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臉、拜金與浮躁的社會,關于如何獲得內心的幸福與快樂,是每個人必修的功課。
01- 感恩
很多人把感恩當成一種付出,其實感恩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02 - 朋友
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結論就是,影響個人幸福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人際關系。
03 - 同情心
這個世界上本來是沒有什么沖突的,當我們只是站到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的時候沖突便發(fā)生了。
04 - 學習
大腦就如肌肉,鍛煉的越多收獲也越多。
05 - 解決問題
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與困難,其實正是開啟你智慧的法門。無需逃避,只需從中有所學習便會有所成長。
06 - 做事
幸福與否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獲得幸福的關鍵路徑是什么。
07 - 當下
哈佛大學研究顯示,如果你感到沮喪,是因為對過去的不滿,而如果你感到擔憂和焦慮,是因為你活在未來。
昨天已經(jīng)過去,明天還未發(fā)生,只有今天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體驗。
08 - 原諒
人們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原諒與接納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是打開心結的唯一方法。
09 - 謝謝
生活總是自我價值的折射。
10 - 深交
所謂的知己就是找一個真正懂我們的人!
所謂的聆進入到對方的內心世界,并讓對方知道你懂了,而不是放在心里。
11 - 承諾
承諾一方面是對自己,另外一方面是對別人的。如果幸福是一杯水,那么承諾就是水杯。
12 - 樂觀
在困境中保持樂觀,在順境中保持低調,既是一種選擇又是一種智慧。
13. 無條件的愛
我們都渴望愛與被愛。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缺愛,真正缺少的是愛與被愛的能力。
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這背后是接納、體諒、尊重、欣賞、信任,而不是占有、虛榮、依賴。
14 - 愛自己
一個不會照顧自己的人通常也不太會照顧別人,一個不會愛自己的人通常也不具備愛別人的能力。
而鍛煉與休息是對自己最起碼的愛!
15 - 給予
心理學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當你給予的同時已經(jīng)拿到了給予的回報”。
當你能夠付出與給予的時候,是給到自己一個善意的回應,而這份善意的回應則是幸福感的源泉!哈佛大學研究稱:
人們做好事,他們的大腦變得活躍,就好像當你經(jīng)歷別的獎勵時,大腦所受的刺激。所以,那些關心別人的人要比不大關心別人的人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