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三天就是清明節(jié)了,又到了吃青團的時刻。青團又叫清明團子,是清明節(jié)的特色的美食,也是江南地區(qū)一帶的傳統(tǒng)特色小吃。青團因色如碧玉,口感糯韌綿軟、肥而不腴而深受人們的喜愛。而清明節(jié)吃青團的習(xí)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最早與寒食節(jié)相關(guān),寒食節(jié)一般在清明節(jié)前的一日或二日。古時在這天禁煙火、吃冷食,而清明節(jié)前后的艾草是一年中最好的,人們將這種理氣血、祛濕寒的植物揉作食物,后來化作了各地的青團。
這食俗流傳到了現(xiàn)代,人們食用青團更多的是時令嘗鮮,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兩種青團的做法,不管有沒有艾草都能在家制作。清新可口,軟糯香甜,大人小孩都愛吃。步驟詳細,一看就會哦。下面就來看看吧。
【咸蛋黃肉松青團】
食材:新良小麥淀粉 50克,糯米粉 200克,咸蛋黃 9個,,肉松 50g,沙拉醬 40g,,檸檬汁 5g。艾草 80克。
制作方法:
1.將烤箱設(shè)置為160度,預(yù)熱6分鐘。咸蛋黃抹上白酒,放入預(yù)熱好的烤箱,烤10--15分鐘,烤到蛋黃表面冒油。
2.用勺子將咸蛋黃壓碎。把肉松、沙拉醬、加進蛋黃里一起拌勻,因為蛋黃和肉松都是松散、且干干的,所以加一些沙拉醬不僅味道更好,還可以幫助肉松和蛋黃的混合。
3.最后再加入一些檸檬汁,檸檬汁就是為了讓餡料吃起來更清新解膩。將餡料拌勻,分成20克一個的團子,搓圓備用。
4.艾草摘回家清洗干凈,去掉壞葉雜草和老枝,清洗干凈,燒開小半鍋清水,將艾草放入煮沸2分鐘至稍軟。放入破壁機里打成艾草漿。再將艾草漿燒開。
5.將糯米粉和小麥淀粉混合均勻,再將艾草漿一點一點的倒入。
6.然后用手抓成一個光滑的面團 記得戴手套,因為糯米粉會比較粘手的,記得要用一定要用沸水,這樣會讓面團更柔軟。
7.將糯米面團分成30克一個的面團。
8.把餡料放在青團皮中心,然后用虎口抱住,一點一點把它封口收緊,搓圓,青團就做好了。
9.陸續(xù)將青團全部包好,取一蒸鍋裝入半鍋清水,放上蒸格,墊上防粘油紙,再將青團放油紙上,蓋上蓋子,大火上汽蒸12分鐘左右即可。
蒸好以后,在青團表面刷一層薄薄的油,這樣青團表面看著油亮亮的,而且拿起來吃的時候也不會粘手。咬一口,清軟香甜,回味悠長。
小貼士:
1.加到粉里的艾草汁一定要足夠燙,這樣燙好的粉團才有粘性。
2.青團出爐后可以趁熱在表面抹一層色拉油,冷卻后用保鮮膜包裹,這樣可以保濕防粘方便存放。
【艾草粉制作青團】
食材:艾草青團預(yù)拌粉 200克,開水 140克,紅豆沙 一袋。
制作方法:
1.將140克開水放入一個大碗里。將艾草預(yù)拌粉倒入碗里。
2.用橡皮刮刀拌勻。
3.用手將面團翻壓至光滑的面團。
4.將糯米面團分成30克一個,搓圓備用。
6.將紅豆沙分成20克一個,搓圓備用。
7.取一個艾草糯米團壓扁,把餡料放在青團皮中心,然后用虎口抱住,一點一點把它封口收緊,搓圓,青團就做好了。
8.取一蒸鍋裝入半鍋清水,放上蒸格,墊上防粘油紙,再將青團放油紙上,蓋上蓋子,大火上汽蒸12分鐘左右即可。
青團蒸好了在青團表面刷一層薄薄的油,這樣青團表面看著油亮亮的,而且拿起來吃的時候也不會粘手。皮薄餡厚,軟糯香甜,咬一口,清軟香甜,回味悠長。
小貼士:
1,做好的青團,吃不了的可以放冰箱冷凍,吃多少蒸多少。
2.青團的保質(zhì)期大約只有三至四天,因為青團的水分含量極高,并且又經(jīng)過長時間的加濕,因此保質(zhì)期比較短。如果青團的外皮變硬了的話,只要微波爐里中火加熱即可,時間不宜過長,1分鐘足矣。如果時間太長,不僅僅會很燙,難以入口,青團還容易軟掉,沒有了原先的口感。
除了這兩種方法,青團還可以用鼠曲草、漿麥草等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與水磨糯米粉拌勻揉和制作,還可以直接用果蔬粉,大麥苗粉制作,不管口感還是色澤都不差哦。下面這圖就是用大麥苗做的,好吃到爆哦。
大家好,我是芋兒烘焙,美食領(lǐng)域原創(chuàng)作者,一直致力于用最簡單普通的食材,做出最美味的一日三餐。感謝閱讀我的文章,每天都會不斷更新,有省時早餐,中餐,各種面點,烘焙,果醬,冰糕,甜點等等,歡迎大家來訪。今天分享這道家常菜你喜歡嗎?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guān)注我,同時希望大家能點贊、轉(zhuǎn)發(fā)、分享美食給更多的朋友,有什么想法和建議歡迎留言討論,所有文章均為芋兒原創(chuàng),每日一更,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