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詩詞鑒賞考點對策及名題示例27則(高考閱讀指導(dǎo)系列)

???2018年12月分類練習(xí)專輯出爐,歡迎選用!

高考第一品牌語文月刊代碼46-88每月一本定價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優(yōu)秀作文點評專輯、9月高考試題分析專輯、12月最新高考分類練習(xí)專輯、4月最高高考沖刺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咨詢微信160170248,手機13602424805


海量免費試題,請關(guān)注:1試題倉庫2018年6.1-7.5全部語文試題    2.試題倉庫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語文試題  3.語文2018年7月試題倉庫一  4.試題倉庫2018年7月全部語文試題 5.初中試題倉庫請點這里 6.小學(xué)試題倉庫請點這里

古詩詞鑒賞

考點與對策

    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考查,詩歌鑒賞是重點、難點之一。自1993年開始,選材于中國大量詩詞曲的“文學(xué)鑒賞”試題開始在全國高考語文試題中固定下來,幾經(jīng)變化,擇題的考查方式改為主觀鑒賞題型。這是一個突破。盡管分值少了一點,由原先的3道選擇題9分減少為5分,且暫不考及現(xiàn)當(dāng)代詩歌,看似降低難度與要求,實則重在考查鑒賞能力,拉開差距,更有利于選拔人才。面對“主觀鑒賞”這一新題型,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能力差的望題興嘆,可能不能寫一字一句,因為這不是靠“蒙”的,要將鑒賞的感受切切實實寫出來;能力強、鑒賞水平高的同學(xué),盡可以發(fā)揮,甚至?xí)粨]而就。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樣的考查類似于詩歌讀后感,相當(dāng)于寫一則短文,能力高下全在表達(dá)的文字里。

    考試題型發(fā)生變化,但高考《考試說明》對文學(xué)鑒賞的能力要求沒有變。第一,“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dá)技巧”;第二,“評玠文學(xué)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定位仍然是在“初步鑒賞”這一層面上。表現(xiàn)在:選取的詩歌是大家熱愛的、膾炙人口的,不可能是晦澀難懂、用典較多的。對詩歌的理解一般也是形成共識的,不可能選理解分歧大的詩歌,因為高考試題需要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

    針對這些命題的特點,應(yīng)該采取哪些應(yīng)試策略呢?

    1.要學(xué)習(xí)掌握有關(guān)詩歌的文體常識,為文學(xué)鑒賞奠定基礎(chǔ)。同時要努力拓寬知識面,誦讀一定數(shù)量的詩歌名篇。

    2.要了解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和作品的時代背景,尤其要注意題目材料中所提供的資料,如作家生平、發(fā)表時間和背景介紹。

    3.學(xué)會分析詩眼,從整體上把握全詩,揣摩其內(nèi)容主旨。整體把握,就要領(lǐng)會全詩的思路、意境,通過作品的語言媒介,進入到作品創(chuàng)造的意境中去,再根據(jù)題干的要求正確解題,切忌斷章取義。

    4.抓住關(guān)鍵詞語,把握詩歌形象。分析語言是文學(xué)鑒賞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準(zhǔn)確理解了作品的語言,尤其是關(guān)鍵性的詞語,才有可能對詩歌的形象進行深一層的判斷、評玠和鑒賞。語言分析一般包括遣詞造句、語句含義、韻律格式、語體色彩等。

    5.正確把握作者的抒情方式、寫作技巧和風(fēng)格。具體來說,分析詩歌的寫作技巧、藝術(shù)風(fēng)格應(yīng)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體會各種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在詩歌中的妙用,如情景交融、情理相映、動靜結(jié)合、直抒胸臆、虛實相生,以及比興、渲染、象征、映襯等手法,并結(jié)合寫作技巧具體分析詩歌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6.掌握詩歌的幾個基本類型和各自主要特點。詩歌從題材上分,大致可分為田園詩、詠懷詩、詠史詩、邊塞詩、離別詩、寫景詩等。每一類型的詩歌大體有一些共性,好好掌握一些共性特點,是解讀詩歌的一把鑰匙。   

