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赤峰名勝古跡
    我國唯一的遼王朝皇都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遼上京是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規(guī)模較大的京城,作為大遼皇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達200多年之久的遼上京,靜靜地躺在內蒙古巴林草原上。遼上京建于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的第三年(公元918年),太宗時又有擴建,遼上京分南北二城,兩城連接成“日”字形,皇城為契丹貴族的居所,有四門,門外設有護城河、甕城,城內樓閣對峙、店鋪酒樓林立,市井經濟繁榮。公元1120年被金兵攻占?,F(xiàn)存樓址43座,城墻三段。
          1961年3月4日,遼上京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后曾在這里出土了大批遼代珍貴文物,人面塑像、騎馬俑飾、唐宋遼金時的各種貨幣等。2001年經國家立項對遼上京勘探、挖掘并著手建立遼代大遺址公園。
        據(jù)介紹,遼上京遺址的發(fā)掘工作分為四期,第一階段在2001到2010年完成,第二階段在2010到2015年,第一階段發(fā)掘在大內、西山坡、街道、皇城西南四個區(qū)域進行,共10處,考古人員在遼上京皇城南北大街遺址區(qū)進行初步發(fā)掘,發(fā)現(xiàn)這條大街的道路厚積10層,每層都有文物出土,大道兩旁有許多房屋遺址??脊湃藛T認為,距今一千多年前的這座位于北方草原上的皇城曾經是繁榮的大都市。
           遼上京博物館的前身是巴林左旗博物館,收藏著當?shù)爻鐾恋男率鲿r代“紅山文化”遺存,還有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各個時期的歷史文物1.5萬件、標本近1萬件。很多文物都是孤品,具有珍貴的研究價值。
         遼上京博物館2003年4月9日開始興建,2003年9月底竣工,占地面積6600平方米,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總投資850萬元。博物館的外形是依遼祖州石房子為原形,正廳漢白玉的 
八個柱子代表契丹八部,橫梁漢白玉浮雕是遼代佛教的一種妙音鳥(她是傳達神的旨意的),直徑2米的館徽是契丹銀幣,為鎮(zhèn)館之寶,整個建筑凝聚著遼代精華,古樸大方,又體現(xiàn)著現(xiàn)代氣息。博物館內部結構由五部分組成,其中有展廳,文物庫房,標本室,辦公室,資料室,圖書館和其它預備館室等。
        遼上京博物館的前身是巴林左旗博物館,該館收藏著該旗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富河文化”遺存,還有鮮卑、契丹、女真、蒙古各族人民各個時期歷史文物15000件,標本近10000件,很多文物都是孤品,并有珍貴的研究價值。1994年該館有27件文物赴美國洛杉磯博物館展出,1996年有4件文物赴日本展出,1999年有15件文物參加廣州舉辦的“草原奇葩——赤峰文物遼代精品展”,2002年6月30日有6件文物參加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草原遼文化展”,巴林左旗文物為世界所青睞。該館每年接待參觀者近萬人,近年來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前來觀光考察。
    目前,該館是全國唯一的遼王朝皇都博物館,是自治區(qū)黨委、政府首批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既是系統(tǒng)介紹和展示遼代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城市營建規(guī)劃、歷史文物及考古發(fā)掘研究成果的場所,也是遼文化研究和學術交流的中心。
        遼上京是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規(guī)模較大的京城,作為大遼皇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達200多年之久的遼上京,靜靜地躺在內蒙古巴林草原上。1961年,遼上京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后曾在這里出土了大批遼代珍貴文物,人面塑像、騎馬俑飾、唐宋遼金時的各種貨幣等。2001年經國家立項對遼上京勘探、挖掘并著手建立遼代大遺址公園。據(jù)介紹,遼上京遺址的發(fā)掘工作分為四期,第一階段在2001年到2010年完成,第二階段在2010年到2015年。
赤峰市傾力打造中國•赤峰首屆紅山文化節(jié) 
       擁有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淀、著名的紅山文化之發(fā)祥地——赤峰市,將于8月12日至20日隆重舉辦中國·赤峰首屆紅山文化節(jié)。
       紅山文化距今6600年~4800年,是我國北方新石器時期最為發(fā)達、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因1935年首次發(fā)現(xiàn)于赤峰紅山后而得名。其分布范圍以赤峰境內的西拉沐淪河和老哈河為中心,西起壩上雄關張家口,東達遼河中游,北至大興安嶺余脈,南逾大凌河谷。紅山文化時期,社會已經進入銅石并用時代,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整群聚落組合,并出現(xiàn)了以神廟、祭壇和帶有王陵性質的大墓為組合標志的禮儀中心,社會已經發(fā)生階級分化,由此導致從部落而國家這一重大歷史轉變的發(fā)生。“紅山古國”即是中國早期的國家形態(tài),中華國家由此而萌芽。紅山文化先民汲取來自黃河流域和東北平原的新石器文化因素,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赤峰大地出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歷史和文化奇觀:規(guī)模宏大的設防聚落、初具規(guī)模的城、小件銅器和鑄銅陶范、大型祭壇、規(guī)模巨大壘石起冢的喪葬習俗、大型碧玉雕龍和種類繁多的玉器群……5000年前的赤峰已經沐浴在文明之興中,成為華夏文明的誕生地之一。1972年在賽沁他拉出土的紅山文化代表性器物大型“C”字形碧玉雕龍,周身卷曲,整體磨光,吻部前伸,首尾相顧,眉目流盼,高鬃飄舉,給人以飄灑、俊逸、神奇、威武的美感,是中國最早的龍型玉器。赤峰由此而成為中華龍的故鄉(xiāng)和龍文化的發(fā)祥地。目前,紅山文化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認同性,特別是紅山文化之玉文化和龍文化,開創(chuàng)了中華民族尚玉、崇龍的文化傳統(tǒng),證明了西遼河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在學術界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赤峰市經過幾十年幾代人的努力探索,使紅山文化的面貌得到了基本揭示,并成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領域。
        充分挖掘發(fā)揮紅山文化的優(yōu)勢和影響,舉全市之力,傾心打造中國·赤峰首屆紅山文化節(jié),是赤峰市培育優(yōu)勢文化品牌,發(fā)展文化產業(yè),建設文化大市的重要舉措,也是赤峰市在紅山文化領域搶占文化資源制高點的開山之筆。舉辦中國·赤峰首屆國際紅山文化節(jié)的宗旨在于,落實文化大市建設戰(zhàn)略部署,充分發(fā)揮歷史人文資源優(yōu)勢,充分展示赤峰市的自然景觀、文化底蘊、民族風情和時代風采,發(fā)展文化產業(yè),打造文化品牌,搭建合作平臺,展示魅力赤峰,以文化為媒,加強對外經濟貿易合作,促成一批經貿合作項目,發(fā)揮文化對經濟社會的推動作用,全面提升赤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fā)展。
         中國·赤峰首屆紅山文化節(jié)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的原則,在活動內容和形式上,力求展現(xiàn)赤峰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和地區(qū)特色,體現(xiàn)群眾性、參與性和互動性。文化節(jié)的系列活動主要有:《龍出紅山》大型開幕式文藝演出暨焰火晚會、俄羅斯、古巴藝術團演出、萬人大合唱、市直文藝團體專場演出、旗縣烏蘭牧騎調演、赤峰文物精華展、赤峰書畫攝影展、紅山文化國際高峰論壇、紅山先民遺址大型祭祀活動、赤峰旅游商品展評、央視《鑒寶》欄目“走進赤峰”、《搜尋天下》欄目“搜尋赤峰”、“盛世藏寶、利國利民”文物鑒賞專題講座、經貿洽談會、“龍歸故里”自駕游、百名棋手挑戰(zhàn)中國棋圣、中國巴林石節(jié)、草原文化旅游節(jié)、王府文化節(jié)、海貝爾“挑戰(zhàn)嘉年華”消夏狂歡節(jié)等。開幕式大型文藝演出《龍出紅山》,氣勢恢宏,大氣磅礴,參演人員萬人以上,特邀國家歌舞團編導指導排練。紅山文化國際高峰論壇已向美國、以色列、韓國、加拿大、哥倫比亞等國家的10名國外學者和20名國內學者發(fā)出邀請,并確定了以主要研討紅山諸文化的考古新發(fā)現(xiàn)、研究新成果,研究赤峰的古代氣候、古代環(huán)境對赤峰史前文化的影響為論壇主題。央視7套《搜尋天下》攝制組已在赤峰市完成拍攝工作進入后期制作,節(jié)目將于文化節(jié)期間播出。央視2套《鑒寶》欄目已組織專家來赤峰為古玩收藏愛好者舉行了初次現(xiàn)場咨詢,預計8月上旬進行現(xiàn)場拍攝錄制,擇機在央視播出?!冻喾逦奈锞A展》展覽大綱已編制完成,以赤峰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為主,借調部分旗縣區(qū)文博單位文物精品,分為文明之光、青銅時代、草原帝國、黃金長河四大板塊,突出赤峰紅山諸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并夏家店上層文化、契丹遼文化、蒙元文化四大文化高峰。海貝爾“挑戰(zhàn)嘉年華”消夏狂歡節(jié)已于7月22日開幕,將持續(xù)到文化節(jié)期間。
 中國·赤峰首屆紅山文化節(jié)是赤峰市空前規(guī)模的文化盛會,各項活動將美輪美奐,精彩紛呈。開放的赤峰、熱情的460萬赤峰兒女,將敞開博大的胸懷,熱忱歡迎四海賓朋光臨赤峰領略紅山文化的風貌,體驗民族風情,考察洽談,投資興業(yè)。(屈廣臣 徐永升 薛瑞)
 
