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的神話最早見于戰(zhàn)國初年的《歸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span>
嫦娥為何奔月?后來的處境又如何呢?
一、抗爭
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藥的是嫦娥的丈夫羿,他總共要了兩份,打算夫妻分享,一起長生不老。嫦娥卻背著羿,獨吞了雙倍的藥,結果身體變輕,飄到月球上去了。
據袁珂先生考證,嫦娥出走的主要原因是丈夫不忠。羿風流成性,曾與河伯爭風吃醋,奪走了他的妻子宓妃(也稱雒嬪)。這段不同凡響的婚外情對嫦娥的打擊很大。一個弱女子,面對丈夫的不忠無力抗爭,只好選擇離家出走。
二、寂寞
月宮的生活是很寂寞的,月中嫦娥是寂寞的象征。有詩為證:“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李白《把酒問月》)“斟酌嫦娥寡,天寒耐九秋?!保ǘ鸥Α对隆罚?/span>
據說,嫦娥奔月之后,羿有所反省,晝夜思念成疾。正月十四夜忽有童子詣宮求見,曰:“臣,夫人之使也,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呼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耳?!比缙诠?,復為夫婦如初。
其實,嫦娥不是到了月宮里才寂寞起來的。她本來就很寂寞,因為羿是工作狂,整天忙忙碌碌,根本沒有時間呆在家里陪老婆?!痘茨献印け窘浻枴罚骸皥蛑畷r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狳、鑿齒、九嬰、大風、封狶、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狳,斷修蛇于洞庭,擒封狶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蓖瓿闪诉@些使命以后,羿仍然熱衷于射術,整天跟人比試高低,最后死于徒弟逢蒙之手。
三、月神
嫦娥奔月其實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她本來就是月神,所以要回到月宮。漢末張衡在《靈憲》中補充了一段話:“將往,枚筮之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币粋€“歸”字很能說明問題。
有一種說法,月神名叫常羲,她是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二個月亮。常羲、嫦娥一音之轉,說明嫦娥神話是由常羲神話演變而來的。在演變的過程中,帝俊的妻子變成帝俊或堯的屬神羿的妻子,這種情況在神話的演變中也是很常見的。
月神除了提供夜間照明以外,還有許多職責,其中之一是保護婦女。遭遇婚姻不幸的嫦娥給女同胞們指明了一條道路:實在不行就回娘家――躲到月球上去。月神同時也是生育之神,婦女的月經(也稱月事)與月亮有關,十月懷胎也是以月亮的圓缺為紀的。月神還是婚姻之神,千里姻緣一線牽,全取決于她。月神又是家庭之神,中秋佳節(jié),合家團圓,也指望于她。如果不能團圓,就請月亮帶去思念之情?!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薄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span>
月神不但主生,而且主死。從某種意義上講,月神就是死神。白天象征生,黑夜象征死。鬼魂喜歡在月夜里出來游蕩,象征太陽的公雞一打鳴,鬼魂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嚴格地講,月神不是主死,而是主生死。在這里,生和死是統(tǒng)一的。月亮的周期變形象征死而復生,這種死而復生其實就是不死。所以,嫦娥服下不死之藥就飛升到月宮里,而提供不死之藥的西王母就是一位死神。
奇怪的是,月神自己卻是獨身、不育,孤獨而寂寞。古希臘的月神狄亞娜甚至是處女。
四、蟾蜍