    7.注意表達(dá)的簡明準(zhǔn)確。與以往不同的,新題型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鑒賞內(nèi)容,這里就必然涉及自己的鑒賞語言,甚至?xí)鴮?。鑒賞到位了,但表達(dá)不清楚,文章不達(dá)意,那是遺憾的。我們認(rèn)為考生要把它當(dāng)做寫小作文一樣,要求語句簡明通順、準(zhǔn)確得體,可帶一定的書卷氣。

名題示例

題1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  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guān)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guān)鍵”之說?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yuǎn)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xiāng)之情,而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guān)鍵。

    這首詩是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陽時所作,描寫的是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詩的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fēng)而傳遍洛陽城,后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xiāng)?!罢哿睂贊h樂府古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課本中屢見,

如“羌笛何須怨楊柳”。古人別離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表達(dá)戀戀不舍之情。全詩緊扣“聞”字,因笛聲而“聞”折柳,因“聞?wù)哿倍鹚监l(xiāng)之情?!昂稳瞬黄鸸蕡@情”,好像說別人,說大家,但“何人”首先是詩人李白自己。

題2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過香積寺

王  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盍墜。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注]。

    [注]  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欲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rèn)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fā)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顯得陰冷?!把省薄袄洹眱勺掷L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孤靜幽寂的景象(意境)。趙殿成評論說:“下一‘咽’字,則幽靜之狀恍然;著一‘冷’字,則深僻之景若見。昔人所謂詩眼是也?!?《詩境淺說》引)“日色冷青松”一句,還巧妙地運用了“通感”的手法?!叭丈笔且曈X意象,詩人卻用觸覺感受的“冷”來形容它,使視覺向觸覺轉(zhuǎn)移,從而相互交通,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現(xiàn)出幽僻的感受。

題3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題目。 

江樓舊感

趙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fēng)景依稀似去年。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膬身検?    )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達(dá)了詩人登臨江樓、眺望江月時內(nèi)心涌動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說約好同來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隱隱流露出詩人的遺憾。

    c.“同來”與“獨上”相對照,反襯出詩人此時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將今年與去年觀賞江月的情景關(guān)聯(lián)起來,點明題旨,深化了意境。

    E.全詩主要表達(dá)詩人對去年所見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無限感懷。

    (2)唐朝詩人崔護有一首著名的詩篇《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請指出這首詩與趙嘏的詩在體裁、內(nèi)容和寫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處。

    答: (體裁)_________________    (內(nèi)容)_________________    (寫法)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答案為B、E。B項中“同來望月”是去年之事;E項全詩表達(dá)的主要情感是對故人的懷念及物是人非的悵惘與孤獨。

    (2)體裁:兩首都是七言絕句。內(nèi)容:都表達(dá)了作者由于見到與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觸發(fā)的對人的思念或流露出物是人非的傷感。寫法:都是在第三、四句點明題旨,深化意境或都拿去年與今年相比。

題4  閱讀下面一首元小令,完成后面的題目。  卷)

小桃紅·秋江

倪  瓚

    一江秋水澹寒煙,水影明如練,眼底離愁數(shù)行雁。

    雪晴天,綠磧紅蓼參差見,吳歌蕩槳,一聲哀怨,驚起白鷗眠。

    這首小令描繪意境幽遠(yuǎn)的秋水景色,讀來如同欣賞一幅引人人勝的畫卷。請從動靜與色彩兩方面對這首小令進行賞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①這首小令頭兩句寫江面水影潔白如絹是靜景,最后幾句“吳歌……驚起白鷗眠”,則是動景。②“雪晴天”兩句描寫了在晴朗的天空之下,綠色的浮蕷、粉紅的蓼花高低不齊地長在水邊。作者將白、綠、紅幾種色彩巧妙地調(diào)和在一起,把秋色點綴得異常綺麗。 

題5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fēng)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痹囄鰪埣嗽妼懥松钪心膫€“尋?!钡募?xì)節(jié)?表達(dá)了他什么樣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xì)節(jié):家書將要發(fā)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fēng)起,從而引起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