                                     赤峰又有10處古跡晉升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今天是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赤峰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也是全國考古學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級市,近日又傳捷報:又有10處古跡名列國務院日前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中。
  據(jù)赤峰市文化局局長于建設介紹,正值第一個“文化遺產日”到來,國務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赤峰市敖漢旗境內的新石器時代趙寶溝遺址、紅山區(qū)境內的新石器至青銅時代紅山遺址群、松山區(qū)境內的新石器時代至戰(zhàn)國時代的夏家店遺址群、寧城縣境內的漢代黑城遺址、阿魯科爾沁旗境內的遼至明代查干浩特城址、清代寶善寺、翁牛特旗境內的元代張應瑞家庭墓地、喀喇沁旗境內的清代靈悅寺、遼代至民國時期的龍泉寺、巴林左旗境內的遼代韓匡嗣家族墓地共10處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名列其中,同時赤峰市境內的戰(zhàn)國至明長城被歸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城合并項目。至此,赤峰市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已達25處。今后,國家文物局將會更多地對赤峰的文物保護工作進行投入,這些文保單位的確定也奠定了赤峰作為中國北方考古研究基地的學術地位。市文化局于建設局長接受記者采訪時還表示,為了迎接我國第一個以“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為主題的“文化遺產日”這個特殊的節(jié)日,市文化局除了召開主題新聞發(fā)布會以外,還將在中小學校進行相關的講座,讓赤峰市民更深入了解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全力籌辦好中國·赤峰首屆國際紅山文化節(jié),抓好新城區(qū)文博大廈項目建設,著手新公布的10處國保單位保護項目立項前期準備工作。