據說,嫦娥到了月球上就變成了蟾蜍。袁珂先生認為,蟾蜍形體丑惡,“不但如今的人對于此物沒有好的觀感,就連古人亦然?!薄版隙鹗枪沤裢u的美人,卻化為這種丑惡的動物,推想起來,必定是有譴責的意思存于其中?!?/span>
原來,羿是天神,受天帝委派來人間除害。但是,任務完成得太出色了,得罪了天帝,不讓他返回天廷。在這種情況下,羿退而求其次,向西王母要了不死之藥,決定做一個長生不老的凡人。嫦娥也是天神下凡,受羿牽連回不了家,心里一定有氣,所以決定單獨行動。本來,夫妻應該患難與共,嫦娥在危難時刻拋棄丈夫,實在是不仁不義,當然會受到后人的遣責。
但是,憑什么說古人也視蟾蜍丑陋?審美觀是隨時代的不同而不同的。今人認為丑的東西,古人不一定也認為丑。在遠古時代,蛙類屬于神物,受到先民的頂禮膜拜。他們開始可能崇拜實物,后來改為繪畫,最后抽象為蛙紋??脊虐l(fā)現(xiàn),在五千多年前生產的彩陶上就有這種蛙紋。
蛙類崇拜與生殖有關,因為蛙類繁殖能力極強,生長速度很快。蛙的肚腹與孕婦的肚腹形狀相似,是女性和生育的象征。而且,蛙類喜歡在月夜交配。所有這些都使人把它與月亮和月神聯(lián)系起來。
有人認為,蟾蜍和青蛙的象征意義略有不同。蟾蜍屬陰,意義消極一些,青蛙屬陽,意義積極一些。《格林童話》里有青蛙王子,它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
五、玉兔
到了漢朝,出現(xiàn)了月中有白兔的傳說。據聞一多先生考證,兔是蟾蜍訛變而來的。其一,蟾蜍之蜍與兔音近易混,蟾蜍變?yōu)轶竿谩F涠?,四川人稱蟾蜍為“顧菟”(屈原《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為何,而顧菟在腹?),后人望文生義,把它解釋成顧望之兔。所以,最早的說法是月中有蟾蜍,后來出來了蟾蜍和兔,漢朝以后單講兔。
袁珂先生認為,從蟾蜍到玉兔的轉變反映了人們對嫦娥的態(tài)度的轉變,開始是遣責,后來是同情,再后是贊美和向往。其實,這種轉變與人們對嫦娥的態(tài)度無關,而與對蟾蜍的態(tài)度有關。古人視蟾蜍為美,今人視蟾蜍為丑。古人用蟾蜍比喻嫦娥,今人不能接受,遂用玉兔取代。
雖然玉兔的傳說源于訛傳,但兔子與月亮和女性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聯(lián)系。在佛教徒、凱爾特人、霍屯督人和古埃及人文化中,兔子都與月亮有關。這是因為在月圓的時候,月亮表面上的一些黑點看上去像跳躍的兔子。另外,兔子繁殖能力很強,是多產和旺盛性欲的象征,而且兔子溫柔、膽小、警覺、易驚,像女人的性格。
六、吳剛
嫦娥竊藥奔月,化為蟾蜍,即在月中從事?lián)v藥。搗的是什么藥?可能就是不死藥。這種藥的原料來自桂樹。不死藥就是桂花酒。
由于蟾蜍后來變成了玉兔,所以也有說是玉兔搗藥。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搗藥的是吳剛。他不但搗藥,還伐樹。他伐的是不死樹,剛被砍開一個口子,馬上又愈合了,永遠也砍不倒。據說,吳剛是學仙有過而被罰做這件事的。
不死樹,不死藥,永遠完不成的工作,它們所反映的是同一個主題,即月亮周而復始的變化。
吳剛在月中任職,必是另一位月神。
在遠古時代,所有的神祗都是女性。進入父系社會以后,男神逐漸取代女神。太陽神是較早男性化的,因為太陽具有許多男性特征。月神是女神的最后一片凈土,世界各地的月神基本上都是女性。但是,中國是個例外,月神也男性化了,一個是月下老人(月神和婚姻之神),另一個就是吳剛。但是,吳剛在月中的地位最終沒有超過嫦娥,他頂多只是嫦娥的輔神。
讓嫦娥獨自管理月宮可能會有困難,她需要一個助手。在吳剛到來之前,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做。有了吳剛,嫦娥就卸掉了伐樹之類的農活。原來的獨擋一面變成了男耕女織。相比之下,狄亞娜要勞累得多,她身邊沒有男性輔神,自己兼任狩獵之神。吳剛伐樹,狄亞娜狩獵,為什么有這樣的區(qū)別?原來,中國是農業(yè)國家,而古希臘人的祖先是游牧民。(《心理導刊》第二十二期,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