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 防患于未然 卻不會去學習正確的養(yǎng)生基本常識,來提高抵抗外邪的正氣,來防患疾病。只會在生病了不知所措,全部去依賴醫(yī)生,然而對醫(yī)生又存在著各種猜忌,不堅持,不按時按量,總以為醫(yī)生為了賺你的錢去夸大你的情況,自己卻沒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去辨認。
在病情拖延比較久的嚴重患者,一些醫(yī)院的器械測不出你的情況,因為還屬于潛伏期,也就是虛弱的程度還沒有到病變,一旦再不扶起正氣,外邪趁之一起侵入,那么你就抵抗不了,只能讓他們侵蝕。就像戰(zhàn)場上的敵人,你的軍隊不夠強,抵擋不了敵軍的侵入一個道理,這時候只有找醫(yī)生,幫救兵來抵抗,醫(yī)生就是你的救兵,可是你完全依賴救兵,自己不一起加入配合,怎么趕走外敵。
一些年輕的患者,因為年輕的時候是體質最強的階段,抵抗力也隨之很強,自愈力也是不錯的,一點小感冒可以不用吃藥,自己會愈合,實在釀成的大一點的病,因為體質的再生能力強,加上藥力的幫助,自然恢復起來就快。但是在年輕的時候不去維護自己的體質,隨著年齡慢慢的增長,也會越來越弱的,體質一旦虛弱下去了,就比較難扶起來,特別是年紀大一些的患者,這些就是每個人服藥時間長短的初步原因,也是關鍵原因。今天一起分享:
未病先防 即病防變 愈后防復
—·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這是中醫(yī)預防疾病,防重于治思想的突出表現(xiàn)。疾病的發(fā)生,主要關系到邪正盛衰。正氣不足時發(fā)病的重要條件。因此,未病先防,必須從增強人體正氣和防止病邪侵害兩方面入手。
扶助機體正氣,就是我們的第一篇文章,講到的三大基石,平常注意的好,正氣足也就是體質好,就有抵抗力和自愈力, 就不會那么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了,有了藥力的協(xié)助,康復起來也是很快的。
防止病邪侵入,要防止病邪侵入,首先要了解哪些是病邪,病邪包括五邪(寒 濕 熱 風 暑),邪氣是導致疾病發(fā)生的重要條件,有時可變?yōu)橹饕蛩亍K砸帽芷湫皻狻?/p>
二· 即病防變
即病防變,是指在疾病發(fā)生之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以防止疾病的發(fā)展和傳變。
疾病的發(fā)展多由淺入深,由輕到重的發(fā)展變化。外感病初期,邪未深入,臟腑氣血未傷,正氣未衰,病情輕淺,自然比較好治療,所以診治越早,療效越好。即使內傷雜病,包括許多重病雜病,也都是越早診治效果越快越好,否則容易延誤病情,甚至喪失治療良機,釀成大禍。
三·愈后防復
指在疾病初愈·緩解或痊愈時,要注意從整體上調理陰陽,維持并鞏固陰陽平衡的狀態(tài),預防病情復發(fā)及病情反復。
中醫(yī)學認為,疾病就是人體在邪正斗爭作用下,出現(xiàn)的陰陽失衡狀態(tài),而治療的目的就是調整陰陽的偏盛偏衰,通過扶弱抑強·補虛瀉實·溫寒清熱·升降浮沉來調理氣血·疏通經絡·調和臟腑·固護正氣,以期達到陰陽平衡?;颊叱跤?,陰陽剛剛達到新的平衡,一般而言,大多仍有邪氣留戀之勢,機體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這就要求在病愈或病情穩(wěn)定之后,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綜合措施,促使臟腑經絡功能盡快恢復正常,以達到邪盡病愈,扶助正氣,消除宿根,避免誘因,防其復發(fā)之目的。
關于熱病初愈,但還有愈熱未盡,蘊藏在體內,脾胃虛弱,胃氣未復的狀況,若食肉或多食,會傷及脾胃,助長熱邪而復發(fā)疾病,所以一定要注意調護和禁忌,促進疾病痊愈,健康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