 赤峰的名勝古跡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名鐵木真,他是中華歷史上一位有傳奇色彩的民族英雄。鐵木真經過了20多年的征戰(zhàn),統(tǒng)一蒙古,由各部落推舉為蒙古大汗,尊號為“成吉思汗”,在他死后,后人為了紀念他,在草原上建立了8座白氈帳,俗稱“八白室”。解放以后,政府在這修建了這座成吉思汗陵園,陵園的設計獨樹一幟,別具匠心,陵宮宛如一只騰飛的雄鷹,象征了中華民族的英雄豪杰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整個陵園掩映在松柏之中,散發(fā)著莊嚴肅穆的氣息,以其特有的歷史價值吸引著眾多的游客和學者。
   ◎昭君墓◎◎◎ 
    昭君墓,是西漢宮女王昭君的墓地。漢朝時,宮女王昭君為了兩族友好交往,作為和平使者出塞和親,受到了人民的愛戴。
    昭君墓以其景色秀美著稱,夏季到這里,氣候涼爽,花草茂盛,樹木參天,構成一幅特有的自然風景圖,給塞外增添了無限風采。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見識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這首詩是著名革命家董必武同志贊美王昭君出塞和親的高見卓識,歌頌她為國家和平所作貢獻而寫的不朽詩篇。
 