考題精選

(一)對下面這首宋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A.前兩句寫出了時令特色和地方氣息,從側(cè)面透露出詩人在靜候友人來訪時的感受。

B.前三句點題,以“夜半”說明詩人在久久等待,但約客未至,卻只聽到陣陣的雨聲、蛙聲。

c.第四句描寫了“閑敲棋子”這一細(xì)節(jié),生動地表現(xiàn)出詩人此時閑適恬淡的心情。

D.全詩通過對環(huán)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描寫詩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韻味。

答案與精析

 答案為c項。這是寫詩人戶內(nèi)一燈如豆,枯坐敲棋,獨靜無聊,表現(xiàn)了詩人落寞失望、焦躁悵惘的心緒?!伴e”表面看來無聊,而實際上卻隱含詩人失望焦躁的情味。

(二)對下面這首唐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虞世南

 垂綏[注]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

[注]垂綏:指蟬。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

A.首旬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含有象征意義。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詩人將“貴”與“清”統(tǒng)一在“垂綏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寫蟬聲之遠(yuǎn)傳?!傲黜憽睜钕s聲長鳴不已,悅耳動聽。一個“出”字,詩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和力度。

c.三、四兩句蘊涵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yuǎn)播,表達(dá)出對高尚品格的熱情贊美。

D.這首詩,事、景、情、議融為一體,顯示出詩人寓情于景的藝術(shù)才能。

答案與精析

 答案為D?!霸⑶橛诰埃?,是指詩歌全都寫景,不直接抒情,而本詩后兩句卻是直接抒情。

(三)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1-3題。

(甲)

約客

王駕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乙)雨晴

趙師秀

雨前初見花間蕊,

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

卻嶷春色在鄰家。

1.甲、乙兩首詩的體裁均屬于近體詩中的□□。

2.甲、乙兩首詩描寫了不同季節(jié)的景物,仔細(xì)閱讀后填寫下列表格。


季節(jié)

景物


家家雨、處處蛙

春天


3.甲、乙兩首詩后兩句都提供了讓讀者自己想像的余地,請分別說一說。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答案為“絕句”。2.答案為:甲(季節(jié)):黃梅時節(jié)(或初夏);乙(景物):蜂蝶(或葉)。3.答案為:甲:由對客人的等待想像客人不來的種種情況。乙:由蜂蝶飛過墻想像鄰家的春色。

(四)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題目。

賦得暮雨送李胄

韋應(yīng)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yuǎn)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注]

[注]古人有“密雨如散絲”的詩句。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首聯(lián)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xì)雨蒙蒙的江邊。這既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yīng)了詩題中的“送”字。

B.二、三兩聯(lián)描寫船帆被細(xì)雨打濕而變重,鳥翅因沾雨而無法輕巧地飛翔,天朦朦朧朧看不清通海處,遠(yuǎn)處江邊的樹卻顯得十分滋潤。

C.尾聯(lián)中將沾襟的別淚與散絲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達(dá)了詩人的送別之情,情與景巧妙地結(jié)合了起來。

D.全詩第一句直接點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過對船帆、鳥羽、天際、大樹的描繪來烘托蒙蒙細(xì)雨,這樣更增強了詩的形象性和表達(dá)力。

2.這是一首寫送別的詩,但主要篇幅卻是寫景,將離別之情寓于這些景中。下面幾首寫送別的唐詩中,與它寫法相同的一首是()

A.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B.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标枺嗌姜殮w遠(yuǎn)。

C.聞道衡陽外,由來雁不飛。送君從此去,書信定應(yīng)稀。

D.滿酌勸僮仆,好隨郎馬蹄。春風(fēng)慎行李,莫上白銅提。

答案與精析

1.C。尾聯(lián)“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說送別的離情別淚竟像密雨一樣多,并含蓄地表達(dá)了詩人的不舍之情。詩中“情無限”“淚沾襟”均直接表達(dá)了惜別之情。

2.B。例詩寫景的方法是“用寫景來傳達(dá)離別之情,用景物的特征描寫襯托詩題主旨”,只有B項側(cè)重寫景,同時用寫景來傳情。

(五)甲:閱讀下文,完成1~3題。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迭,況乃未休兵。

1.杜甫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被后人奉為_____________。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_____________詩。

