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乾隆中葉,清廷藩屬國安南國內(nèi)紛爭四起,阮文惠乘機攻占河內(nèi)。乾隆皇帝以保護藩屬國名義出兵攻下河內(nèi)。阮文惠敗逃后趁清軍不備偷襲得勝,但他再次占據(jù)河內(nèi)后,深恐清軍復出,于是備貢上表清廷。其中就特鑄了一種精美的紀地錢幣來暗示稱臣歸順,明確當?shù)绹c藩屬國的隸屬關系。這就是——
乾隆晚年年間,安南國王阮文惠為取得清廷冊封,特鑄了一種精美錢幣,作為朝貢紀念。這枚錢幣文曰“乾隆通寶”。
這是一枚在特殊年間的特鑄錢幣,其錢文以大清國乾隆年號,背文則用本國安南(越南)國名作為紀地鑄錢,來暗示稱臣歸順,明確當?shù)绹c藩屬國的隸屬關系。而將這種關系鑄于錢幣上,堪稱歷代古錢之首見。究其原因,就要追溯到安南國政權更替的一段歷史背景:
安南自十五世紀中葉黎氏重建大越國以后,曾將安南分為南北朝,后來又演變?yōu)榇笤健V南二國。黎氏政權始終向中國稱臣奉使朝貢。乾隆中葉,阮文岳起兵奪取廣南,其弟阮文惠則利用大越國內(nèi)部的紛爭斗爭之際,乘機攻占河內(nèi)。國王黎維祁離國出逃,大臣阮輝宿則帶領王族二百余人逃入中國境內(nèi),向清廷求助。乾隆皇帝以保護藩屬國名義興師問罪,并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出兵安南,清軍一路過關斬將,順利攻克國都河內(nèi)。清廷又重新冊封黎維祁為安南國王??墒侨钗幕萏託w廣南后并不死心,他又相機發(fā)兵偷襲河內(nèi)。在沒有戒備的情況下,清軍倉促應戰(zhàn)敗退,黎氏又再次逃亡。阮文惠再次占據(jù)河內(nèi)后,深恐清軍復出,于是備貢上表,其中就特鑄了一種精美錢幣,是錢面文“乾隆通寶”,背文“安南”,意即永遠稱臣歸順,向清廷派使朝貢,謝罪乞降,并請求清廷冊封。乾隆見黎氏軟弱無能,不足立國,又見阮氏如此誠意,愿意奉使朝貢并愿意屬藩。于是便做了個人情,順水推舟,接受了阮氏求降,冊封阮文惠為安南國王。
乾隆通寶背“安南”錢有黃、白銅兩種,因當時鑄造數(shù)量局限的緣故,此錢存世不多,而白銅質(zhì)地的則更為稀見。筆者這枚乾隆通寶,錢徑2.4厘米,穿0.6厘米,重3.2克,白銅質(zhì);錢文乾隆通寶楷書直讀;錢背橫書安南二字。作為一段歷史的見證,其收藏價值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