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項羽都是秦朝末年之時,順應民意揭竿而起的義軍。他們倆都有著野心和抱負,但是那至高無上的地位卻只有一個,所以兩人之間的一場爭斗避無可避。
當年,劉邦于沛縣擁兵三千人,舉起了起義的大旗。而項羽則跟隨其叔父起義反秦,短期內就已擁兵過萬,他們都是反抗暴秦的重要的力量。
他們曾共同擁立楚懷王,復興楚國,也曾同披戰(zhàn)袍,輾轉在沙場之間,但自關中之約后,兩人間嫌隙漸生,手足之情不再。劉邦在項羽救趙之時,趁機占領了關中。這讓項羽十分憤怒,率領大軍向關中而來。劉邦自覺不是項羽的對手,于是還軍于灞上,并親自于鴻門謝罪。一場鴻門宴,暗藏了多少玄機和殺意,憑著劉邦的花言巧語和機智,劉邦終于脫險。而項羽則因為當日的一份心慈手軟,為以后的敗局埋下了伏筆。
等劉邦積聚了力量,就以為義帝報仇為名正式開始討伐項羽,由此拉開了為期四年的楚漢之爭的帷幕。
在這場為奪天下而戰(zhàn)的戰(zhàn)役里,劉邦身邊有運籌帷幄的謀臣,也有戰(zhàn)無不勝的武將,他知人善用,使得人盡其才。而項羽身邊卻只有一個范增。范增老謀深算,極有遠見,但是項羽卻被劉邦設下的反間計所惑,范增一怒之下拂袖離去。終于,漢軍大破楚軍,項羽領著殘部而歸。在被漢軍重重包圍,不得已突圍至江邊之后,項羽便明白敗局已定了。
就這樣,劉邦與項羽之爭,以劉邦登基,項羽自刎為結局。
劉邦項羽爭天下,一個西楚霸王,一個大漢天子,最終劉邦統(tǒng)一天下,建立漢朝登基稱帝,而項羽于江邊自刎,那么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楚漢之爭中,到底誰是英雄呢?
劉邦,一介草民出生,早年是個吊兒郎當?shù)牧髅ィ諢o所事事好酒近女色,如此一個無賴,為什么最后能得天下呢,若細細看來,他的勝利并不是無因可循的。劉邦目光長遠,心胸寬大,深謀遠慮,能夠為了自己政治理想忍辱負重,能屈能伸以謀求長遠的計劃。劉邦具備領導才能,雖自身不懂兵法,但慧眼識英雄,情商高,懂得籠絡人心,能使人才為己所用。
且劉邦善于洞悉社會環(huán)境,掌握百姓心理,對部下言而有信甚有威嚴?;蛟S正是因為劉邦是從社會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人,方才能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擇手段。但是劉邦晚期,為人多疑猜忌,將身邊功臣殘害誅殺,甚是令人心寒。
項羽,一代豪杰,有情有義,霸王風范盡顯,重兵在手,上陣殺敵無比驍勇,最終卻為何會敗給弱勢的劉邦,寧可自殺也不愿過江呢?項羽出生于名門家庭中,較劉邦年輕二十幾歲,驍勇有余,而其智謀、情商卻遠不及劉邦。項羽優(yōu)秀卻也自負,太小看劉邦,固執(zhí)不愿聽信身邊謀士的意見,不肯斬草除根遂埋下禍害,最終將自己也套了進去。
但他一身正氣,即便最終淪落四面楚歌的境地,與心愛的女人飲酒共度后,因無臉面見江東百姓,于是自刎于烏江。論劉項二人誰是英雄,皆有正負面,但一個稱霸天下,一個名垂青史,哪一個稱不上英雄呢?
更多精彩博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