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老斜街,當屬始建于元代的鼓樓西大街。它全長1.7公里,東南端與地安門外大街、舊鼓樓大街、鼓樓東大街在鼓樓相接,西北端近德勝門而止。和老城的很多街巷一樣,鼓樓西大街在城市快速發(fā)展中也遇到了停車、違建等各種難題。2017年6月,西城區(qū)啟動“鼓樓西大街整理與復興計劃”,用三年時間讓老街重拾歷史風韻。今年1月14日,鼓樓西大街完整亮相。
核心詞匯
鼓樓西大街整理與復興計劃
恢復老城特有的古都韻味和歷史文化,實現(xiàn)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和舒適的空間,創(chuàng)建人行優(yōu)先、人車共存的“穩(wěn)靜街區(qū)”。通過8大項22小項,對違建拆除、建筑立面提升、公共空間整治、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建設、夜景照明、交通停車等進行綜合治理,多桿合一全面實現(xiàn)穩(wěn)靜街區(qū)建設。此番鼓樓西大街經(jīng)過三年整治后完整亮相,也是《首都功能核心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街區(qū)層面)(2018年-2035年)》批復后西城區(qū)首個重點推進完成的歷史街區(qū)保護更新項目,將有效助力中軸申遺保護。
一步一景
街景蘊含三朝典故
順著鼓樓一路向西,全貌亮相的鼓樓西大街給人最強烈的感受是“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什剎海阜景街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劉維巖介紹,伴隨著鼓樓西大街“穩(wěn)靜街區(qū)”修繕更新項目的完成,“探訪一處元代碼頭,漫步兩段古跡高墻,體驗四個口袋公園,了解多個歷史典故”的鼓樓西大街獨有景觀結構已經(jīng)形成。
此次全新亮相的“元代碼頭”遺跡,位于大街西側,條石路、棕色圍欄,似乎可遙想到當年濱水碼頭的繁忙以及后來的湖面變小、水退人進的滄海桑田。
“改造這處遺跡,將代表歷史特征的高臺維持現(xiàn)狀,用老磚條石整修,體現(xiàn)出了對歷史的尊重。上層為居民生活區(qū),下層為路人行動線,兩側設有無障礙坡道。同時將高臺里出外進的邊緣拉齊,結合現(xiàn)有的大樹整合綠地空間,形成綠色街景?!眲⒕S巖說。
“兩段古跡高墻”即“墉墻疏影”和“紅墻映翠”?!败瓑κ栌啊敝复加H王府北墻外人行空間,長約320米,外墻為青磚灰瓦,墻身為灰色,整體古樸素雅。通過樹池連通、增加綠化、設置座椅,形成沿著灰墻下,舒適漫步的休閑空間?!凹t墻映翠”指廣化寺外人行道,長約150米,外墻為紅墻灰瓦,極具傳統(tǒng)古建筑風貌。通過增加綠化和休憩空間,使竹林與紅墻相互映襯,突出了古跡紅墻的歷史底蘊。
“四個口袋公園”分別是“譙樓更鼓”、“榴花輕語”、“竹韻暖陽”、“綠冠悠然”。此次最新亮相的包括“榴花輕語”和“綠冠悠然”。其中“榴花輕語”位于小八道灣胡同,石榴樹、長木椅,不禁讓人想起老北京四合院“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的意境。位于八步口胡同的“綠冠悠然”,圍繞茂密參天的古榆樹,設置了花池、座椅,為人們提供納涼、賞景的交流場所。
據(jù)了解,鼓樓西大街沿線已經(jīng)挖掘出包括德勝祈雪、糖花糖市、元代碼頭、醇親王府、關岳廟、廣化寺、胡同水井、明清馬圈、明代鑄鐘、譙樓更鼓等多個文化景點。
“一個景點一個故事。我們利用拆違騰出的52片街道空間,在景點周邊建成了85處綠化景觀,方便游人在‘打卡鼓西、漫步斜街’時坐下來,慢慢品味景點背后的歷史文化?!眲⒕S巖說。