2.從詩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詩寫于安史之亂時。

3.作者為什么要說“月是故鄉(xiāng)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答案為:①詩圣②律(詩)2.答案為:戍鼓斷人行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dá)況乃未休兵3.答案為:詩人思念故鄉(xiāng),感情上覺得故鄉(xiāng)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乙: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1—4題。

摸魚兒

辛棄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zhǔn)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4-?閑愁最苦。休去倚危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注]①長門事: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別居長門宮。陳皇后聞司馬相如文名,奉黃金百斤,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代為陳情,武帝閱后深為感動,陳皇后復(fù)得寵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擠,被放逐后,屈原在《離騷》中將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作者辛棄疾,字幼安,號_____________。

2.詞的上闕,作者在借景抒情過程中所運用的主要修辭方法是()

A.設(shè)問借代B.設(shè)問比擬

C.夸張比擬D.夸張借代

3.楊玉環(huán)、趙飛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漢武帝寵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詞中“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的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首詞的主題集中體現(xiàn)在一個“愁”字上,“愁”指什么?為什么說“閑愁最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答案為:稼軒。2.B。第一句是設(shè)問;下闕是比擬。3.答案為:奸臣小人沒有好下場。這是與歷史聯(lián)系起來,說明小人沒有好下場。4.答案為:①“愁”是抗金主張不被采納,報國無門的情緒。②這種想抗敵但又不能抗敵的空閑之愁最苦。

(六)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題目。蒙春季卷)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詩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鳥鳴這些動態(tài)的描寫,來反襯出春山月夜闌無人聲的幽寂。

B.第四句中詩人用“時”來修飾“鳴”,從聽覺上給人動靜的對比,起了更生動的烘托作用。

C.全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遠(yuǎn)的春山月夜圖,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D.全詩語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卻細(xì)致地表現(xiàn)出自然界光色和音響的變化。

2.詩人將靜與動巧妙地統(tǒng)一在本詩中,共同構(gòu)成動人的意境,頗有藝術(shù)辯證法。下列唐人詩句中沒有運用動靜相襯手法的一項是()

A.橋響犬遙吠,庭空人散眠。(許渾《夜歸丁卯橋村舍》)

B.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李白《秋浦歌》)

C.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劉禹錫《途中早發(fā)》)

D.鶴鳴楚山靜,露白秋江曉。(柳宗元《與崔策登西山》)

答案與精析

1.A。“山空”不是動態(tài)的描寫,而是靜態(tài)描寫;不是“反襯”而是“烘托”。2.B。該項詩句描寫的是熱烈的勞動場面,目的不在于表現(xiàn)“靜”,而在于表現(xiàn)“動”與“鬧”。

(七)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后完成題目。

登鸛雀樓

暢當(dāng)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注]鸛雀樓:唐朝時建于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南的一座三層樓,是當(dāng)時登臨勝地。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膬身検?)

A.詩人的視角在前后兩聯(lián)發(fā)生了轉(zhuǎn)換,前一聯(lián)寫俯視所感,后一聯(lián)寫縱目所望。

B.前一聯(lián)真實客觀地寫出了鸛雀樓聳如云天、飛鳥難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聯(lián)以天垂四野、黃河奔向遠(yuǎn)方山谷的壯闊景象,映襯出鸛雀樓的雄偉氣勢。

D.運用對偶,給人以工整勻稱的美感,這是本詩寫作上的一個突出特點。

E.全詩主旨是抒發(fā)詩人登上鸛雀樓憑高四望時胸中所涌起的壯志豪情。

2.唐代詩人王之渙曾經(jīng)寫下一首著名的同題詩,與暢當(dāng)?shù)脑娤啾?,王詩顯然更勝一籌。你認(rèn)為王詩的優(yōu)勝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答案為B、E。B項“真實客觀”不妥,暢當(dāng)?shù)倪@首詩應(yīng)是“想像夸張”。E項拔高了詩人贊美雄偉景觀的主旨。2.王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蓖踔疁o的詩不僅寫出了在鸛雀樓上所望見的壯觀景象,而且包含著“登高才能望遠(yuǎn)”這一人生哲理,顯然境界更加高遠(yuǎn)。

