任一些輕松的職務(wù)。但是多病的身體,遠(yuǎn)方有兒女尚未成人的憂患,是這個從小志氣沖天的男人,最終妥協(xié)消沉。
在四川幕府,他花大量的時間游歷山水,和僧人在一起,年輕時他嘲笑這世上并沒有長生不老術(shù),但是晚年的他開始篤信佛教。
在詩文的上面,也表現(xiàn)得淡遠(yuǎn),和年輕時候的綺麗沉郁緊致,有了非常大的變化。
但是我覺得其中有一脈相承的就是,他的苦苦追求,包括對佛教,都是帶著一種刻意的,執(zhí)著的苦苦。或者只是為了忘記這一生塵世沉痛的遭際。
比如在送臻師二首里,他寫“昔去靈山非拂席,今來滄海欲求珠,楞嚴(yán)頂上清涼地,善眼仙人憶我無。”他說的是什么意思呢?我過去聽佛音時,因?yàn)楦魃袦\,并非有意怠慢,今天特地來拜望你,如同在滄海里,去采明珠。在這莊嚴(yán)的佛教的圣殿上,你還記得我嗎?”
而杜甫有詩“僧寶人人滄海珠”,說的是一心求道的僧人,每個人都是滄海的明珠。
結(jié)合李商隱晚年的精神改變,我們再來看這樣一首無題錦瑟,其中滄海月明珠有淚,就有另外的一層意思了。這是指,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的求道之人,看見月亮光華的悲欣感動。
因?yàn)椤跺\瑟》被許多學(xué)者專家,包括初衣都認(rèn)定為是李商隱晚年的作品。這個作品回顧了自己的一生,是從心靈和追求的角度,來詮釋了一生的感情變化。其中字句綺麗,意象繁復(fù),人們能夠觸摸里面的混合的與眾不同的聲音,卻不能夠明確的解析。
有人說是悼亡的作品,有人說是講的愛情。林林總總的說法中間,其實(shí)都有一條主線,這條主線是對整個人生的觀照,忽遠(yuǎn)忽近,清晰而又迷離。
而我佩服李商隱在晚年的時候有此力作,因?yàn)檫@是需要積蓄一生的力量的。所以初衣認(rèn)為這是一首禪詩。作者將整個生命的歷程和感悟,都融匯在這首禪詩里,所以讓它有著非常璀璨的光華,真的是如同滄海的明珠,和藍(lán)田美玉一樣,泛著永恒的光華。
那么從禪詩的層面就很好解釋了,這種混響著時空的美麗的詩句,是解釋了人從執(zhí)著,到解開執(zhí)著的過程。但這就是人的一生呀。
投入有投入的美麗,那是一種主觀的意向,抽離有抽離的曠達(dá),那是一種俯瞰的高岸。而最后一句,點(diǎn)出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和無限。局限在,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無限在,此情可待成追憶。
上蒼的錦瑟有50根弦,每一個細(xì)微的弦柱,都刻畫著無窮無盡的華年。
莊周在夢里忘了自己變作了蝴蝶,誰的年輕不是如此?
不滅的憂思之心,如同望帝不死的春心。誰的生命不是如此?
看到了滄海的月明,悲欣交集,那海底的珍珠如同淚水。
俯瞰著藍(lán)田,那極致的太陽,讓美玉升華成青煙。
所有人生的歷程都只能回味,只是在每個過程中的人,都是惘惘前行!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李商隱詩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必刪。歡迎留言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