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前220年
【姚論】這是秦始皇的第一次出巡,路線是從都城咸陽出發(fā),沿渭水向西至隴西郡,抵達渭水的發(fā)源地(今甘肅渭源西),再沿著洮河北上抵達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之后沿長城抵達北地郡,過雞頭山、回中,接著沿汧水(qiān,今千河的古稱,源出中國甘肅省,流經(jīng)陜西省入渭河)南下至陳倉(今陜西寶雞市陳倉區(qū)),再沿渭水回到咸陽。秦始皇此次出巡之主要目的在于鞏固大秦帝國的西北邊防,可能也有追求神異的成分在內(nèi)。按《漢書·五行志》記:“史記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于臨洮(今甘肅岷縣)。天戒若曰,勿大為夷狄之行,將受其禍。是歲始皇初并六國,反喜以為瑞,銷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蚀笕艘娪谂R洮,明禍亂之起。后十四年而秦亡,亡自戍卒陳勝發(fā)?!鼻貒鴾缤鍪欠衽c作金人十二有關(guān),對此我們姑且不論,但始皇在大人見于臨洮后的第二年就前往隴西洮河,之后作金人十二以像大人,二者之間或有某種關(guān)聯(lián)。
補前219年
【姚論】
這是秦始皇的第二次出巡,主要目的在于封禪泰山,路線是從都城咸陽向東,出函谷關(guān)后經(jīng)洛陽(今河南洛陽)、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定陶(今山東定陶)而上鄒嶧山,之后登泰山祭天,至梁父山祭地,沿山東半島祭祀八神,至瑯琊臺逗留三月后開始啟程返回咸陽?;爻虝r經(jīng)過彭城,渡淮水前往衡山郡、南郡,乘船沿長江抵達湘山(今湖南岳陽西),而后自南郡經(jīng)武關(guān)返回咸陽。
公元前218年 癸未
秦始皇帝 二十九年
【原文】始皇東游,至陽武博浪沙中,張良令力士操鐵椎狙擊始皇,誤中副車。始皇驚,求,弗得;令天下大索十日。
【白話】秦始皇向東巡游,抵達陽武(今河南原陽)的博浪沙時,張良令大力士持鐵椎狙擊秦始皇,但卻誤中副車。秦始皇大驚失色,捉拿刺客卻未能擒獲,于是下令全天下進行十天的大搜捕。
【原文】始皇遂登之罘,刻石;旋,之瑯邪,道上黨入。
【白話】秦始皇繼續(xù)向東,登上之罘山,刻石頌德?;爻虝r前往瑯琊,取道上黨回到咸陽。
【姚論】
這是秦始皇的第三次出巡,目的主要在于巡視之罘、瑯琊,回程時巡視趙國。路線是從都城咸陽向東,途經(jīng)陽武時在博浪沙遭張良狙擊,繼續(xù)向東登之罘山,接著向南登瑯琊臺,之后開始返程,返回時途經(jīng)臨淄,至平原津(今山東平原南之黃河渡口)渡黃河至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邯鄲(今河北邯鄲)、長子(今山西長子)、安邑(今山西夏縣)、再經(jīng)蒲阪(今山西永濟西)渡黃河回到咸陽。
公元前217年 甲申
秦始皇帝 三十二年
本年無記載。
公元前216年 乙酉
秦始皇帝 三十一年
【原文】使黔首自實田。
【白話】秦始皇下令全國百姓向朝廷自行呈報所占土地的面積。
公元前215年 丙戌
秦始皇帝 三十二年
【原文】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刻碣石門。壞城郭,決通堤坊。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盧生使入海還,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①始皇乃遣將軍蒙恬發(fā)兵三十萬人,北伐匈奴。
【白話】秦始皇向東出巡抵達碣石(今河北昌黎),派故燕國人盧生尋訪名叫羨門的仙人,又在碣石的山門刻碑以歌功頌德。拆毀城郭,挖通堤防。之后,秦始皇巡視北部邊境,從上郡返回咸陽。盧生從海上尋仙歸來,呈上抄錄的《錄圖書》上的一句讖語:“亡秦者胡也。”秦始皇派蒙恬率領(lǐng)三十萬大軍,出兵北伐匈奴。
【姚注】
①秦始皇以為“亡秦者胡”的“胡”是指胡人,故命蒙恬北伐匈奴。后大秦帝國亡于胡亥,后世遂附會稱“亡秦者胡”的“胡”是指胡亥。
【姚論】
