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與“教”不應被割裂,更不該對立。 家長與教師搭建良性溝通, 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成長。
一
就在上個月,我一個當老師的朋友辭職了,明明在一線城市做小學教師,收入待遇各方面都不錯,為什么不干了呢?
和她聊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件事并不簡單。
原來,朋友班里有個特別調(diào)皮搗蛋的熊孩子,不僅上課不聽課,還喜歡走來走去,打擾其他同學。 朋友已經(jīng)說過他好多回,屢教不改,很是頭疼。
那天上課時,熊孩子突然拿起簽字筆戳前面女同學的頭,女同學不滿地轉(zhuǎn)回頭,沒想到被劃傷了臉!
朋友慌了,立刻把兩個孩子帶去醫(yī)院,在醫(yī)生給女同學治療時嚴厲地斥責了熊孩子。 沒想到熊孩子根本不服氣,還打電話給父母,說自己被老師打,被體罰。
事情鬧得有些嚴重,兩個同學的家長都到了醫(yī)院,互相對罵,還罵老師不盡責,讓孩子受傷。 校長為了平息事件,給出了讓老師主動辭職的方案,兩邊的父母才罷休。“
不干就不干,反正我受這氣很久了,打不得罵不得,最難做人的還是老師。”
老實說,朋友的話的確不無道理。
和過去相比,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鑲了金的寶貝,被家長寵著長大,越來越調(diào)皮搗蛋。
偏偏,受盡委屈的老師們還得把孩子“當皇帝供著”,有苦不能言。
二
想起前段時間一條校長和學生對罵的視頻,視頻一出,網(wǎng)友們一邊倒地罵校長:
這校長人品也太差了吧...
當校長還能罵學生,還要臉嗎...
現(xiàn)在的無良教師太多了,孩子們很危險...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很容易把所有責任都推到教師身上,但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
在學校里,張校長風評很好,是公認的認真負責的好老師。
那天課間時間,他在走廊維持秩序,看到一個學生大吵大鬧,因此出言阻止教育。
誰料這學生置若罔聞,當面頂撞張校長,由此引發(fā)了沖突。
再加上張校長原本就脾氣暴躁,兩人就此吵了起來。
事后,這名校長被黨內(nèi)嚴重警告,撤職調(diào)離。
看起來是公正的決定,但實際上是熊孩子的勝利。
這樣一來,再也沒有人敢管熊孩子了。
打不得,罵不得,管不得,說不得,這讓教師們?nèi)绾问呛谩?/p>
更令人難堪的是,發(fā)生這些事情過后,家長們往往不會弄清事情緣由,而是一味認定全都是教師的責任。
(豎線) 是老師脾氣不好,才會傷害我的孩子。 是老師不會教,才教不好我的孩子。
他們會說,既然我已經(jīng)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了你,那么管教好他就是你的責任。
教得不好,你要承擔責任;做錯了事,你更要承擔責任。 一副與己無關的樣子。
三
學生敢犯錯,老師不敢管,家長不去管,這已經(jīng)成為當下教育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教師面臨的巨大壓力,常人難以想象。
據(jù)2017年的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在全國抑郁癥告發(fā)的七大職業(yè)中,教師排名第五。
抑郁癥的病毒正快速地向教師群體蔓延,無情地“殺死”教師。
2018年7月,河南省某高級中學教師張某抱女自殺身亡,疑壓力過大,無法忍受。
2018年6月,江西省某中學校長從7樓一躍而下,死前留下遺書稱: “抑郁癥讓我痛苦不堪,巨大的工作壓力讓我身心俱疲。我太累了,我想休息了。”
2017年7月,安徽省某中學女教師跳樓自殺,死亡原因疑為抑郁癥。 …… 教師群體所承受的壓力,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無法得到保障,甚至威脅著孩子們的生命安全!
2011年11月,湖北省某中學一初中生因上課看小說,被班主任批評。 班主任說了他幾句,還罰了站,結(jié)果這學生被罰后就直接從4樓挑了下去,把所有人都嚇呆了。
只是因為幾句批評就輕生,試問這樣的學生,哪個教師敢教。
舍不得管教的家長把責任推給教師,教師接了這重擔,就像頭頂上一直懸著利劍,不想管又不能不管。 該如何是好?
四
如果不管,熊孩子只會越來越野,越來越難教。
如果管,教師該如何管,才不會“誤傷”自己?
一個教育專家說的一番話,很有道理: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父母難以取代的。
父母是孩子的生育者,始終心連著心,難以做到真正客觀。
更何況很多父母甚至舍不得管教孩子。
教師是獨立于親子血緣關系之外的第三者,能夠一直秉持客觀的態(tài)度,能夠規(guī)正孩子的思想與行為。
父母的教育,多是情感上的影響。 教師的教育,能夠讓孩子離社會更近一點。
如果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那么教師就是孩子的首要教師。
一定要讓教師能管教孩子,也要讓教師敢管教孩子,這不僅需要家長放松對老師的要求,也要讓教師有這樣的權力。
而不是,將盡心盡責的老師置于不敢管的境地。 這樣一來,熊孩子真的管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