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本書。愚昧的人,一頁一頁的很快地翻過去,聰明的人會仔細地閱讀。因為他們知道,這本書,只能讀一遍。 ——德國哲人金保羅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畢加索對著一瓶葡萄酒,畫了將近五十幅同樣的作品。有人問:“整天描繪同樣的靜物,你不厭倦嗎?”畢加索答:“每一分鐘都是不同的我,每一個鐘頭都有新的光線……因此我會看到不同的酒瓶,不一樣的桌子,不同的世界里的不同的生命。在我的眼睛里,一切都是不同的。”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biāo)題,文章不少于800字。 這是一道事件現(xiàn)象類的材料作文,題目采用對話的形式展開,材料簡單卻寓意豐富,哲理性很強,和2018年高考全國II卷相似。審題時我們要全面關(guān)照材料,抓住關(guān)鍵語句,運用整體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多角度思考,進而篩選整合,確定立意角度。 角度一: 從材料整體入手,畢加索畫了近五十幅同樣的作品卻不感到厭倦,原因是“在我的眼睛里,一切都是不同的”。選擇立意:單調(diào)是精神枯燥者的專利,多姿多彩則是心靈豐富者的特權(quán)。胸存日月心長美,心有善德容必秀;心有美好,才能看見美好,感受到美好。畢加索心中有美,所見皆是明媚陽光,故看到的一切都是不同的,都是鮮活美麗的。 選材小貼士:人間草木深,我心桃花源。人間像林子,草木深處多樣紛呈,有虎豹蛇鼠,也有花鳥蟲魚,不論怎樣,只要我們心中有善念有夢想有勇氣有智慧,心里便有美不勝收的桃花源。心中帶有火花的人,才能被點燃。每一個時代都有著自己的詬病,我們習(xí)慣了被孤獨歲月吞噬,抱著遺憾和寂寞行走。殊不知,孤獨是用來享受的而不是用來忍受的,內(nèi)心荒涼沙礫,到哪里都是寸草不生,內(nèi)心陽光萬里,到哪里都是鮮花怒放。 角度二: 從局部關(guān)鍵句入手,“每一分鐘都是不同的我,每一個鐘頭都有新的光線……因此我會看到不同的酒瓶,不一樣的桌子,不同的世界里的不同的生命。”選擇立意:變是永恒的,不變是相對的。變,是創(chuàng)新的主旋律,創(chuàng)新不應(yīng)該墨守成規(guī)。 選材小貼士: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世界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我們的社會生活也越來越變得五彩紛呈,紛繁復(fù)雜。每個人都要積極適應(yīng)世界的變化,思想觀念要變,生活方式要變,要順應(yīng)潮流,與時俱進。美國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經(jīng)濟篇》中說:“一切變化,都是值得思考的奇跡。”《禮記·大學(xué)》也言道“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尋求改變,變中求新,始終保持朝氣蓬勃的銳氣,才能不斷進取、奮發(fā)有為,成就一番豐功偉績。相反如果始終沉浸于昔日輝煌,不知變通,因循守舊,只能坐以待斃。 角度三: 從“有人”的角度立意,他之所以不理解畢加索堅持畫同樣的作品,是因為他始終站在自己的位置,不能換位思考。實際上,如果我們能設(shè)身處地、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世界原本可以如此美麗,生活原本可以如此豐富,精神原本可以如此充實,人與人的交往會如此的和諧。 選材小貼士: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人生觀,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身份決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同是一朵花擺在面前,會有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感懷,也會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深刻。你不能苛責(zé)寄人籬下的林妹妹的傷懷,你也不能否認落紅護花的事實。你能做的只有學(xué)會換位思考,去體會一朵花的豐富內(nèi)涵。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是如此的豐富。 角度四: 從畢加索的角度,畫了五十幅同樣的作品,卻不感到厭倦,是因為他理性、自知,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堅持下去會不斷進步,取得更大的成績,平凡的努力,重復(fù)的堅持會活出不一樣的自己。 