這是秦始皇的第四次出巡,路線是從都城咸陽向東直抵碣石(今河北昌黎北),經(jīng)右北平郡、漁陽郡、上古郡、代郡、雁門郡、云中郡、而后取道上郡返回咸陽,主要目的在于巡視北部邊境,為將來抗擊匈奴作準備。因此,盧生所獻“亡秦者胡也”的圖書,最多只是秦始皇出兵匈奴的推動因素,而不可能是根本原因。
公元前214年 丁亥
秦始皇帝 三十三年
【原文】發(fā)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為兵,略取南越①陸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五十萬人戍五嶺②,與越雜處。
【白話】秦始皇下令征發(fā)曾經(jīng)逃亡的犯人、入贅妻家的男人、商人為士兵,攻占南越的陸梁之地,設(shè)置了桂林郡、南??ず拖罂ぃ粚⑽迨f人貶到五嶺戍邊,與當?shù)氐哪显饺穗s居一處。
【姚注】
①南越:在今廣東一帶,因當?shù)厝诵愿癖牒泛枚罚环Q為“陸上強梁”,故稱“陸梁地”。
②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位于今湖南、江西與廣東交界處。
【原文】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為四十四縣。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于是渡河,據(jù)陽山,逶迤①而北。暴師于外十余年,蒙恬常居上郡統(tǒng)治之;威振匈奴。
【白話】蒙恬率軍驅(qū)逐擊退匈奴人,收復(fù)了河套以南的地區(qū),設(shè)置四十四個縣。修筑長城,順應(yīng)地形而建,以控制險關(guān)要塞,起自臨洮(今甘肅岷縣),直至遼東(今遼寧遼陽),綿延一萬多里。于是,蒙恬又率軍渡過黃河,占據(jù)河北諸山,向北曲折前行。軍隊在野外宿營十多年,蒙恬經(jīng)常駐扎在上郡統(tǒng)領(lǐng)指揮,威震匈奴。
【姚注】
①逶迤:wēi yí,蜿蜒曲折,拐來拐去。
公元前213年 戊子
秦始皇帝 三十四年
【原文】謫治獄吏不直及覆獄故、失者,筑長城及處南越地。
【白話】秦始皇整頓法治,將徇私枉法的、明知其有罪而釋放出獄的、明知其無罪而判其入獄的司法官員,流放到北邊去修長城或者到南越去戍邊。
【原文】丞相李斯上書曰:“異時諸侯并爭,厚招游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nóng)工,士則學習法令。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有藏《詩》、《書》、百家語者,皆詣守、尉雜燒之①。有敢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②為城旦③。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法令者,以吏為師?!敝圃唬骸翱??!?div style="height:15px;">
【白話】丞相李斯上書道:“過去諸侯紛爭時,各國爭相用優(yōu)厚的待遇來招攬周游列國的學者?,F(xiàn)在天下已經(jīng)平定,法令統(tǒng)一出自朝廷,百姓治家就要努力耕田做工,士人就該學習法令制度??涩F(xiàn)在的儒生不學習當代的法令,卻一味效法古代的制度,以此來抨擊當下,惑亂人心,相互非議法令并教導(dǎo)百姓。每當聽說朝廷頒布新法令,他們就根據(jù)自家的學說來妄加評議,入朝則口是心非,外出則街談巷議,夸飾君主以抬高自己的名聲,標新立異以凸顯自己的高明,率領(lǐng)群眾以造謠誹謗。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禁止,就勢必會造成君主的權(quán)勢下降,臣下的黨羽形成。唯有將其禁止才能有利于國家!因此,我建議史官將除秦國史記之外的其它史書全部燒掉,除博士按職責收藏的書籍外,天下凡私藏《詩經(jīng)》、《尚書》及諸子百家著作的,一律按期上交至所屬郡守、郡尉處焚毀。有敢于私下討論《詩經(jīng)》、《尚書》的處死,敢于借古非今的滅族,官員發(fā)現(xiàn)這種情形而不檢舉的同罪。命令頒布三十天后仍不將私藏書籍焚燒的,判處黥刑,之后再服四年的筑城勞役??梢圆挥梅贌?,只有醫(yī)藥、占卜、種樹的書籍。如果有人想學習法律,可以向官員學習。秦始皇批準道:“可?!?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