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個職場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引起了很多討論。節(jié)目中,8名高校法學生要在1個月的時間里,競爭律所的兩個轉正機會。選手中,來自北大博士梅楨,學歷最高,起初她最被看好,但最終卻遺憾落選。但職場顯然不是光努力就行的,梅楨的落選其實都有跡可循。實習期前半段,梅楨在所有場合都過分緊張,說話聲音總有些顫抖;課題展示還沒開始,就先否定自己,急著道歉......
明明成績靠前,卻從不敢占據(jù)主導地位,沒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何炅評價梅楨時表示:“她自己本身是有能力的,但她有一種職場自卑?!?/span>不得不感慨,校園學霸和職場大牛之間,并沒有必然聯(lián)系。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在職場混得好的人,不僅專業(yè)能力強,他們的綜合實力同樣不容小覷。職場中,你的綜合實力,才決定了你能走得多遠、多高。其實在職場也是一樣,掌握一些底層的職場道理,能讓你的職場之路走得更順。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了目標;而是有了目標,才有了工作。目標的好壞,甚至會直接影響業(yè)績的達成。當目標既是未來指向,又富有挑戰(zhàn)時,才是有效的目標。一個“跳一跳,摸得著”的目標,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有時,目標如果具有適度的挑戰(zhàn)性,激勵效果會更好。比如,在日本建設新干線鐵路時,全世界還沒有進入高鐵時代,120英里時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達到。但他們?nèi)匀辉O立了把時速提高到120英里的拓展性目標,最后獲得成功。目標有無管理,效果大不同。一個Specific(明確的)、Measurable(可衡量)、Attainable(可實現(xiàn))、Relevant(相關的)、Time-bound(有時限)的目標,能幫你更明確高效地工作。根據(jù)經(jīng)常討論(Frequently discussed)、雄心足夠(Ambitious)、具體明確(Specific)、透明可見(Transparent)的原則嚴格把控目標質量。根據(jù)可測評(Measured)、可觀察(Observable)、可信任(Reliable)、明確化(Specific)的原則設置目標,能幫你拋開個人的主觀因素,實現(xiàn)行動目標的客觀衡量和評估。一旦習慣性地目標侵蝕,對于自信心、自我堅定是一種慢性傷害,就像一種慢性毒藥,最終會腐蝕我們的靈魂。用行動來引導前進方向,用上一步的行動來引導下一步的行動,可以幫助我們應對復雜困難的問題情境。戰(zhàn)略往往是在行動中,通過認知的迭代才產(chǎn)生的。與其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低質量的空想上,不如盡快行動起來。人們的機智行動,是基于高度技巧及復雜推理而形成的,而其中多數(shù)技能又都屬于隱性知識范疇,也就是說,你不知道其實你有能力做到。因此,行動有時可以優(yōu)于思考,而邊行動邊思考邊調(diào)整,則是更好的策略。N階,則是借用數(shù)學中的“底數(shù)”和“階”的概念。以10為底數(shù),N為冪,10的N次方,就代表持續(xù)行動的天數(shù)。一階行動者,是指能持續(xù)10天的人;二階行動者,是指能持續(xù)行動100天的人;三階行動者,是指能持續(xù)行動3年左右的人......不同階的行動者,具有不同的水平,會遇到不同的問題,也具有不同的特點。成為一個N階行動者,你才能享受復利帶來的最大威力。要成為專家,至少需要10000小時的刻意練習。一個人的持續(xù)行動時長,是成功的關鍵因素,能顯著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時間是最基礎、最寶貴的資源。一個人自我成長的其它資源,都是時間資源的衍生品。如果要實現(xiàn)資源增值,也要從時間著手。有質量的學習、工作,需要相對完整、連續(xù)、不受打擾的時間,以保持專注。學會把時間化零為整,預留整塊時間處理最重要的事,其余零碎事項集中批量處理。現(xiàn)代社會,時間碎片化無可避免,要更進一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我們可以采取化整為零的策略。