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差是楷書的最核心,是書法美的精華部分,嚴格來說,即使從整體視野看楷書,如上收下展和上展下收就是顯著的參差,這里為了不再重復闡述以前的規(guī)則,重點放在漢字的細節(jié)部分。
楷書與印刷體的本質區(qū)別是參差,楷書過渡到行楷,傳遞的共同屬性是參差。前面08 等距中,介紹,凡楷書必規(guī)范,規(guī)范必等距,而本文的參差正好相反,是充分表現(xiàn)個性的地方,雖然也有著嚴格的規(guī)范和要求,但是隨意性要大得多,也是不同書家最能體現(xiàn)各自風格的地方。
“參差”顧名思義就是差異,書法中強調參差,就是強調書寫中筆畫間的差異性,這是書法的精華,也是不同書家真正體現(xiàn)風格的所在。書法正是應為有了這些差異,才有了變化,才能作為一種文化傳承,并永葆青春。
在靈飛經(jīng)中(的簡體字),總體來說,有四種參差情況出現(xiàn)。
中宮收緊:中宮即中心,字在中心的筆畫要聚攏,越往外越擴展,內緊外松。
橫與撇:橫撇相交,橫長則撇短,橫短則撇長。
橫與豎:橫豎相交,橫長則豎短,橫短則豎長,不可同長。
聯(lián)橫與聯(lián)豎:如果幾個橫在一起,必須要有長短差異,幾個豎在一起,也同理。
中宮,指的是田字格的中心,楷書的最大特色之一,中間的筆畫要緊湊,外圍的筆畫要伸展。
日常中能聽到有人說,這個人的字寫得很散,散的意思就是中宮不緊,往往專業(yè)練習過仿宋字的人(比如寫板報,或者描圖需要),會留下這個后遺癥。
經(jīng)過中宮收緊的楷書,放大和縮小,對審美沒有明顯的影響,但是“黑體字”則不然,“松散的”排列,在字小的時候,還比較適合人眼識別,一旦等比例變大,樣子會奇丑無比。中宮收緊是無論寫大字,還是寫小字,都不走樣的秘密。
宋體字等印刷體的發(fā)展,本來就是為了方便排版,在一個區(qū)域內可以放下更多的字,沒有考慮過等比例放大的問題。
硬筆書寫中,不要怕,不要怕筆畫在中宮相交,筆畫在中心糾纏在一起,即使影響了筆畫的認讀,也不會影響字的認讀。
橫和撇(包括撇捺)的相交,在楷書的法則中有個非常明顯的差異性要求,橫長了,撇就要寫短,橫短了,撇就要寫長。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靈飛經(jīng)》·拓本中的“左”和“右”。左就是非常明顯的橫短撇長,右就是非常明顯的橫長撇短的實例。
撇長:撇的末端,低于右方主體。
撇短:撇的末端高于右方主體。
左右這兩個字,可以衡量一個人是否練過書法,寫出明顯區(qū)別的就是練過書法,兩個字的橫和撇的形狀相似的,就是沒有練習過書法。
橫和豎交叉時的參差,是被忽視很嚴重的一個法則。橫豎之間,要區(qū)分君臣,不可都長,也不可都短。簡單的一個十,不注意,不太容易發(fā)現(xiàn)這里蘊含一個橫長豎短的法則。
部分橫和豎交叉的字,可以適當改變,比如下,就可以寫成橫短豎長的結構,但是一定要有主有次,有君有臣。
橫長豎短,往往還伴生一個法則:橫長豎短撇捺宜縮,禁和宋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當然反過來,也存在一個橫短豎長撇捺宜伸對應法則。
聯(lián)橫,就是一個字,出現(xiàn)幾個橫筆在一起,《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中有“上下有畫須上短而下長”和“畫重者宜鱗羽參差以化板”,的一個規(guī)則是上收下展意思,第二個法則就是說,幾個橫筆在一起一定要寫出參差,以防止字顯得古板(古板恰恰是印刷體的特征)。前文“08 等距”曾經(jīng)提到過,橫筆等距一定伴生著橫筆參差。
聯(lián)豎,就是一個字有至少兩個豎筆,《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中有“左右有直宜左收而右展”和“左豎不嫌長,右豎不嫌短”,這兩個法則,都是強調左面略短,右面略長??瑫校笞層沂腔痉▌t,而且是古人沒有明確提出,但是寫字中又嚴格踐行的一個法則。
理解了等距和參差,可以說書法(特指楷書)的欣賞水平已經(jīng)跨過了入門的楷,走向專業(yè)級的路上了。
如果能夠將等距應用到日常書寫,書法基本入門,如果能夠將參差應用到日常書寫,手寫的字會有一個質變,超過身邊絕大多數(shù)人。
無論是學習還是書寫,現(xiàn)有整體眼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地欣賞和書寫,又能夠理解細節(jié)中的等距和參差,對書法的理解和運用已經(jīng)超過業(yè)余級別,但是要達到專業(yè)水準,還需要從姿態(tài)上去理解漢字。
細細體味楷書的姿態(tài)之美,第一可以達到專業(yè)的鑒賞水平,第二可以為行楷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