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詩仙李白絕命詩——《臨路歌》(又名《臨終歌》)

《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濟(jì)。

餘風(fēng)激兮萬世,

游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

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歡歡老師帶領(lǐng)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杜R路歌》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題名可能是「臨終歌」之誤。此詩是李白在疾亟之後精力不支情況下的最後作品,當(dāng)是李白的絕筆,也可看作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銘。詩人以大鵬自比,浩嘆一生壯志未酬的悲愴,流露出對人生的無比眷念和未能才盡其用的深沉惋惜之情。全詩塑造了大鵬展翅奮飛而半空摧折,餘風(fēng)激盪而扶桑掛袂的藝術(shù)形象,格調(diào)激昂,想像豐富,含不盡之意於言外。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唐玄宗逃往蜀地。中途,唐玄宗任命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為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jié)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鎮(zhèn)江陵。七月,李亨在靈武登基稱帝,是為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永王李璘到達(dá)江陵後,招募數(shù)萬勇士為兵,任意補(bǔ)設(shè)郎官、御史等官職,打算趁亂割據(jù),占領(lǐng)金陵稱帝。李白就是在這個時期受永王邀請進(jìn)入他的幕府。在李璘手下,李白寫了《永王東巡歌》為李璘稱帝造勢。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李璘兵敗被殺。李白被抓。雖然李白的很多熟人都站出來為他求情,他也寫詩向肅宗表忠心,但仍舊被判流放夜郎。這一年他五十七歲。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朝廷因關(guān)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李白也在赦免當(dāng)中。經(jīng)過幾年的輾轉(zhuǎn)漂流,李白終於獲得了自由。這一年他六十歲。但是,他並沒有過上安定的生活。遇赦後他窮困潦倒,一直靠朋友、熟人的接濟(jì)過日子,經(jīng)常往返於宣城、金陵兩地。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六十一歲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生活相當(dāng)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當(dāng)時在當(dāng)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自知康復(fù)無望,便在病榻上把尚未整理完的手稿交給了李陽冰,之後便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李陽冰在《太白草堂集序》中寫道:「陽冰試弦歌於當(dāng)塗,公(李白)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挂粋€寫了很多很多滿是浪漫色彩詩歌的詩人,晚年卻過得如此淒涼,毫無浪漫可言。

名家點評

胡震亨《李杜詩通》:仲尼適趙,聞簡子殺鳴犢,臨河不濟(jì)而嘆,作《臨河歌》。此「臨路」或「河」字之誤。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按李華《墓誌》謂太白賦《臨終歌》而卒,恐此詩即是;「路」字蓋「終」字之訛?!娨庵^西狩獲麟,孔子見之而出涕。今大鵬摧於中天,時無孔子,遂無有人為出涕者,喻己之不遇於時,而無人為之隱惜。太白嘗作《大鵬賦》,實以自喻,故此歌復(fù)借大鵬以寓言耶?

奚祿詒:「蓋自嘆也,必擬《臨河操》無疑?!?/p>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臨終歌》今存集中,刊本誤作《臨路歌》,簡短四十二字,照樣自比大鵬,自負(fù)之心至死不變。然而自嘆「力不濟(jì)」,這和《古風(fēng)五十九首》的第一首「吾衰竟誰陳?」是有一脈相通的。在那首《古風(fēng)》里,他想到了孔仲尼泣麟:「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在這首《臨終歌》里,他又想到了孔仲尼泣麟。他一方面在自比仲尼,一方面又在嘆息時無仲尼,而卻寄希望於「後人」。實際上如果仲尼還在,未必肯為他「出涕」;而「後人」是沒有辜負(fù)他的。

裴斐《李白〈臨路歌〉試析》:全詩六句,可分三解。一、二言鵬之奮飛振動八裔,奈何中天摧折力不濟(jì)矣。八裔即八極、八荒,極言其遠(yuǎn)。三、四緊承二句,言力雖不濟(jì),若得餘風(fēng)之助,猶能激揚萬世而游於扶桑。餘風(fēng),乃相對從下而上之扶搖(飈)而言;……李白此歌托鵬言志,左袂即左袪、左袖,應(yīng)指鵬翼。激萬世、游扶桑與掛左袂,皆虛擬假設(shè)之辭。要言雄心尚在,餘勇可賈也。五、六亦接二句,言大鵬摧於中天,為後人——實指當(dāng)今世人——所得,而世無孔子,故無人憐惜。按孔子因西狩獲麟而出涕,傷其「非出其時而見害」,事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及《孔子家語·辨物》;又按李白《大鵬賦》,不特贊大鵬之曠盪縱適而不拘守常,亦贊其「不矜大而暴猛」,此正可與麟之為仁並提?!钢倌嵬龊酢?,難道世上孔子之徒都死光了嗎?「誰為出涕」,無人為之出涕!結(jié)語悲涼,悲涼中仍見慷慨。上邊說的都是言內(nèi)意。另外還有言外之意。(載大型畫冊《李白》,國際展望出版社)

...

李白死後55年,即唐元和十二年(817),李白生前好友范作之子范傳正,時為宣歙觀察使,因念與李白有通家之情,經(jīng)過幾年的明察暗訪,得知李白兒子李伯禽雖然定居當(dāng)塗,曾為其父守孝,但已於25年前離開人世。李白孫子離家出走,不知所終,唯有兩個孫女,也已「一為陳雲(yún)之室,一乃劉勸之妻。」她們告訴范傳正:「先祖志在青山,殯於龍山東麓,地近而非本意。」范傳正得知此事,立即前往青山勘察。

青山位於當(dāng)塗縣城東南,亦名青林山(今當(dāng)塗縣太白鄉(xiāng)太白村前),西隔青山河與龍山對峙,南視平野。青山,又名謝公山,環(huán)顧四周群巒迭翠,芳草如茵,茂林盛樹,景色清幽。南朝齊著名詩人、宣城太守謝朓遊歷至此,被青山景色陶醉,遂於青山南麓建造故宅一處(今謝公祠)。

范傳正為了遂李白的遺願,他同當(dāng)塗縣令諸葛縱合力將李白墓遷葬於青山西麓。

自墓建成到清光諸四年(1878),共修葺了12次。1938年遭到日本侵略軍的炮火轟炸,太白祠焚塌,祠後李白墓基被毀,范傳正所撰刻的墓志銘石碑也難倖免,墓地雜草叢生,成為一片廢墟。文革期間,紅為兵曾要挖墓掘?qū)?,?jīng)當(dāng)?shù)剞r(nóng)民奮力保護(hù),才留下了這座名冢。

李白墓前所立石碑「唐名賢李太白之墓」據(jù)說為杜甫手書,石碑為清代所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臨路歌》李白唐詩鑒賞
論衡校釋(東漢)王充撰 黃暉撰校釋論衡校釋卷第十一
後漢書   卷三十上 ? 列傳第二十
詩仙李白寫的最后一首詩是哪首?
詩詞筆記:馀風(fēng)激兮萬世
李白臨終寫下一首絕筆詩,成為盛唐千古絕唱,至今無人能超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