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豐二年,時任御史 何正臣 上表彈劾蘇軾,指其在移知湖州后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有暗諷朝政之意。先前已有御史李定指出廢除蘇軾的四大罪證,這件案件先由監(jiān)察御史彈劾告發(fā),后由御史臺獄受審。御史臺又稱烏臺,由于御史臺周圍種植的桐樹上常有烏鴉棲息而得名烏臺。這個事件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算是一次沉重而重大的打擊。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團練副史。此時便寫下了《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抒發(fā)其身處逆境中積極向上,不屈服于世事的情懷。
游蘄水清泉寺,臨近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賞游蘄水縣的清泉寺,清泉寺臨近蘭溪旁,溪水自東向西而流去。
山下的蘭草剛剛伸出嫩綠的短芽兒浸潤在潺潺的溪水之中,松林間的小徑清潔干凈無泥,像是被清洗過一樣潔凈,夜幕的瀟瀟細雨中傳來子規(guī)清亮的悲鳴聲。
誰說的人老了就不會再回到年少的時光呢?看一看,門前的溪水還能執(zhí)著的向西流去。因此不必因時光的流逝而煩惱,也不要以白發(fā)之身感慨時光的流逝。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一詞突出了東坡在逆境中向上樂觀的心境,突出了其自強不息,堅韌的品性。誰說的人老了就不會再回到年少的時光呢?你看看,那門邊的流水還能執(zhí)著的向西流淌。只要你有堅定、樂觀向上的信念,那么你所追尋的指向便不會丟失掉,你心中的志氣也不會被民滅掉。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首詞是蘇軾被貶黃州兩年余創(chuàng)作的,雖然在黃州的處境險惡,生活艱苦,但是他還是保持著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去經(jīng)歷這一切。詞中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體現(xiàn)出其樂觀的心境,不必去理會、在意那穿過樹林排擊著樹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著,一邊長嘯著。一邊悠然自得的向前行走。即使生活再艱苦,有再多挫折、磨難,也要樂觀向上的向前走。要對未來有期待。
蘇軾的樂觀豁達之情不止是表現(xiàn)在此時在政治道路不順,在不同的生活境遇中,他總是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一句,突出了東坡的雄心壯志、老當益壯。就算兩鬢已生白發(fā),只要胸懷更加開闊,膽氣更加豪壯,這又算得了什么呢!他積極向上的心氣一直保存著,無論什么時刻他都是那么超脫豁達,非一般人能及。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挫折,有一部分人會選擇逃避,能躲就躲,有一些人遇到了困難會萎靡不振,凡是那些能夠樂觀的去面對的人,都會通過挫折成長,慢慢的長大,內心逐漸成熟,而選擇退縮的人,無論經(jīng)歷過多少次挫折的洗禮都不會有任何成長,也不會長大,他們自己放棄了成長的機會。
愿你我都能擁有如東坡先生那般樂觀豁達的心情,以隨和的態(tài)度去迎接生活。樂觀的心態(tài)迎接生活、工作、事業(yè)、愛情中的種種挫折和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