拆除違建
磚瓦延續(xù)老城肌理
如此好的環(huán)境和漂亮的街景從何而來?劉維巖說:“鼓樓西大街的改造是老城有機更新的一次嘗試,不僅要整治環(huán)境,還要賦予歷史文化的內涵?!?/p>
三年間,鼓樓西大街進行了拆違、建筑修繕、治理開墻打洞、整治商戶牌匾、中小型電箱改移、步道改造、交通停車綜合治理、多桿合一、綠化景觀提升等行動,其中僅違建就拆除了308處、1.39萬平方米,包括多處3至4層嚴重破壞歷史街區(qū)風貌的超高建筑。
如今,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每一戶的改造提升形式都不盡相同,有的呈現(xiàn)出明清的建筑風格、有的顯露出民國和現(xiàn)代風范。這是因為鼓樓西大街整體以居住功能為主,沿街房屋的修繕工作,以“一戶一策”的方式實施漸進式改造,每一戶的改造內容都是在居民、商戶廣泛參與意見基礎上量身定制的。
拆違過程中,施工方和提升方案的設計者們秉持保護老城肌理、風貌整體協(xié)調的原則,精心保護文物和歷史建筑,保留城市不同歷史時期有價值的信息,顯示出北京城市數(shù)百年來的發(fā)展變化。
劉維巖說:“在街區(qū)保護過程中,不是全拆掉再修復,而是談妥一戶修復一戶,像鼓樓西大街61號原徽商故里,就拆除了二至四層違建,填堵地下室,按照傳統(tǒng)民居規(guī)制、材料和做法,對一層房屋進行翻建,恢復民居。”
此次建筑修繕,其施工隊伍都具有古建修繕資質。在提升改造中,按照老城房屋保護和修繕技術導則,嚴格修舊如舊。對拆違后的房屋,精心展開設計,進行保護性修繕和恢復性修建。
期間,不少院子還都用上了老磚、老門、老柱子。像鼓樓西大街111號的院墻,就全部用的是老磚?!拔覀儗Σ鹣聛淼睦洗u抽樣測試其強度,強度夠用就盡量原樣砌上,盡量保留原汁原味。大門也是原來的大門,經(jīng)過打磨、刷油后再重新安裝?!眲⒕S巖說。
鼓樓西大街57號原來是酒吧,沿街面是三個大琉璃落地窗,修繕后墻體后退1米多,全部改成灰墻。在內部修繕中,還采用了古建修繕中用到的墩接、小停泥絲縫等工藝。施工時根據(jù)柱子糟朽程度,對原有柱子進行墩接或者抽換。同時,根據(jù)傳統(tǒng)工藝做法,修補如意門道,配以雕花磚構件,突出手雕工藝,讓磚雕更有立體感。
“這條街整體的風格是灰墻灰瓦,符合中軸線的整體風貌,但又會在細節(jié)上體現(xiàn)不同的元素。”鼓樓西大街施工技術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全面禁停
“還路于民”街道敞亮
拆除違建、恢復肌理提升了老街的街景。而在什剎海阜景街指揮部和什剎海街道辦事處的努力下,鼓樓西大街實現(xiàn)機動車全面禁停,真正實現(xiàn)了還路于民。
如今,走在鼓樓西大街人行道上,以前違停的機動車不見蹤跡,人行步道鋪裝仿古地磚,步道邊設置1.6米寬石材條磚設施帶,再加上局部古舊石板,與兩側古色古香的建筑交相映襯。
什剎海街道辦事處主任畢軍東表示,為了還路于民,這條街進行了交通停車綜合治理、電力設施更新以及人行步道改造等。
以交通停車綜合治理為例,在整治前進行了停車民意調查,對實有車輛進行實地摸排,協(xié)調對接市場化停車資源和召開車主政策宣貫會,分時段清理460余輛占路違停車輛。2020年9月15日,鼓樓西大街全線實現(xiàn)無違規(guī)占用人行步道停車,解決了該地區(qū)存在多年的違法停車問題。
“我們將符合條件的181輛居民車請進停車場,為118位車主辦理了包月優(yōu)惠停車?!碑呠姈|表示。
“出門不用左顧右盼,街面也整潔漂亮了?!奔易」臉俏鞔蠼?0號、75歲的何向東老爺子告訴記者:“以前跟老伴兒出來遛彎要東繞西繞,不方便,也不安全,現(xiàn)在不光街面敞亮,心里也敞亮了!”
