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上有幾種不同的現(xiàn)代語言可以組成一個“語系“,語系的英文的原文就叫家庭(Family),漢語與藏語共同構成了漢藏語系的主要內(nèi)容,換句話說,這個家庭里面,漢語和藏語是兩兄弟,也就是說藏語就是漢語最主要的親戚,也是最古老的親戚,古老到什么程度呢?由于時間太久了,兩者僅從表面上來看,已經(jīng)完全不像是一家人了,一個是象形文字,一個是拼音文字,兩者在表示同樣的意思的時候,不但寫法不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產(chǎn)生很大的音變,讀音也不同,但兩者在許多深層結構上卻有著驚人的相似。
藏語是漢語最古老的、也是最主要的親戚,兩者的深層結構高度一致
漢語是構詞成分是“字”,字這種東西,在西方的語言里是沒有的,比說“石頭”這個詞,是由“石”和“頭”兩個字組成的,石和頭都有自己的意思,兩個字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意思,就是一個詞,我們看英語的“stone',讀音好像跟石頭的發(fā)音差不多,但他是由S T O N E這個幾個字母組成的,字母并本不表示任何意思,英語中完全沒有“字”的概念,英語的單詞都不可分割,不能拆分,漢語的石頭和英語的stone只是發(fā)音上有些相似,完全是一種偶然現(xiàn)象,背后沒有深層次的東西。深層結構才是語言學上的同源性的證據(jù),表面上看起來跟漢語很像的日語,在深層結構上完全沒有一致性,只是日語的表現(xiàn)形式學習漢字的緣故。
比如,字這種語言概念,在大多數(shù)的西方語言里找不到,但在藏語里卻很明顯,比如藏語中有表示“滾石”的詞,寫作rbab-rdo(為了方便,藏文本身不好打,用國際習慣的拉丁轉(zhuǎn)寫表示),他就是由兩個“字”構成的,前一個字rbab表示陡坡的意思,后一個字rdo表示石頭的意思,“從陡坡下來的石頭”,當然就是“滾石”了,你看這個結構跟漢語的構成何其相似!
從表達“交纏”意思的字組理解藏語和漢語的同源詞的深層結構
漢語的詞匯具有相同結構的“字”表示意思相近的詞的特點,這一特點非常整齊和醒目,別的語言里也是沒有的,大家看看下面這一組字,
遘:表示行路上的交纏,如“遘禍”(遭遇禍患)。
媾:表示男女關系上的交纏,如“婚媾”。
覯:表示眼睛發(fā)出的目光的交纏,如“覯面”(見面)。
購(購):表示商品關系上的交纏,如“購買”。
溝(溝):表示水流的交纏,如“水溝”。
可是這種結構在藏語里也有,我們看下面這一組藏語字:
‘khrig: 交媾、聚集、粘合
‘khri: 纏繞、愛情
‘khrigs: 密布、密集(本意為各種東西的交纏)
看到?jīng)]有,漢語和藏語的這兩組字都是讀音相同,結構相同,意思的發(fā)散性也相似,兩者之間的深層結構在邏輯上是高度相同的,盡管一個是象形文字,一個是拼音文字。
藏語作為漢語最古老的親戚有什么用呢?
由于漢字是象形文字,我們看漢字是看不出讀音來的,古漢語的讀音基本上只能靠猜,但好在有藏文,藏文發(fā)明的時候雖然已經(jīng)很晚了,但也是記錄的7世紀前后的藏語的讀音,現(xiàn)在學者們研究古代漢語的讀音,惟一可靠的依據(jù)就是古藏文了,特別是唐代的漢語讀音。
比如漢字的“法”在敦煌古藏文里的注音為“phab',這大概是最接近唐代的“法”字的讀音了,非常清楚的反映了中古時代,漢語還沒有“f'這個聲母的事實。又如漢字的“解”,在古藏文里的注音是“ge'i”,也非常明確地表現(xiàn)出中古時代的漢語還不存在'j'、'q'、'x'的事實,當時的'j'還沒有從“g”里面分化出來。還有洛陽的“洛”字,在敦煌古藏文里的注音是“l(fā)ag”,反映了中古漢語時代,“洛”字有一個入聲的韻尾g,這個韻尾在現(xiàn)代漢語里已經(jīng)沒有了,但是在一些方言比如粵語里面現(xiàn)在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