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世界著名的大運河,你一定想到巴拿馬、蘇伊士大運河,或是我國的京杭大運河了。沒錯,不過因為篇幅受限,蘇伊士運河、京杭大運河還得在另一篇講。
大運河在那個時代,實在是人類造的一大景觀,但它不是為欣賞美景建造的,有的是為縮短交通距離,或是灌溉田地生產(chǎn)更多的糧食;或是為了發(fā)展水上交通更便捷而建造。巴拿馬、蘇伊士大運河,就是為了縮短海運距離而建造的。大運河的建造表現(xiàn)了人類改天換地的決心,也顯示了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關系,同時也反映了,在那個科學技術(shù)不發(fā)達,剛剛起步不久的時代,勞動者付出的犧牲,似乎還存在許多汗水與血淚癍跡。
據(jù)有關調(diào)查稱:全世界85%—90%的貨物貿(mào)易,是通過海運進行的,也就是說不管你是否臨海,是否是純內(nèi)陸國家或地區(qū),多和海運相關聯(lián),難怪人類稱海洋是人類最大的寶庫。水運航海全球要想走近路,就得借助巴拿馬與蘇伊士兩大著名但并不長的大運河。
因為海洋連成一片的汪洋水面,有的地方也被大陸隔斷,使船只不得不繞道而行。這就造成了地球上石化能源的浪費,更浪費了似如生命的寶貴時間。
巴拿馬運河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的"世界橋梁"。
運河由巴拿馬共和國擁有和管理,屬于水閘式運河。其長度,從一側(cè)的海岸線到另一側(cè)海岸線約為65千米,而由大西洋(更確切地講是加勒比海)的深水處至太平洋的深水處約82千米,寬的地方達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運河也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
運河將美國東西海岸的航程縮短了1.48萬公里,運河剛建完不久,在二戰(zhàn)時期就起到了關鍵作用,使美海軍能在兩洋間快速調(diào)動艦隊??梢娕灤獜拇笪餮蟮教窖螅転榕灤?jié)省許多寶貴時間。
有時水面隔斷了陸地,這時人們想起了逢水架橋,在水面上架起了橋梁,使我們走的路更長;有不多的時候,陸地也隔斷了海洋中的水面,人類想到了用人工修一條運河并把這種水道稱作為陸橋,以利于船艦不間斷地航行并縮短海運的距離。首先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可并不是這樣想的。他是看到了閃閃發(fā)光、金燦燦的金子,他就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兼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
五百多年前的1513年9月1日,一個債務纏身的西班牙逃亡者巴爾沃亞,為了逃避審判和絞刑,組織了一支由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聯(lián)合遠征隊,從巴拿馬沿大西洋地區(qū)向內(nèi)陸探險。他并不知道,印第安向?qū)叩氖且粭l狹窄的地峽,更不知道有多大的榮耀在前面等他。
巴爾沃亞在披荊斬棘,艱難跋涉后,終于在月底到達了地峽的另一端,爬上山頂之后,一個嶄新的大海呈現(xiàn)在他面前。巴爾沃亞和另外66個西班牙人一起,成為第一批看見太平洋的歐洲人。巴爾沃亞本人,也因為這次發(fā)現(xiàn)而青史留名。
巴爾沃亞及其探險隊所走的這條路,布滿沼澤泥潭、瘧疾肆虐蔓延,綿延不斷的山嶺終日覆蓋在赤道烈日的暴曬之下,也成為日后巴拿馬運河的河道所在。
在巴拿馬運河開建前,船舶從美國大西洋沿岸出發(fā),前往太平洋,需繞道南美洲合恩角。當巴拿馬運河開通后,單單是美國東西海岸之間,也就是在一個國家內(nèi),水運之路就得繞這么大的彎子,甚至,會航行在公海,或是借道航行在他國的水域內(nèi)。如果建成巴拿馬運河,即可大幅縮短航程約15000公里,這個數(shù)字實在是令人驚嘆得目瞪口呆。
此外,北美洲一側(cè)海岸,至南美洲港口可節(jié)省航程6500公里,航行于歐洲與東亞或澳大利亞之間可減少航程3700公里。然而,在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前,從西班牙前往美洲殖民地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隔了20多年后,就是這位帝國皇帝,查理五世下令勘察能穿過美洲的通道,以便縮短西班牙和秘魯?shù)暮铰罚靼嘌绹鯇s短到秘魯?shù)木嚯x并不在意,但對美洲運來的金銀實在太感興趣了。
雖然,修建巴拿馬運河的想法是帝國皇帝首先提出的,但因資金、技術(shù)等方面都不具備條件,所以,修建巴拿馬運河一直在爭論,拖延。到真正施工時,又遇到傳染病和設計、技術(shù)難題,甚至拖延了數(shù)百年才大功告成,真是命運曲折多舛。
巴拿馬大運河是在南北美洲中間,這塊幾十公里的陸地隔斷了海運航線,從這地方修一條東西向運河,就成為了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海運航線。
1869年11月17日,蘇伊士運河通航。主持修建蘇伊士運河的負責人,74歲的法國人斐迪南·德·雷賽布,在打通了地中海和紅海之后,意氣奮發(fā)的把目光投向了中美洲,意圖打造一條聯(lián)結(jié)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路,想成為這兩大運河建造的負責人。不想這種夢想成為了泡影。
