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語 譯
子禽問子貢:“孔夫子每次到了外國,一定會調(diào)查研究他們的政事,是(主動)詢問還是(被動)聽聞?”
子貢說:“夫子是靠和氣、善意、恭敬、謙虛、禮讓得來的,這種(調(diào)查研究)的方式恐怕跟一般的詢問方式不一樣。”
解 析
子禽:陳亢的字。他在《論語》中總共出現(xiàn)了3次,其中2次都是向子貢請教的對話。所以,有學(xué)者懷疑,陳亢是子貢的弟子。
子貢:端沐賜的字。孔門十哲之一,長于言語,擅長應(yīng)對社交關(guān)系,是外交、公關(guān)的高手??鬃铀篮?,子貢的威望最高,樹孔子為“圣人”也是子貢策劃。
夫子至于是邦也:夫子,指孔子。是邦,某個國家,這里的對話估計有前文,也許是子貢在給學(xué)生們講孔子周游列國的故事,所以才有子禽的問題。
必聞其政:“聞”與“問”同源,一個是被動聽聞,一個是主動詢問?!扒笾笔菃?,“與之”是聞。
其諸:表示不肯定的語氣,我翻譯為“恐怕”。
這一則主要是講孔子出國的時候調(diào)查研究別國政事的方式,子禽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主動和被動上。子貢的回答是,孔子跟一般人的調(diào)查方式不一樣,得到的信息是靠“溫良恭儉讓”得來的,因為夫子人好,大家樂意跟他講。
引 申
相關(guān)句: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郰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弊勇勚唬骸笆嵌Y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