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蜜
白羊座科普精靈
當你們天天圍著火星打嘴仗的時候,日本人正用小型宇航器在遙遠的龍宮星上挖礦!以下視頻是挖礦中途拍攝的,幾個視角的組合……
隼鳥號在龍宮星上的操作
通過微弱的信號傳回了地球
其降落的過程經歷多次彈跳最終取得成功
登陸小行星的難度
遠高于登陸咱們隔壁的大行星
本周一篇新的科研報告
分析了我們對去年采集的樣本的認知
https://arstechnica.com/science/2020/05/incredible-video-shows-hayabusa2-pogo-bouncing-off-asteroid/
1
本文描述的一系列事件絕不是虛構的:日本科學家將一個探測器飛到一顆遙遠的小行星上,在抓取小行星巖石的同時從小行星上彈回,然后將樣本扔回地球。這一系列活動正是JAXA的Hayabusa2任務正在進行的。
順便說一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奧西里斯雷克斯任務,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就在日本人的Hayabusa2之后一年的時間線上開啟。
Hayabusa2號(隼鳥2號)于2019年2月從一顆名為Ryugu(龍宮星)的小行星表面采集了第一個礦石樣本。
第二個樣本是在7月份爆炸一個小隕石坑以暴露表面之下物質后收集的。該小組本周發(fā)表的一項新研究詳細介紹了探測器在取樣現場看到的情況,包括著陸本身的令人驚嘆的視頻。
龍宮星的表面是一種焦黑物質的混合體,略帶微紅或微藍的顆粒。微藍色主導這個星球的兩極和赤道,微紅黑石主導著中間緯度地區(qū)。但放大一點,你會發(fā)現兩者都占有不小的比例。
星球上的巨石主要是帶微藍紋理的,包括你看到的裂開的地方,表面有微紅的斑點。而隼鳥2號的采樣點最初是微藍區(qū)域的,但在塵埃沉降后那里被覆蓋上了微紅顆粒。
把所有礦石放在一起進行比對,微紅顆粒似乎是鋼鐵表面形成的蝕變或風化狀鐵銹類的物質。
2
在近乎真空中氧化金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有其他過程,可以創(chuàng)造這種銹蝕的外觀。例如,與太陽風帶電粒子的相互作用,可以驅動物體表面的化學反應,但這往往會形成一個微觀的星球皮膚-琉層看起來可能就更厚。
因此,研究人員們得出的結論是,這實際上是龍宮星生命早期與太陽更近距離擦肩而過的產物。這股熱量使小行星表面的一層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然后小行星表層又被粉碎,礦物質被微小的撞擊事件重新分配??紤]到兩極和赤道都有地形高度,這種物質往往會沉降到中緯度低地……
研究小組實際上可以通過觀察其撞擊坑來猜測呂古與太陽調情的時間。通過觀察隕石坑和它們噴射出來的碎片是如何重疊的,你可以找出哪些是老的,哪些是新的。較老的隕石坑內部呈紅色,但仍有較年輕的隕石坑呈藍色(更多證據表明,紅色變紅是過去的一幕,而不是正在進行和最近的過程)。
根據對一段時間內撞擊平均速率的既定估計,研究人員計算出,發(fā)紅事件發(fā)生在30萬年到800萬年前的某個地方(取決于龍宮星離開小行星帶進入近地軌道的時間)。他們還計算出,在那之前的900萬年左右,龍宮星很可能(從一些更大的天體分裂而來)形成。與一些研究得很好的主要小行星的分裂相比,這是相當近期的事情,這意味著龍宮星是一個孫子輩的星體,至少,是大行星成型后逐漸裂解的產物。
研究小組希望隼鳥2號能在樣品采集中發(fā)現一些變紅的材料以及更藍的巖石,所以,我們希望在今年晚些時候“收貨”時能更仔細地觀察這些礦石。
如果你不能等那么長時間……隼鳥2號需要再進行一次小行星取樣修復,美國宇航局的奧西里斯雷克斯探測器目前正盯著它在本努小行星上的目標。它的觸屏式跳傘計劃定于今年8月進行。
Science, 2020. DOI: 10.1126/science.aaz6306 (About DOIs).
3
當下我們看到的隼鳥2號是之前隼鳥號的升級版,也是日本人最新的一次宇航嘗試。
日本第一代探測器“隼鳥號”,是全世界首次對小行星進行物質取樣并帶回地球的“試驗機”,經過曲折的行程,它于2010年成功返回地面。當然,主流媒體或許并不關心這些,以至于人類的大多數并不知情……
第一代“隼鳥號”在2005年抵達了距離地球約2.9億公里的小行星“系川”,由于一系列的遠程控制問題,探測器最終卻未能成功釋放著陸器;歷經波折,最終還是取到了少量巖石樣品并安全帶回了地球。
這之后, “隼鳥2號”領到了新的使命,掃清技術上的問題并成功對遙遠的小行星進行真正的探索。相比大行星,人類宇航器追蹤小行星會遭遇很多“大麻煩”,比如你無法依賴行星的重力,你甚至需要遠隔數億公里去遙控精確度達到1米的著陸操作,而不是像針對大行星那樣(進入了軌道之后就松了一口氣)。
此次探查的小行星是“龍宮星”,日本人發(fā)現并命名的……這顆星上有含水和帶著有機物的巖石。
擔任科學負責人的名古屋大學教授渡邊誠一郎說:“通過對帶回的物質進行分析,可探明水和有機物產生了怎樣的化學反應、礦物又是怎樣參與了生命的進程?!?nbsp;
“隼鳥2號”2018年追上這顆小行星后,再經過約一年半時間的滯留,除讓小型著陸機“密涅瓦2號”著陸調查以外,還發(fā)射了爆彈炸開巖層采集地下物質?!蚌励B號”曾只是采集表面物質的樣本,而此次“隼鳥2號”除了要采集2次表面物質以外,還要采集1次地下物質。
預計“隼鳥2號”將于2020年12月飛回我們的母星地球。
并運送其珍貴的貨物——來自小行星的第一個地下物質樣本——并將它們扔到南澳大利亞沙漠的某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