選材小貼士:人最可怕的一點并非做錯事,而是們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們在不想抽煙的時候抽了太多煙;我們在不餓的時候卻變成了吃貨;我們在本不疲勞的狀況下一次次選擇娛樂至死;我們還會在某個時點像瘋子一樣去燒店砸車……我們無意識地做了太多太多事,這些事占用著我們的時間精力,有的甚至內(nèi)化成我們的偏執(zhí)與心魔。結(jié)果追到手不但沒有滿足感,反倒若有所失,因為你真的需要的那一個地方,仍然在空著。 另外,還可以從興趣、愛好,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角度,從不滿足于眼前,追求完美與極致的角度,從重復(fù)成就不凡等角度立意。 心有善德容必秀 面對同樣的靜物作畫,你是否會感到厭倦?畢加索畫了近五十副同樣的作品卻不感到厭煩,原因是“在我的眼睛里,一切都是不同的”。胸存日月心長美,心有善德容必秀,心存美好,才能看見美好。 人間如同林子,草木深處多樣紛呈,有虎豹蛇鼠,也有花鳥蟲魚。無論如何,只要我們心中有善念,懷中有夢想,便有美不勝收的桃花源。有一顆美麗的心靈,才能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懂得欣賞美麗的人,才能造就一段精彩的人生。聾啞夫妻教師程洋和陶艷萍用無聲的溫暖傳遞對聾啞學(xué)生特別的愛,在無聲的世界里,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傳遞溫暖。他們的世界萬籟俱寂,但他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坦然面對生活艱辛,甚至幫助不幸的孩子走進陽光,他們在與自己的對抗中贏得了勝利,心中的勇氣與善良使他們更加光彩動力。同樣的,畢加索心中有美,所見皆是明媚陽光,故看見的一切都是不同的,都是鮮活美麗的。 我們雖身處凡塵俗世,但美好的事物依舊數(shù)不勝數(shù),它們掩埋在歷史中,飛揚在晨光下,隱藏在無限的未來里。若我們終日只著眼于世俗繁瑣丑惡,又怎能發(fā)現(xiàn)這世界的美?若我們整日埋怨自棄,又怎能面朝陽光,看見春暖花開? 每個時代都有著自己的詬病,我們能做的,只有提高自己的人生品格,凈化自己的靈魂境界。在快節(jié)奏的今天,面對物價上漲,迫于生活和社會的壓力,很多人不惜用自己的健康做賭注,身體在四處奔走,靈魂卻一直在迷離著,茫然而孤獨,像一艘在暗無天日的死海里漂泊的小船,不知何時才能靠岸。我們習(xí)慣了被孤獨歲月、金錢利益吞噬,殊不知,孤獨是用來享受的,內(nèi)心荒涼,到哪里都是寸草不生,內(nèi)心陽光萬里,到哪里都是鮮花怒放。我們不能阻止時代的變遷、技術(shù)的飛躍,我們只能學(xué)會在有限的生命時光里,把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器,我們只有學(xué)會把心放平,把事看淡,才能發(fā)覺生活處處陽光處處春。 什么樣的眼睛,就會看到什么樣的世相,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便會在一個愉悅輕松的壞境中生活。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有的人愿意無私奉獻、報效祖國,有的人卻消極避世,惶惶不可終日。甘祖昌將軍的夫人龔全珍心懷善念與美好,退休后仍不忘為公志,竭力為村民排憂解難,無私奉獻、一心為公的寶貴精神在她身上熠熠生輝,成為她的人生信仰和永遠的活力。命運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你能不能磨礪一顆堅強的心,一雙智慧的眼,透過歲月的風(fēng)塵尋覓到輝煌燦爛的星星。 佛說:你心里有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一個人內(nèi)心恬靜,摒棄了世俗繁瑣丑惡,相信了美好的存在,那他看到的一切自然也是美好的,包括自己,與別人。愿我們都能看到不同的世界里的不同的生命,在平凡重復(fù)中找到每一分鐘不一樣的自己。 【教師評點】 作者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開篇即點出畢加索畫了近五十幅作品而不厭倦的原因是心存美好,心有善德。接著舉例論證心有善念,心懷夢想,便有美不勝收的桃花源。并能聯(lián)系現(xiàn)實,批評了一些人消極避世,靈魂迷離,更加需要一顆堅強的心,一雙智慧的眼,去透過歲月的風(fēng)塵看見美好,發(fā)現(xiàn)精彩。文章觀點明確,思路清晰,語言流暢,材料豐富,是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
▼
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