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看文章時,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人寫的文章全是大白話,想到哪說到哪,就感覺和讀者在面對面交談。而有的人文章思維嚴密,說理清晰,論證充分,讓人感覺很有深度,很有高度,也很有力度。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體驗和感覺,是因為他們在寫作過程中使用了兩種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一個偏向于口語,一個偏向于書面語。
在寫作過程中,我們一般會用到兩種語言表達方式,一種是口語寫作,另一種是書面語寫作。
口語寫作,顧名思義,就是用口語化的語言去寫作。就像我們和人聊天一樣,比較生活化,語言可能更加風趣幽默,便于理解,便于接受。
一般來說,人們?nèi)粘5膶υ?、對事物簡單的敘述、微信留言、抒發(fā)情感,表達感受、隨口評論等,都是口語化的語言。
口語就像有個人站在你對面跟你說話,這種寫作方式有諸多好處,因為像是作者與讀者進行面對面交流,給人的感覺更加親切、更加隨意,無形中拉近了作者與讀者間的距離,消除了陌生感,語言也顯得更加生動自然、平易近人、輕松隨意。
但它也有弱勢,那就是思維不是很嚴密,邏輯性不是很強,深度不是很夠,高度也不是很高。如果在一些正式的場合,就顯得缺乏氣勢,缺乏嚴肅性,也體現(xiàn)不出文章的主題和立意。
書面語寫作,就是用書面化的語言去表達事情,說明道理,完成寫作的方式。一般指在正式場合,以相對嚴謹?shù)姆绞饺ケ硎觥?/span>
嚴謹?shù)拿枋?、抽象的思考、鋪陳式的排比句、概念的理解和界定、邏輯推理等都是書面語。
書面語寫作的特點是嚴謹、客觀、抽象、邏輯性強、具有推理性。就像老師在課堂上講課,或者領導在正式會議上作報告,或者工作人員在宣講政策、法規(guī),給人的感覺更加正式、更加嚴謹。
用書面語寫出來的文章較為正式,也更加嚴謹,有氣勢、有深度、有高度、有力度,但會給人帶來一定的距離感。
口語是一種對話式語言,可以想象你對面站著一個人,正在和你說話。而書面語則是一種隔空式語言,可以想象你對面站著很多人,你正在很正式地和他們說話。
用口語寫出來東西和用書面語寫出來東西,給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一定要區(qū)分場合,區(qū)別對待。
至于寫文章到底用口語還是書面語,主要取決于你個人的寫作風格、文章的讀者是誰、在什么語言環(huán)境下使用,以及你希望達到的效果。
在某些場合適合于用口語寫作,比如你想敘述自己身邊發(fā)生的小事,想談一談個人的感受,對普通人的生活狀態(tài)進行描寫、即興進行發(fā)言或者演講等,都適合于用口語。
而對于一些正式場合,比如發(fā)布正式文件、在正式場合做報告,撰寫法律文書,還有需要論證的邏輯、嚴密的推理、激情澎湃的抒情等等,更適合于用書面語去表達。
寫作的過程是一個由靈感,到思考,到構思,到組織素材,再到書面表達的過程,就是要把腦袋里突然出現(xiàn)的靈感、概念和觀點進行精細化、系統(tǒng)化、標準化、規(guī)范化,把掛在嘴邊的“大白話”變成書面語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口語和書面語各有所長,很難截然分開。我們在平時寫作訓練中,更傾向于掌握口語的寫法。因為口語寫作更加簡單一些,也易于讓人理解和接受。
口語和書面語并不是兩個毫不相干的語言系統(tǒng),寫作的思維過程,其實就是從口語到書面語轉化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
只是有的時候,在某些場合,對待某些人,僅僅使用口語表述就已經(jīng)足夠了,而有的時候則需要我們更進一步,把口語轉化為書面語言,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們一直保持在口語化的水平,寫出來的文章可能會沒有深度、力度和高度,寫作水平也不會有質(zhì)的提升。所以,寫文章還是應該逐步由口語化寫作向書面語寫作逐漸轉變。這也是一個不斷提升寫作水平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