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視頻:
北京有一家書店,人們都在安靜的看書,唯獨有一個男孩在大聲念英文。
有位服務(wù)員上前提醒孩子,孩子卻用手指指著服務(wù)員說:“我來了這么多次,就你! 你信不信我抽你?。俊?/p>
服務(wù)員依舊禮貌回復:“您影響別的客人看書了”
孩子急了:“他們看什么書?你怎么知道他們在看書!他們看什么書!信不信我抽你!”
服務(wù)員十分無奈。
整個過程中,孩子重復了很多次:“信不信我抽你!”
一旁的孩子家長只是淡淡拉著孩子,對服務(wù)員說:“他還是個小孩,你別跟他計較,你忙你的。”
印象很深的是有位網(wǎng)友評論:“這樣的孩子,英文讀得再好有什么用?!?/p>
比起小男孩蠻橫的態(tài)度,更令人擔心的是媽媽默認和袒護。
縱容往往會換來肆無忌憚。
每個孩子做錯了事情,需要來自父母的聲音,告訴他不可以,幫他明是非。
“不可以”代表的是父母的底線和原則,再愛孩子也不能讓孩子越過這條線。
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很多育兒有方的父母,在教育上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他們很清楚,愛孩子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時候可以靈活處理,什么時候不能退讓。
他們設(shè)下底線,不會一降再降。
康德說,法律是道德標準的底線。這條底線看得見摸得著。
而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定下的規(guī)則,就是孩子的行為底線,它能幫助孩子未來之路走得更加穩(wěn)當。
即使以后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孩子也能守住規(guī)矩,去做正確的事情。
不想養(yǎng)出一個熊孩子,就要努力去做一個有底線的父母。
一、學會拒絕
有底線、講原則的人,在大是大非上,都懂得禮貌堅定地拒絕別人。
有底線的父母也一樣。
但拒絕孩子有時候是一件很難很殘酷的事情。
每個孩子來到人間的前幾年,就像小天使,父母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孩子最好的愛和生活,恨不得什么都滿足他。
但遺憾的是,真正的愛并不是這樣的,每個孩子的成長都要經(jīng)歷快樂和欲望的克制,這種克制能幫助孩子更加自律,更好地與世界相處。
拒絕孩子,不是簡單粗暴地說不,而是在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時,如不買玩具就大鬧、玩手機沒有節(jié)制、公關(guān)場合不守規(guī)則,態(tài)度明確、清楚明白的告訴孩子為什么不行。
語氣要堅定,態(tài)度要溫和。
二、守住底線
設(shè)底線很簡單,守住底線才是最難的部分。
很多家庭是不缺規(guī)矩的,只不過立下的規(guī)矩很容易變。比如孩子撒嬌哭鬧、父母心情變化、老人家護短,都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破壞規(guī)矩。
曾經(jīng)有一位家長朋友向我咨詢:
“孩子很喜歡威脅大人怎么辦?我們家里沒有人能管住他。說要什么,就必須得到。你要是不答應(yīng),哭鬧是基本,再不然就不吃飯、有時候還會傷害自己,我真的怕有一天他鬧出大事?!?/p>
這樣的孩子問題出在哪呢?
這個家長不是沒有給孩子定過規(guī)矩,只不過每次孩子在試探大人時,她都在動搖,最后都隨孩子去了。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以后的每一次孩子都有方法治她,仗著父母愛自己,用這份愛做威脅的籌碼,為所欲為。
所有的底線,只有守住了,才能才算得上底線。
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只有當你堅守自己的底線,你慢慢地也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既然說清楚了規(guī)則,就不會改變,他便不會再纏著你、威脅你、和你談條件。
相反,如果每次孩子一哭一鬧,你就妥協(xié)、讓步,那么他就把你吃定了,完全把你的話當做耳旁風,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三、適當懲罰
美國有個10歲的男孩在校車上欺負同學,被趕下校車,并被告知三天不可以乘坐校車。
男孩的爸爸知道后,讓兒子每天跑步去上學,風雨無阻。整整一周的時間,爸爸都會在FaceBook上進行直播打卡,記錄對兒子犯錯后的懲罰。
直到孩子已經(jīng)不再惹事生非。
對于這位父親而言,不容忍孩子欺凌同學的行為,是他的底線之一。一旦孩子越界,那么一定會有相應(yīng)的懲罰在等著他。
當孩子破了底線,適當?shù)膽土P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幫助孩子敬畏規(guī)則,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懲罰的方式多種一樣,可以是一次嚴肅的對話、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彌補、也可以罰孩子做家務(wù)等等,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當然懲罰也是應(yīng)該有溫度。不要忘了在懲罰之后,抱抱孩子,讓孩子懂得你的愛。
孩子的善惡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如果父母引導得好,完全可以將孩子拉回正道上。
一個有底線、有原則的父母,是很難教出熊孩子的。
用《美國幼兒園給家長的備忘錄》中的幾條與大家共勉: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范大學名師。86級畢業(yè)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fā)展問題咨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微信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chuàng)文章,致力于為家長提供專業(yè)、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