(八)閱讀下文,完成題目。

虞美人·聽雨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1.請在下表中填入表達(dá)作者在人生的三個階段不同心情的詞語。

歌樓聽雨


客舟聽雨


僧廬聽雨


2.對“悲歡離合總無情”理解最確切的一項是()

A.這里的“總無情”意思是,對他人的“悲歡離合”已無感情。

B.這里的“總無情”意思是,“悲歡離合”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

C.這里的“總無情”意思是,作者這時已對“悲歡離合”不十分在乎了。

D.這里的“總無情”意思是,“悲歡離合”本身是沒有感情的。

3.試從一個角度切入,對這首詞寫一段鑒賞性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國古代寫雨的詩句還有很多,請寫出下列詩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選兩句)

_____________,野渡無人舟自橫。

水光瀲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微風(fēng)燕子斜。

答案與精析

1.歡樂失意無奈(意思對即可)2.C 3.參考角度:形象、線索、對比、含蓄、以實寓虛、情景交融、語言風(fēng)格等。4.春潮帶雨晚來急山色空蒙(漾)雨亦奇細(xì)雨魚兒出

(九)閱讀下文,完成1~4題。卷)

小重山

岳飛

昨夜寒蛩[注]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注]蛩(qióng):蟋蟀。

1.下列名句中為岳飛所寫的一句是()

A.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B.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C.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D.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2.詞中所說的“心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詞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評岳飛詞說:“一種壯懷能蘊藉(含蓄而不顯露),諸君細(xì)讀《小重山》?!闭埥Y(jié)合這首詞所表達(dá)的感情,談?wù)勀愕睦斫狻?/p>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C。C句出自岳飛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其他為陸游等人的詞句。2.希望抗金報國。岳飛“白首為功名”,這功名就是為抗金復(fù)國建功立業(yè)??墒钱?dāng)時的形勢、環(huán)境,不允許他為抗金復(fù)國建立功名,知其“心事”者“少”。3.知音少,弦斷有誰聽?4.此詞表現(xiàn)了立功不易、苦無知音的沉郁情懷,實質(zhì)上與作者通常表現(xiàn)的豪邁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前人對岳飛詞的評論,其核心是“壯懷”和“蘊藉”這兩個詞?!皦褢选敝冈~的內(nèi)容,即表達(dá)的情感;后者指詞的風(fēng)格。如前所說,詞中的“心事”是希望抗金報國。然而這種“壯懷”并不被理解,“阻歸程”“知音少”,因而郁悶,但本質(zhì)上表達(dá)的仍是一種“壯懷”。

(十)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題目。

村行

王禹僻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首聯(lián)照應(yīng)題目,點明地點和時令,寫出了詩人信馬徐行、觀賞山野景色的悠然興致。

B.第二聯(lián)上下旬構(gòu)成對比,生動地表現(xiàn)出山中有時喧響有時靜穆的景象。

C.第三聯(lián)以“胭脂”和“白雪”為喻,形象地描繪出山村絢麗多彩的秋景。

D.最后兩句設(shè)為問答,抒發(fā)了詩人由外界景物所觸發(fā)的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2.對這首詩的分析,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全詩抒發(fā)的是詩人觀賞山村美麗景色時悠然自得的心情。

B.詩的主旨是表達(dá)詩人對美麗幽靜山村的由衷贊美與向往。

C.全詩情景交融,詩人思鄉(xiāng)的惆悵心情已經(jīng)滲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寫之中。