 ◎大召◎◎◎ 
    大召漢名為“無量寺”,蒙語意為“大廟”,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大召前街,始建于明朝,它是呼和浩特市最早、規(guī)模較大的喇嘛寺廟,是眾多寺廟的主廟,數(shù)百年來,一直是內蒙古地區(qū)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
    大召的建筑格局分為縱向三列,沿中軸線建有牌樓、山門、天王殿、菩提過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整個建筑在經過幾百年的滄桑后,仍然保存完好、氣勢宏偉壯觀。
    大召的珍藏非常豐富,有銀佛、龍雕、壁畫以及殿內的各種彩塑,有木板印制的一百零八部甘珠爾經,以及在宗教活動時用的各種法器、面具,這些都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
 
  ◎席力圖召◎◎◎ 
    席力圖召漢名為“延壽寺”,蒙語意為“首席”或“法座”,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大南街,始建于明朝,是呼和浩特市建筑規(guī)模最大的喇嘛寺廟,而且掌握了這個地區(qū)的黃教大權。
    席力圖召經過幾次擴建形成現(xiàn)今的規(guī)模,采用了中原傳統(tǒng)的布局,沿中軸線兩側布置側殿、碑亭、鐘鼓樓等,有81間藏、漢結構的大經堂,殿頂鋪綠色琉璃瓦,脊上有鎏金銅寶剎、法輪、飛龍、角瑞等,殿內還立有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雕刻的康熙帝親征噶爾丹的記功碑。
    席力圖召以其強烈的藝術效果,完美的建筑風格,成為內蒙古地區(qū)極為瑰麗的古典藝術建筑群。
 
   ◎和林格爾漢墓壁畫◎◎◎ 
    漢墓位于和林格爾縣新店子鄉(xiāng)境內渾河北岸。漢墓是一座磚砌墓,墓壁及甬道上繪滿了精心設計的壁畫,內容包括墓主所任官職、車馬出行、生產勞動、城垣府舍、歷史故事等,共約50多組,形象的反映了東漢時期的社會生活,是極為罕見的漢墓壁畫。漢墓內容異常豐富,包括了很多方面的情況,是我們研究漢代建筑風格、歷史地理、文化藝術等方面的重要依據(jù)。
 
  ◎賽馬場◎◎◎ 
    位于呼和浩特市呼倫北路,是迄今為止我國規(guī)模、建筑標準最高的綜合性賽馬場。在這里可進行障礙馬術比賽、技巧表演、速度賽馬、馬球比賽……,觀眾臺可容納7000名觀眾,這里每年還舉行隆重盛大的那達幕大會。
 
     ◎五塔寺◎◎◎ 
    五塔寺原名“金鋼座舍利寶塔”,漢名“滋燈寺”,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五塔寺后街,始建于清朝。
    塔為磚石結構,由塔基、金鋼座和頂部五個玲瓏寶塔組成,塔身上雕有1000多尊佛像和菩提、皇后、四大天王和七珍八寶等圖案,所有雕刻栩栩如生。在塔后照壁上嵌有六道輪回圖、須彌山分布圖和尤其珍貴的用蒙古文標注的天文圖,這幅用蒙文標注的天文圖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一幅,具有極重要的價值,是蒙漢各族人民的藝術珍寶。
 