學會運用還原法、工作分解結構等,將任務拆解,把有條件切碎的事項,放到碎片時間去處理。時間買賣主要有3種模式:①一份時間,出售一次,比如打工者;②一份時間,出售多次,比如作家;③購買時間,轉賣時間,比如企業(yè)家。時間顆粒度指的是,每個人管理、運用時間的基本單位,例如蓋茨以5分鐘為管理單位,王健林以15分鐘為管理單位。越是珍惜時間的人、越是努力的人、越是成功的人,時間顆粒度相對就越細。一個不會細化時間顆粒度的人,很難提高時間產(chǎn)出,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時薪的提升也就難以達成。一個番茄鐘的核心步驟是,選擇一個任務,專注工作25分鐘,番茄鐘響起,休息5分鐘;如是循環(huán),每4個番茄鐘多休息20分鐘。番茄工作法的核心做法很簡單,但簡易的方法,只要了解生效機制,運用得當,通常最有效、最容易堅持。職場中,糟糕的情緒表現(xiàn),會讓你的形象大打折扣。不將自己的情緒帶入工作中,是對一個合格職場人的基本要求。元情緒,是對自身情緒的覺知。提高元情緒能力,才能及時覺知,知道自己的情緒處在什么狀態(tài),才能在情緒強度提升到危險水平前,及時干預。發(fā)脾氣是本能,不發(fā)脾氣是理性。只有積極地直面問題,加速自我成長,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如果一味逃避,即便負性情緒一時緩解,積累之后仍然會爆發(fā)。情緒需要妥當表達。只有敢于進行情緒表達,并不斷提升情緒表達能力,才能促進交流、減少誤解。掌握更多、更合適的情緒表達規(guī)則,能夠提高情商,提升同理心水平和換位思考能力,從而提高社交互動和社會適應能力。情緒的ABC理論是指:A(Activating event:激發(fā)事件)是C(Consequence:結果)的間接原因,B(Belief:信念)是C的直接原因。
也就是說,激發(fā)事件本身并不會直接導致情緒后果,而是基于自身信念而產(chǎn)生的對激發(fā)事件的認知和評價,導致了情緒后果。
為什么高手通常沒有太多情緒困擾、情緒障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nèi)粘>陀惺崂碜陨淼男拍铙w系,提升理性水平。
24.理性情緒療法
理性情緒療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簡稱RET,指的是,解決因非理性信念而產(chǎn)生的情緒困擾的心理療法。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產(chǎn)生某些非理性信念。
如果能夠了解RET的一些常識,有助于提高認知深度,從而提高情商,更好地管理情緒。
職場中,溝通難以避免,但如果沒有明確溝通目標,就會各想各的,各行各事。如果溝通前明確溝通目標,溝通時圍繞溝通目標,溝通后檢討溝通目標,就會顯著提升溝通效果。溝通富有挑戰(zhàn),否則就不會有“理解萬歲”之說。生活中,有3種常見的不良溝通模式:爭吵模式、追逃模式、冷戰(zhàn)模式。很多矛盾,都和不良的溝通模式有關,有意識地建立有效的溝通模式,才能讓溝通更高效。溝通禮儀是印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人都應當掌握。否則,很多人在溝通禮儀上不明不白地丟分,還不知道自己敗在何處。比如,有人在用微信溝通時,不恰當?shù)仡l繁使用感嘆號,就會讓人產(chǎn)生被催促感、不被尊重感。職場中的溝通,同樣需要我們具備同理心,學會傾聽,提高換位思考能力,盡可能避免偏見。不會拒絕,就得不到尊重;會拒絕,才代表你心智成熟。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相互給予彼此所需要的。減少無效社交,最根本的解決方案是,增加自身的社交價值,增加自己的價值輸出能力。之前,騰訊理財通等機構發(fā)布的《2019國人工資報告》顯示:工作10年以上的受訪者中,月薪過萬的比例是22.44%。換句話說,工作10年的人,近8成,月薪?jīng)]有過萬。現(xiàn)實在告訴我們,沒有職場競爭力的人,哪怕再過十年、二十年,仍然只能拿著最微薄的工作,干著最基礎的工作。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經(jīng)驗用了n年”的職場“老菜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