加裝大腦
老街注入智能管理
如今,鼓樓西大街違法停放的機動車不見了,既擋道又影響美觀的電箱消失了,原本裸露在天空的飛線已全部入地。同時,包括交通標志、胡同指示牌、治安監(jiān)控、交通監(jiān)控等各種用途的高桿也被整合至路燈桿上。未來,這條老街還將增添“智能化”的標簽。
劉維巖透露,鼓樓西大街此次街區(qū)更新,除了對古街風貌進行恢復,還引入了智慧化管理手段,以提高街區(qū)的管理效率?!肮臉俏鞔蠼侄鄺U合一的綜合桿應用,還預留了多路擴展空間,隨著5G發(fā)展,很多城市應用場景可以加入進來?!?/p>
同時,鼓樓西大街上還增設了共享單車電子圍欄,只有將單車入欄停放,方能結算,將大大改善目前共享單車的亂象。
共建共治
街區(qū)服務精細高效
老街展了新顏,接下來如何維持住老街新貌呢?“目前已經(jīng)制定了街區(qū)管理服務方案,形成了由政府牽頭、企業(yè)管理與居民參與的共同治理的管理體系?!眲⒕S巖介紹,今后,鼓樓西大街將推行“政府牽頭+居民商戶參與+企業(yè)管理”開放街區(qū)管理模式,力爭將鼓樓西大街“穩(wěn)靜街區(qū)”打造成北京市文明街區(qū)、標桿街區(qū)。
畢軍東告訴記者,下一步,什剎海街道將牽頭成立鼓樓西大街“共建共治辦公室”,街道、居委會、城管、交通、消防、公安、綠化、環(huán)衛(wèi)、共享單車、物業(yè)公司等部門可派駐人員集中辦公,發(fā)現(xiàn)違法行為現(xiàn)場集中處置,實現(xiàn)對街區(qū)內環(huán)境衛(wèi)生秩序的常態(tài)化、精細化治理,“這種共建共治辦公室在開放式街區(qū)治理中屬于首創(chuàng)。以往出現(xiàn)問題,很難協(xié)調解決。現(xiàn)在形成聯(lián)絡機制,對問題集中處置,更加高效?!碑呠姈|說。
未來,鼓樓西大街還將充分利用居民商業(yè)的互助自治,探索建立商家誠信自律體系,探索確定街區(qū)物業(yè)管理服務標準等。
老街坊說——
要給游客講好“鼓西故事”
街坊何向東老爺子,退休后就沉下心來研究鼓樓西大街沿線點位的各種歷史掌故和見聞。說起鼓西大街的故事,老人興致盎然。
——現(xiàn)存于北海公園五龍亭附近的鐵影壁,以前就在鐵影壁胡同所在地。它是一種火山巖漿凝成的礦石,顏色呈深赭色,與鑄鐵相似,所以被稱作鐵影壁。
與皇家的九龍壁相比,鐵影壁出身民間。但若論起歲數(shù),這座鐵影壁的年頭兒可比九龍壁長多了。它本是元代德勝門外一座古剎的影壁。明初改建北京城時,古剎被拆,鐵影壁先是被遺棄郊外,后又立于德勝庵前,即今天鐵影壁胡同所在的位置。
1948年,為防止被竊,鐵影壁被移到北海澄觀堂前。從此,鐵影壁胡同就成了沒有鐵影壁的胡同。1986年,北海公園從鐵影壁胡同找回基座,這一文物得以完整復原。
鼓西大街的歷史故事,值得挖掘。打開記錄本和手機備忘錄,何向東展示了十幾年來的“研究”成果。談及未來,老人直言,十分愿意將這些故事講給前來打卡的年輕人和各地游客。
千年古韻,歷久彌新。鼓樓西大街正以全新的面貌煥發(fā)光彩,邁向新的歷史,新的未來。
本報記者 張驁
方非 閻彤 攝 制圖 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