D.詩中通過情緒的陡然轉(zhuǎn)折,表現(xiàn)了詩人深藏于內(nèi)心、隨時會被觸發(fā)的懷鄉(xiāng)之情。

答案與精析

1.B。王禹傅是北宋詩人。本詩寫詩人因被貶而村行所見景色,抒發(fā)了懷鄉(xiāng)之情。B項之錯在于“有時喧響有時靜穆”的分析和“對比”之說。詩人起筆在動態(tài)中寫景,馬穿過黃菊夾道的山徑,有色有香。詩人“信馬悠悠”是因為貪看景色“野興長”。頷聯(lián)由下而上地寫景?!叭f壑有聲”是暗寫流水淙淙,用一“含”字,寫出聲從壑出,“晚”點明時間,又呼應(yīng)“斜陽”?!皵?shù)峰無語”是人因景色可愛而對山忘言。上句“有聲”襯托“無語”之靜,顯示出人與自然的融合。五、六兩旬描寫行道所見美景,色彩鮮明,豐收在望,令人流連。然后筆鋒陡轉(zhuǎn),在一問一答中表達(dá)出濃烈的懷鄉(xiāng)之情。

2.D。A項實際是分析全詩主旨,但它以偏概全;B項也是以偏概全;c項“滲透”之說不當(dāng)。詩中先說“信馬悠悠野興長”,后又說“吟余忽惆悵”。

(十一)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題目。卷)

聞雁

韋應(yīng)物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

寒塘

趙嘏

曉發(fā)梳臨水,寒塘坐見秋。

鄉(xiāng)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1.填空:這兩首詩從體裁上看都屬于_____________;這兩首都是抒發(fā)_____________。

2.簡答:這兩首詩為什么都寫到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體裁是五言絕句。都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2.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xiāng)愁。

 (十二)閱讀下面的兩首詩,完成題目。

過華清宮

(唐)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題華清宮

(宋)杜常

行盡江南數(shù)十程,曉風(fēng)殘月入華清。

朝元閣上西風(fēng)急,都向長楊作雨聲。

[注]①朝元閣:唐朝宮殿。②長楊:指長楊宮,漢代宮殿。

1.從這兩首七絕的內(nèi)容看,它們都屬于_____________詩。

2.這兩首詩所詠對象相同,但寫法不同:杜牧的詩通過描述_____________,諷刺了_____________;杜常的詩通過描繪華清宮凄清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對歷代王朝_____________的感情。

答案與精析

1.詠史2.送荔枝一事,唐玄宗、楊貴妃的淫逸誤國;興衰(或興廢、更替)。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可以從詩歌所描寫的具體場景切入,可以從形象切入,可以從“詩眼”切入,也可以從詩人的構(gòu)思切入。杜牧的《過華清官》抓住“送荔枝”一個典型細(xì)節(jié),通過“一騎紅塵”與“妃子笑”的對比,含蓄地表現(xiàn)了李隆基的荒淫好色、楊貴妃的恃寵而驕。杜常的《題華清官》則通過對華清宮凄涼景象(輕風(fēng)吹曉,殘月斜掛,寒雨凄涼)的描寫,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抒寫歷史興亡的慨嘆。

(十三)閱讀下面的詩,完成l-4題。

望海樓

米芾

 云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洲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fēng)秋月兩茫然。

[注]①望海樓:宋時在鎮(zhèn)江城內(nèi)。②鐵甕:鎮(zhèn)江古有“鐵甕城”之稱。③滄洲:濱水的地方。

1.本詩所詠的是望海樓,卻先寫鐵甕城矗立云問,鄰近青天,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詩頷聯(lián)在兩句之首分別冠以“三峽”“六朝”,從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兩個方面拓展了詩歌的境界,增強了詩歌的氣勢。

3.對“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確切的一項是()

A.登樓望江,聯(lián)想到了三峽的險峻

B.片片帆影,倒映在詩人的酒樽里

C.征帆流舸,激起詩人飲酒的豪情

D.濤聲陣陣,引發(fā)詩人作詩的雅興

4.這首詩的頸聯(lián)多角度寫景,請具體說明其中的兩點。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烘托望海樓的高峻。2.從空間和時間拓展意境,增強氣勢?!叭龒{”從空間,“六朝”從時間。3.答案為B?!傲钡摹胺啊笔遣豢赡艿褂吃谠娙说木崎桌锏?。4.角度有:①色彩(紅日、白煙);②聲音(畫角);③動態(tài)(催、起)。(寫出其中的兩點即可。)

