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ǘ?br>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孔子曰:有來求教者,自行束修之禮,或高于束修以上之禮者,吾未嘗不教誨之也。
束修之解不一,皇疏申孔安國注,謂束修為十束脯,是贄禮之物之至輕者,以此明孔子教化有感必應(yīng)者也。《后漢書·延篤傳》注引鄭玄《論語注》,謂年十五以上,能行束修帶修飾之禮者也。其他諸注不必悉舉。實則此兩義可以并存。見師之禮固須贄物,然出示以恭敬之心,亦未嘗不可。人潔己以進,孔子即與其潔也。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集解》:「鄭玄曰,孔子與人言,必待其人心憤憤,口悱悱,乃后啟發(fā)為之說也。如此則識思之深也。說則舉一隅以語之,其人不思其類,則不復(fù)重教之也。」
此為圣人教學(xué)方法。憤是學(xué)者懣心求之而未悟,孔子乃為啟示之。悱是學(xué)者研究有得而未能說明,孔子乃為發(fā)明之,使其豁然貫通。若學(xué)者不憤不悱,孔子則不為啟發(fā),以其無助于學(xué)者也。舉一隅以俟三反者,乃教學(xué)者比類而推知其余也。
皇疏:「隅,角也。如屋有四角,已示之一角,余三角從類可知。若此人不能以類反識三角,則不復(fù)教示也?!?br>
蜀《石經(jīng)》及皇本舉一隅下均有「而示之」三字。
◎子食于有喪者之側(cè),未嘗飽也。
何晏《集解》:「喪者哀戚,飽食于其側(cè),是無惻隱之心也?!?br>
皇疏:「孔子助葬時也。為應(yīng)執(zhí)事,故必食也。必有哀色,故不飽也?!?br>
孔子助喪家執(zhí)事,或鄰家有喪事,皆食之不飽,此孔子同情喪家之哀戚也。
◎子于是日哭,則不歌。
朱子《集注》:「哭,謂吊哭。一日之內(nèi),余哀未忘,自不能歌也?!箍鬃邮侨諡榈跤H友之喪,或為其他哀痛之事而哭者,是日則不歌??鬃雍脴?,歌是樂詞。是日不但不奏樂,亦不唱歌。余哀未盡。是誠心,是直心。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用之」者,猶言如有用我也。「行」者,行其道也?!干嶂拐撸崾菕螚?,不為世用,道不行也。用之則行,道行得通則行。舍之則藏,道行不通則藏。行藏?zé)o非為道。此惟孔子與顏子能然。
子路勇于行,且長于軍事,故問孔子,若行三軍,則與誰俱。
孔子即示以領(lǐng)軍之道。首言暴虎馮河,雖死而無悔者,吾不許可也?!副┗ⅠT河」是成語,馮音憑?!对姟ば⊙拧ばF》:「不敢暴虎,不敢馮河」,暴虎是徒手搏虎,馮河是徒步渡河。次言必須臨事而懼,好謀而成。懼則不輕敵,謀則操勝算,是故能我戰(zhàn)則克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可求,不可求,以道為準(zhǔn)。富而可求也者,假使合乎道,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富如不可求,乃不合乎道,則唯從吾所好,而不求也。
焦循《論語補疏》云:「孟子言,非其道,一簞食不可受于人,如以道,則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泰,正與此章之恉相發(fā)明?!?br>
錟坫《論語后錄》云:「執(zhí)鞭有二義?!吨芏Y·秋官》條狼氏下士八人,其職云,掌執(zhí)鞭以趨辟。王出入則八人夾道,公六人,侯伯四人,子男二人。此一義也。地官司市,入則胥執(zhí)鞭度守門。此一義也。以求富之言例之,或從地官為長?!灌嵖党勺ⅲ骸甘姓呷胍?。胥,守門察偽詐也。必執(zhí)鞭度,以威正人眾也。度,謂殳也,因刻丈尺耳?!?br>
《集解》,鄭玄曰:「富貴不可求而得者也,當(dāng)修德以得之?!故且越?jīng)文富字含貴字而言。
恭錄自《論 語 講 要》雪公 講述 ,徐醒民教授 敬記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wǎng)編輯部
后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