經(jīng)過兩年緊張的籌備,巴拿馬運河動工。然而,擺在雷賽布面前的是一項難度遠超蘇伊士運河的巨大工程,就這一點連修過蘇伊士,富有豐富經(jīng)驗的雷賽布也沒有想到。由于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傳染病流行的原因,工程開工的前四年,數(shù)千名工人很快就丟了性命,平均每個月就有超過200名工人死亡。極高的工人死亡率,使得公司極難維持有經(jīng)驗的勞動力。
雷賽布原本計劃按照蘇伊士運河的經(jīng)驗,建造與海平面等高的運河。然而當運河工程進行到第四年后,法國人才赫然發(fā)現(xiàn)巴拿馬地峽太平洋一側(cè)的海面,比加勒比海一側(cè)低20多厘米,而不是先前估算的兩邊大體水平。這僅僅的20多厘米的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水位差別,猶如擋在他們面前的一座大山。盡管法國人采取了許多補救措施,但無法從根本上挽救運河項目。
最后,巴拿馬洋際運河環(huán)球公司耗盡了所有資金,共80萬名投資者的積蓄化為烏有,此外還有因為疾病和工程導致22,000名人員喪生,一說死亡人數(shù)不止這些,可能超過5萬。雷賽布和兒子查爾斯也被控挪用公款獲刑。蘇伊士運河的英雄最終在修筑巴拿馬運河中喪失了所有的榮耀。
英法兩個先進入工業(yè)化國家,他們認為巴拿馬運河,正符合他們經(jīng)濟發(fā)展與擴張的需要,也符合他們的文化傳播的需要。但他們都先后失去信心無奈離開巴拿馬運河工程。一旦法國放棄該項目,對美國主導的運河工作的興趣就會增加。美國是一個緊跟英法步入工業(yè)化國家,看準了巴拿馬運河的修建對本國的發(fā)展意義,由于利益驅(qū)動接手了這個項目。
最初,由于各種原因,巴拿馬政府在美國政治上不利,包括法國努力失敗的陰霾以及哥倫比亞政府對美國繼續(xù)該項目的不友好態(tài)度,美國首先試圖通過尼加拉瓜建造一條全新的運河。
有英國的投資的失敗,法國人投資及血的教訓在前,美國人要想建成運河,需要對付兩個敵人:傳染病和設計方案。美國人提出一是消滅蚊蟲杜絕傳染病。二是通過附建船閘的方案解決兩大洋之間的高度落差。
到十九世紀末,技術(shù)進步和商業(yè)壓力使建筑工作得以認真開始。巴拿馬運河開鑿期間,采取了嚴格的新衛(wèi)生措施對付可惡的傳染病,阻止了傳染病的流行。二是提出附建船閘的方案,以解決水位的差距問題。
1914年1月7日,法國起重機船亞歷山大·拉,成為第一個進行橫穿中美洲的船,
巴拿馬運河工程完工。為了建造巴拿馬運河,法國、美國共付出了許多資金,近百個國家的勞動者流汗、犧牲。共挖掘了2億5千9百萬立方米的土石量,用了450萬方混凝土,最多時有4萬工人同時施工,前后總共有3萬或5萬多工人因此喪生,巴拿馬運河,也是那個時代勞動者用不盡的汗水、繁重的體力勞動,鮮紅的血液,勤奮的精神創(chuàng)造的人類奇跡。
巴拿馬運河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二戰(zhàn)時在珍珠港受日本襲擊后,美國正是利用巴拿馬運河,及時將各類軍艦源源不斷開往太平洋,補充大失元氣的太平洋艦隊。如果不是巴拿馬運河,太平洋戰(zhàn)爭也許就要多延續(xù)幾年,或許不知有多少生命遭受滅頂之災。
用今天的認知與科技發(fā)展的眼光看巴拿馬運河,似乎巴拿馬運河建的有點窄,沒有看到遠期艦船的大型化發(fā)展,就是在當初大型戰(zhàn)艦通過運河也是件麻煩事。大型戰(zhàn)艦在通過運河時,除自身動力外,主要依靠的是運河閘門兩岸的電力,可以通過鋼絲繩控制船首尾不會左右偏差。
盡管提供了不少便利,但由于人工開鑿的巴拿馬運河最寬的閘門寬度,僅有33.5米,為了通過該運河,美海軍在設計主力艦時通常都要考慮限制寬度。其中有史以來通過運河的最寬艦艇,就是2艘北卡羅萊納級戰(zhàn)列艦,每艘寬32.92米,可以想象在通過最窄區(qū)域時,磕碰肯定少不了。美海軍最后一級服役的依阿華級戰(zhàn)列艦,通過巴拿馬運河時。因為每艘依阿華級的艦寬都達到了33米。艦艇與兩岸的空隙僅有25厘米,每次都是刮著運河擠過去的,艦體摩擦時的高頻噪音堪比幾千支粉筆在黑板上用力劃過,不僅聲音巨大而且非常刺耳,能令人全身汗毛豎起。美海軍甚至自嘲,每次依阿華級戰(zhàn)列艦通過運河,都得蹭壞一次油漆。
就是為了通過巴拿馬運河,管理當局對大型民用船只也有限制。甚至,出現(xiàn)了巴拿馬型貨船,限制排水量不超過7.5萬噸,大型的民用貨船,不能通過運河航行,也只能繞道而行。
在巴拿馬保證運河永久中立化后,美國于1999年12月31日中午,將巴拿馬運河正式移交巴拿馬政府,并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接掌運河。根據(jù)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18財年巴拿馬運河貨物通行量,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4.421億噸,創(chuàng)造了其104年歷史上的最高紀錄,這個數(shù)字不是個小數(shù),相當于全球每個人,所使用的100公斤消費品的運輸都經(jīng)過了巴拿馬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