(十四)閱讀下面的詩,完成l一3題。

紅梅

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注]詩老:指蘇軾的前輩詩人石曼卿。

1.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獨開遲”既點出了紅梅晚開,也賦予了她不與眾花爭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說自己真的擔(dān)心,而是含蓄地表達(dá)了不愿趨時的情感。

C.“尚余”句在寫紅梅“雪霜姿”的同時,也透露出一絲無奈。

D.“酒暈”句是說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飲酒后臉上泛起的紅暈。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詩人使用擬人手法,以紅梅自喻,表達(dá)了與桃杏一起裝點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紅梅“怕愁貪睡”,不肯隨“春”,故而未能及早開放。

C.紅梅生機難抑,爛漫開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潔,自成一片春光。

D.面對百花盛開的“春態(tài)”,紅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

3.讀下面蘇軾的詩論并回答問題。

林逋《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李詩。皮日休《白蓮》詩云,“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fēng)清欲墜時”,決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rèn)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村學(xué)中至陋語也。

說出蘇軾贊揚寫梅花、白蓮的詩而批評石曼卿《紅梅》詩的理由,并作具體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①答案為c?!巴嘎冻鲆唤z無奈”有誤,此句是寫紅梅開時的冰容雪姿,孤瘦高潔。

2.答案為A?!氨磉_(dá)了與桃杏一起裝點春天的愿望”分析有誤,從第一題的A項可以判斷出。

3.第一問兩個要點:①贊揚的理由是,寫梅花、白蓮的詩能做到神似,表現(xiàn)了神韻、精神品格、內(nèi)在特點;②批評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紅梅》詩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僅作了外形描寫。第二問三個要點:①“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的清幽、高潔;②“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fēng)清欲墜時”,寫出了白蓮的素潔、清雅;③“認(rèn)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僅從“綠葉”“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紅梅的特征,未見紅梅的精神品格。

(十五)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1.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dá)意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關(guān)于這首詞表達(dá)的內(nèi)容,有人認(rèn)為是“游子思?xì)w鄉(xiāng)”,有人認(rèn)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rèn)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

請簡要說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空”字表達(dá)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jié)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2.游子思?xì)w鄉(xiāng):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見之景;三一六句是游子觸景生情,設(shè)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后兩句游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xiāng)無期,更添愁苦。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游子;最后兩旬寫思婦設(shè)想游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二者兼有:全詞以游子思鄉(xiāng)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dá)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十六)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chǔ)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涼”?!皼觥弊旨葘懱鞗?,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真)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

(十七)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失,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dá),歸雁洛陽邊。

[注]北固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此詩第二聯(lián)“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解釋第三聯(lián)的意思,并分析其情與景的關(guān)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兩字各有其妙,因此說哪個字好都不能算錯。說“失,,字更好,因為它生動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說“闊”字更好,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dá)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yuǎn)無際而使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對應(yīng),聲調(diào)似也更為響亮。(2)第三聯(lián)是說紅日緊貼尚未退盡的夜色在江面升起,舊年還沒有過完而江面上已經(jīng)春意盎然。此聯(lián)看似寫景,而晝夜輪回,季節(jié)更替,時光流逝,游人未歸的思鄉(xiāng)之情已經(jīng)暗寓其中。

(十八)閱讀下面的詩和對聯(lián),完成第l~3題。

赤壁

杜庠

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

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眼里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fēng)猛,夢斷簫聲夜月孤。

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礬鷗鳥滿煙蕪。

[注]①杜庠:明朝詩人,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②舳艫: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樣子。③曹瞞:即曹操。

客到黃州,或從夏口西來,武昌東去

天生赤壁,不過周郎一炬,蘇子兩游

 ——郭朝祚題湖北黃岡東坡赤壁門樓

1.對聯(lián)在語言形式上的最大特點是口口,律詩中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也具有這樣的特點。

2.對聯(lián)中“周郎一炬”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__”一句同說一事;“蘇子兩游”與上面詩歌中“_____________”一句同說一事。

