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帶領學生去楚國采風。他們一行從樹林中走出來,看見一位駝背翁正在捕蟬。他拿著竹竿粘捕樹上的蟬,就像在地上拾取東西一樣自如。
“老先生捕蟬的技術(shù)真高超?!笨鬃庸Ь吹貙衔瘫硎痉Q贊后問:“您對捕蟬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練捕蟬五六個月后,在竿上壘放兩粒粘丸而不掉下,蟬便很少逃脫;如壘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蟬十有八九會捕?。蝗缒軐⑽辶U惩鑹驹谥窀蜕?,捕蟬就會像在地上拾東西一樣簡單容易了?!?/p>
捕蟬翁說到此處,捋捋胡須,開始對孔子的學生們傳授經(jīng)驗。他說:“捕蟬首先要先練站功和臂力。捕蟬時身體定在那里,要像豎立的樹樁那樣紋絲不動;竹竿從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樹枝一樣不顫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無論天大地廣,萬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蟬的翅膀,專心致志,神情專一。精神到了這番境界,捕起蟬來,還能不手到擒來、得心應手么?”
大家聽完駝背老人捕蟬的經(jīng)驗之談,無不感慨萬分??鬃訉ι磉叺牡茏由钣懈杏|地說:“神情專注,專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應手。捕蟬老翁講的可是做人辦事的大道理啊!”
駝背翁捕蟬的故事向我們昭示了一個真理:摒棄浮躁心態(tài),專心致志,心無旁騖,才能又快又好地達到目標。
凡是大學者、科學家,無一不是“聚焦”成功的。就拿法布爾來說,他為了觀察昆蟲的習性,常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大清早就俯在一塊石頭旁。幾個村婦早晨去摘葡萄時看見法布爾,到黃昏收工時,她們看到他仍然伏在那兒,她們實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工夫,怎么就只看著一塊石頭,簡直中了邪!”其實,為了觀察昆蟲的習性,法布爾不知花去了多少個這樣的日日夜夜。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告誡人們,“致虛極,守靜篤”是一種修為的方法。道家時常用到“清”與“虛”兩個字,“清”形容境界,“虛”象征境界的空靈,二者異曲同工?!爸隆笔亲龅?、達到的意思,“致虛極”,是要空到極點。“守靜篤”講的是功夫、作用,要專一堅持地守住。
禪宗黃龍禪師用幾句形容詞來解讀了這句話,即“如靈貓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據(jù)地,諸根順向,首尾直立,擬無不中”。意思是,一只精靈異常的貓等著要抓老鼠,四只腳蹲在地上,頭端正,尾巴直豎起來,兩只銳利的眼珠直盯即將到手的獵物,聚精會神,動也不動,隨時伺機一躍,給予致命的一擊。這個形容告訴我們,做事時必須精神集中,心無旁騖,方能成功。
自古眾生皆有大智慧,小到一草一木、一貓一蛇,都能將老子“致虛極,守靜篤”的六字箴言貫徹得極為徹底。除了靈貓之外,人們十分熟悉的母雞也是如此。無論發(fā)生了什么,母雞都能專心致志守著自己的蛋,真正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小小一動物的修定功夫,竟叫萬物靈長的人類都望塵莫及。
很多人在做事情時,經(jīng)常左顧右盼、三心二意,這樣距離成功還有很長一段路,因為你的心不能專心到一處,你太容易為了這些瑣碎之事分散精力,等到處理完瑣事之后再回到初始目標時,又會浪費許多時間去收心,如此三番兩次,時間都浪費掉,人生的大目標也就漸漸地成了不可企及的事。與靈貓、母雞這些動物的專一相比,很多人實在缺少篤定之心。
魯迅說過:“如果一個人,能用十年的時間,專注于一件事,那么他一定能夠成為這方面的專家?!背删痛笫碌娜瞬粫丫ν瑫r集中在幾件事情上,而只是關注其中之一。手里做著一件事,心里又想著另一件事,只能讓每件事情都做不好。黑格爾認為,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實什么也不能做。一個人在特定的環(huán)境內(nèi),如果欲有所成,必須專注于一件事,而不分散他的精力在多方面。當人類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一點時,就很少存在不能解決的事情,也沒有什么突破不了的難關。這個問題解決了,“觸類旁通”的事情也會發(fā)生,與問題有關聯(lián)的其他事情也能迎刃而解??梢?,專注無論在搞研究、做學術(shù)還是生活、事業(yè)中,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戴摩西尼年輕時為了提高自己的演說能力,躲在一個地下室練習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時不時就想出去溜達溜達,心總也靜不下來,練習的效果很差。無奈之下,他橫下心,揮動剪刀把自己的頭發(fā)剪去一半,變成了一個怪模怪樣的“陰陽頭”。這樣一來,因為頭發(fā)羞于見人,他只得徹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頭,一心一意地練口才,演講水平突飛猛進。正是憑著這種專心執(zhí)著的精神,戴摩西尼最終成為世界聞名的大演說家。
生活中,專注不是一種枯燥的實踐。對于很多因?qū)W⒍晒Φ娜?,他們就像小朋友搭積木,拆了做,做了拆,其樂無窮,樂在其中。辛勞慣了的農(nóng)民,讓他閑上三五天,他便心里發(fā)慌,不如在田里勤苦開心;作家爬格子苦不堪言,但如果一天不看書,不動筆,便會覺得魂不守舍。大抵各行當專注其事的人都如此。所以有王國維說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換一句話說:當你決定做一件事時,它便是你的生命,為它受苦正是人生的樂事。
做一行愛一行,樂在其中便是專注。因為有樂趣,專注便順理成章。曹操之于權(quán)謀,李白之于詩酒,還有法國拿破侖之于戰(zhàn)爭與冒險,畢加索之于繪畫,他們這些人專注其中,既完成自己的事業(yè),也得到娛樂。若無自娛的樂趣或讓他們放棄心領神會的樂趣,他們便不會有最后的成就。所以,對任何事情而言,專注既須明理,也須有感情引導。
正如李清照所說,“專則精,精則無所不能?!碑斈隳苋硇耐度肫渲械臅r候,成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