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錦:裝飾華美的琴。指的是漆有織錦紋的瑟。中國傳統(tǒng)撥弦樂器。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聲音階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
此詩約作于詩人晚年,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詩題“錦瑟”,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無題詩。對《錦瑟》一詩的創(chuàng)作意旨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蛞詾槭菒蹏?,或以為是悼念追懷亡妻之作,或以為是自傷身世、自比文才之論,或以為是抒寫思念侍兒之筆。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精美的瑟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憶青春年華。無端:沒有來由,無緣無故地。猶何故。怨怪之詞。“柱”,是琴瑟上系弦、調弦的小木棍。華年:青春年華。“錦瑟無端五十弦”,(這)精美的瑟為何無緣無故地有五十根弦?據(jù)《史記·封禪書》,傳說瑟這種樂器本來有五十根弦,有一次太帝讓素女鼓瑟,覺得音調過于悲傷,就改了瑟的形制,變五十弦為二十五弦。但詩人在此不說現(xiàn)在的瑟都是二十五弦,而還是強調古制的五十弦,這就暗自引用了太帝的典故,給這首《錦瑟》也定下了一個悲慟的調子。“一弦一柱思華年”,一弦一柱奏響的(每一個旋律,都讓“我”)追憶(逝去的)青春年華。這句詩是以“一弦一柱”指代錦瑟的一音一節(jié),是說詩人從錦瑟奏響的旋律里每一弦、每一音節(jié)都能認自己勾起對青春往事的浮想聯(lián)翩,感嘆以往自己的人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莊周翩翩起舞睡夢中化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鵑。
望帝:周朝末年蜀國的君主的稱號,名叫杜宇,后來國破身死,傳說他死后,魂魄化為鳥,名杜鵑,暮春而鳴,也哀痛亡國。啼聲悲切,讓人不忍卒聽。春心:傷春之心,或指男女相思的情懷。喻對美好事物的失去的懷念。
頜聯(lián)對偶。
“莊生曉夢迷蝴蝶”,“我”曾經(jīng)像莊周夢蝶一樣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
據(jù)《莊子·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 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
詩人在此引莊周夢蝶故事,以言人生如夢、往事如煙之意。
“望帝春心托杜鵑”,最終只能像望帝那樣把自己的傷心托付給杜鵑。
詩人此刻沉浸在錦瑟的音樂聲中,引經(jīng)據(jù)典,來形容自己一種似夢似真、亦真亦幻的感覺。把詩人對于美好的情景卻又是飄渺的夢境感到迷惑,只能將傷感思念之情托付給悲啼的杜鵑。
“迷”、“托”二詞刻畫出詩人無端陷入困境,又無力自拔尋求寄托的真實心態(tài)。“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滄海月明珠有淚”,海里的珍珠和天上的月亮一同圓缺,南海鮫人他們哭出來的眼淚會凝結成珍珠。珠有淚:《博物志》:“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績織,其眼泣則能出珠?!?/span>頸聯(lián)把兩則和珍珠有關的傳說嫁接到了一起。
皎月落于滄海之間,明珠浴于淚波之界。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意境與頜聯(lián)類似,遞進一層。
“藍田日暖玉生煙”,相傳寶玉埋在地下,上空會出現(xiàn)煙云,陽光下見得分明。藍田: 山名,在今陜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玉石產(chǎn)地。《元和郡縣志》:“關內道京兆府藍田縣:藍田山,一名玉山,在縣東二十八里?!?/span>玉的特點是光潔溫潤,玉石蘊藏在山中,在日光之下,隱隱然有一種光暈冉冉升騰。古人相信偉人和寶物、寶地都會發(fā)出一種常人很難辨認的“氣”,所以有“望氣”之說,“珠光寶氣”這個詞就是這么來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惘了。
惘(wǎng)然:失意的樣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樣子。
此情難道要等到追憶的時候才會覺得惘然嗎?只在當時便已經(jīng)這樣覺得了。
尾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在錦瑟聲中,悵然若失,久久難以釋懷。
《錦瑟》是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寫的一首七言律詩。是一首仄起首句押韻【平水韻:一先】七律詩。《錦瑟》這首詩寄托了詩人對美好華年流逝的傷痛之情,以及對美好往事的追懷,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