3.就詩歌中畫線的句子,結(jié)合全詩,從一個角度(如景和情的關(guān)系)寫一段鑒賞文字。(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對仗(或?qū)ε?2.兵銷炬影東風(fēng)猛夢斷簫聲夜月孤3.答案略。選擇一個角度(如景與情的關(guān)系),注意聯(lián)系注釋所提示的作者生平。

(十九)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聽蜀僧溶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①綠綺: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鐘:《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載,豐山有九鐘,霜降而鳴。

1.詩的第二聯(lián)中“一揮手”和“萬壑松”分別表現(xiàn)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jié)合全詩談?wù)勀銓Φ谒穆?lián)“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一揮手,,寫蜀僧彈琴的姿態(tài)(動作、技藝)。從“如聽萬壑松,,可知“一揮手,,是彈琴的動作,表現(xiàn)出高超的技藝。“萬壑松”寫出了琴聲的音樂效果。2.①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②寫出了作者沉醉于琴聲之中的狀態(tài),側(cè)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二○)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1~3題。

東溪

梅堯臣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fā)船遲。

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沙石凈于篩。

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自唐以來,古人作詩主張“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說詩人既要以自然為師,從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內(nèi)心深

處引發(fā)思想情感。請指出在這首詩中最能體現(xiàn)這一主張的一聯(lián)詩句,并說說它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體現(xiàn)的。

1.最能體現(xiàn)這一主張的一聯(lián)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體現(xiàn)的思想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體現(xiàn)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閑情逸趣和對優(yōu)美自然景色的贊美。3.能結(jié)合景(“野鳧眠岸”“老樹著花”)和情(“有閑意”“無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二一)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根據(jù)提示,賞析第四句。

聽鄰家吹笙

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

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這是一首頗具特色的聽笙詩。笙是一種由多根簧管組成的樂器,其形參差如鳳翼,其聲清亮如風(fēng)鳴,故有“風(fēng)吹”之稱。傳說仙人王子喬亦好吹笙作鳳鳴,此詩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寫宛如鳳鳴的笙曲似從天而降,極言其超凡絕俗?!案舨氏肌比?,不直接描摹笙聲,而說笙聲來自彩霞之上,通過想像中的奏樂環(huán)境之美,烘托出笙樂的明麗絢爛。

第二句,緊承上句,寫詩人對笙聲實際來源的懸想揣問,笙聲奇妙,引得詩人尋聲暗問。這一句不僅點了題,同時也間接地表現(xiàn)了笙樂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來,值詩情產(chǎn)生了跌宕。一墻之隔,競無法逾越,咫尺天涯,頓生“天上人間”的悵惘和更加強烈的憧憬,從而激發(fā)更為絢麗的幻想。

第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寫詩人尋訪不得之后的想像,與首句呼應(yīng),仍然從奏樂環(huán)境著筆;通過花的繁盛爛漫,寫出樂聲的明麗、熱烈、歡快;一個“疑”字,寫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覺;以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通感),別具一格。

(二二)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后回答問題。

征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fù)玉關(guān),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1.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jié)合詩句具體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題為“征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詩句中有金河、玉關(guān)、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征人的戍邊生活。2.①怨年年歲歲頻繁調(diào)動;②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zhàn);③怨氣候酷寒;④怨景色單調(diào)。

(二三)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rèn)為哪個字更恰當(dāng)?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玠:“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dá)語。”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么?請結(jié)合詞的內(nèi)容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精析

1.答案可以有兩種,答其中一種即可。①“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huán)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tài)美。②“曉”字好,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2.答案可以有兩種,答其中一種即可。①同意。起旬“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傊~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意,卻處處可見曠達(dá)之語。②不同意。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了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寫燕子翻飛、綠水繞人家,雖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衷情;四句說的絮飄飛,著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花飛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感自然流露;“芳草”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情,此處亦然,“天涯何處無芳草”即言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絮花飛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情,并非曠達(dá)之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001—2005年高考詩歌鑒賞題
高考詩詞鑒賞復(fù)習(xí):詠物詩的解讀和賞析
(9)歷年高考古典詩歌鑒賞試題選
古代詩歌鑒賞
古典詩詞鑒賞(共17篇)
詩歌鑒賞的基本答題模式(和題型,格式)有哪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