        ◎紅山文化◎◎◎ 
  蒙語稱“烏蘭哈達”,位于赤峰市東北郊三公里處的紅山,那里不僅景色宜人,而且是新石器時代的典型文化遺址,“紅山文化”也由此而聞名于世。   
  紅山海拔665米,全部為紅色花崗巖構成。從正北望去,紅山五峰在陽光映照下似五朵紅彤彤的并蒂花,如云如霞,五峰之間,如四片花瓣交錯相連。從第一瓣向上攀登,不遠處有一灰色花崗巖石匾嵌在石壁上,十分醒目,傳說這塊石匾叫“木芝碑”,在其附近有兩個巖洞,被稱作“鴿子堂”,洞前有一方巨石,平滑如鏡,凌空懸垂。到了峰頂,會看到一條石“龍”,這就是春秋時代的燕長城遺址。
  紅山南麓和后坡上,就是著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紅山文化”最早的發(fā)現(xiàn)地。如今到此地參觀旅游的客人絡繹不絕。
      ◎黑城遺址◎◎◎ 
    哈日浩特蒙語意為“黑城”,黑城遺址位于額濟納旗達賴庫布鎮(zhèn)東南約30公里處,傳說是西夏的古都黑水城,為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黑城在西夏稱為“威福軍”,古城垣每邊長約240米,元朝時城垣擴展為南北284米,東西435米,東西兩面各有一門,墻高9米,總管府就建在城西門大街,現(xiàn)尚遺留有南墻及南門遺址。據(jù)史書記載,當年城墻西北角建有佛塔5座,最大的一座高達13米,至今只有一座保存完好。另外在城外西南角尚有伊斯蘭式建筑一座。
    登上頹廢倒塌的古長城,那陣陣呼嘯而來的黃風,仿佛在向人們講訴著當年為衛(wèi)護祖國北疆和平安全的各族人民與敵寇英勇作戰(zhàn)的悲壯故事。
    那古城內外被幾經挖掘,散落其間的泥石沙土,像是在向世人痛訴著當年俄國人、英國人先后在黑城遺址狂挖濫掘,盜走了大量西夏書籍、手稿、佛經、繪畫、塑像等珍貴文物的罪行。
    雖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紀中就已成為沙海中的孤城殘址了,但兩千年前開辟的絲綢之路的北線——居延北線,就在黑城附近通過,因而黑城仍有極高的考古價值。
 
       ◎大窯文化遺址◎◎◎ 
  大窯文化遺址位于呼和浩特市東郊33公里處,保合少鄉(xiāng)大窯村。1973年經考古工作者發(fā)掘證實,這里曾是70萬年以前的一座規(guī)模較大的石器制造場。先后出土過大量的石球、石斧、石核、砍砸器、刮削器等石器工具,其中龜背型刮削器是“大窯文化”的代表器物。至今,在方圓數(shù)十里的遺址范圍內,地面上仍可見到經過人工打制的石器半成品。在遺址的深土層內還發(fā)現(xiàn)了腫骨鹿、披毛犀等哺乳動物的化石以及古人類用火后的灰燼。這一文化遺址的不同層面分別屬于舊石器時代的早、中、晚期,跨越歷史之久遠,在現(xiàn)今考古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百靈廟◎◎◎ 
    百靈廟系達爾罕,貝勒廟的轉音,亦稱烏國吉套海(吉祥灣)召廟群,位于達爾罕茂明安聯(lián)合旗政府所在地。百靈廟始建于公元1702年(康熙四十二年),用五年時間始告竣工。整座建筑群由五座大殿、九頂佛塔和三十六處藏式結構的院落組成,總占地面積約8000多平方米。各處殿塔雕梁畫棟、廊柱林立,墻壁上彩繪著佛經里的人物故事,造型生動,構圖細膩。大佛殿之上,清朝康熙皇帝御賜的“廣福寺”牌匾懸掛春中。建筑規(guī)模宏大,典雅壯觀,據(jù)記載,廟內香火最盛時喇嘛達1200多名。
    在漢代光祿寺包圍中的百靈廟,四周崗巒重疊,中央綠樹環(huán)繞,自古以來這里行商結軍,是內蒙古北部政治、經濟、佛教喇嘛活動的中心,也是漠南通往漠北、新疆等地的交通要疲乏,為兵家必爭之地。1936年2月和同年11月,先后爆發(fā)的百靈廟武裝抗日暴動和百靈廟戰(zhàn)役,曾經震撼中外。
    百靈廟城周共有九個隘口,俗稱為“九龍口”。出西口一公里處的山頂,有康熙營盤遺址,是清代康熙皇帝于1694年率軍親片噶爾丹叛軍路經此地的駐蹕之所,至今尚有石砌旱井和兵寨殘垣,在百靈廟的正南,聳立著一座孤峰,高約百米,宛若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故名女兒山。傳說在這座孤山上,曾經有過一位少女,夜夜來演奏馬頭琴,慰勞從沙場上歸來的蒙古族將士,琴音不絕如縷,飄蕩在人們的心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赤峰歷史文化與文物精品(一):紅山文化和夏家店文化
把握當“夏”, 走進赤峰
內蒙古赤峰博物館
遇見紅山文化,追尋契丹遺跡
146. 赤峰市博物館
第1093篇  遼代遺跡考察紀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