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
上學后,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北京人藝編劇,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 。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
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復“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2017年9月,中國現(xiàn)代文學長篇小說經(jīng)典《四世同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
這是該作自發(fā)表以來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墓碑上刻寫著老舍的一句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里。”
作者觀點
1966年8月24日,老舍在北京逝世。
縱觀他的一生,不論是辦教育,還是當作家,都圍繞著一個大問題——怎樣做人而展開。
在兒童教育上,老舍也有一套獨特的思想,既是針對自己孩子的,也是泛指對所有孩子的。
今天我們一起再來重溫一下老舍的教子觀。
01.孩子宜多玩耍
老舍先生特別珍視孩子的天真,認為這是天下最可貴的,萬萬不可扼殺之。
談到自己第二個女兒小雨,他說:“至于小雨,更宜多玩耍,不可教她識字;她才剛四歲呀!”
老舍先生主張維護孩子天真活潑的天性,不可強求,更不可處處約束。老舍先生最害怕看見“小大人”、“小老頭”和“少年老成”,一看見小孩穿上小馬褂,一舉一動全像大人,便想落淚。
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個好作家了?!笨梢姡⒆拥奶煺?,在他眼里是何等重要,何等神圣!
02.不以孩子為玩物
老舍先生說:“每當摩登夫婦,教三四歲小孩識字后,客來則表演一番,是以孩子為玩物,而忘了孩子的身心發(fā)育慢。
其錯誤在于:是以大人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為中心,是為了滿足大人的虛榮,而不是真正為了孩子的發(fā)育,一句話,是以孩子為玩物。
其次方法不當,往往超越了孩子身心發(fā)育的實際水平,違反自然規(guī)律,拔苗助長。”
03.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對待孩子
老舍先生提倡對待孩子必須有平等的態(tài)度,主張尊重孩子,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在這方面他是身體力行的。
對學生,他以姓名相稱,不再叫小名,表示尊重;他會主動伸出手,行握手禮,以視平等;孩子們送小禮物給他,他必定當場回贈。
他愛給孩子寫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話彼此開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孩子宣布自己的寫作計劃。
《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寫作大綱便是在給冰心的大女兒——一位中學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
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說話,他認為孩子有權(quán)如此,并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態(tài)度和胸懷。
04.崇尚大自然
老舍先生曾領著小孩們在中央公園向花鞠躬。他說花兒、植物都應受到尊重,要以一種虔誠的態(tài)度對待它們。
他不讓小孩子用籠子養(yǎng)鳥,說應該讓它們自由地飛。
他愛把礦物標本送給孩子們,以為這是既有趣又極有價值的禮品。
老舍先生更喜歡鄉(xiāng)下孩子。
雖然,他們窮,甚至臟,可是他們純樸、忠誠、講義氣,人格高尚,而且知識廣博,懂得大自然的許多奧妙。他希望孩子們貼近大自然。
05.鼓勵創(chuàng)造
老舍先生喜歡看孩子寫大字,以為這是一大樂趣。
“倒畫逆推,信意創(chuàng)作,興之所至,加減筆畫,前無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點滿身,亦且淋漓之致。”
這是他對孩子們的描述,推崇孩子們的這種創(chuàng)造性。
作者語錄
1.你須把細心放在大膽里,去且戰(zhàn)且走。
2.到什么時候都不許灰心!人一灰心便只看到別人的錯處,而不看自己的消沉墮落!
3.五分鐘的熱氣能使任何人登時成為英雄,真正的英雄卻是無論受多么久,多么大的困苦,而仍舊毫無悔意或灰心的人!
4.骨肉之情是最無情的鎖鏈,把大家緊緊的穿在同一的命運上。
5.一朵花,長在樹上,才有它的美麗;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
6.小人物喜歡自己的響動大。
7.一個真認識自己的人,就沒法不謙虛。
8.容易滿足的人有時候比貪而無厭的人更容易走到斜路上去!
9.無論個性怎樣強的人,當他作錯事的時候,心中也至少有點不得勁,而希望別人說他并沒作錯。
10.人世間的事都是“作”出來的,不是“愁”出來的。
作者故事
亂世中,道德和感情的邊界總是分外模糊。也因此,民國時期的愛情才如此別樣。
自古才子皆風流,民國才子中的魯迅、郭沫若、茅盾、徐悲鴻、劉海粟、曹禺、楊振聲等等,都曾有過婚外戀。在這些被公開的情事之外,有一個人的婚外戀一直是“公開的秘密”,這個人便是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作家老舍。
老舍原名舒慶春,生于1899年,他因文章《駱駝祥子》、《多次四世同堂》等被選入中學課本而被世人熟知。
世人不知的是,在《駱駝祥子》被刊發(fā)僅僅一年多以后,老舍就遇見了他生命中最特殊的那個女人,也正是這個女人,最終間接導致了他的死亡。
1938年3月27日,已是知名作家的老舍出席了“文協(xié)”在漢口總商會禮堂舉行正式成立大會,也正是在這次大會上,39歲的老舍結(jié)識了年僅24歲的青年女作家、畫家趙清閣。
趙清閣出生在河南一個小官僚家庭,由于幼年喪母的緣故,她的性格異常倔強。繼母進門后,趙清閣一直與繼母相處不甚愉快。15歲那年,在偷聽到繼母和父親商量“讓她退學嫁人”后,她憤然離家出走并立志求學。
17歲那年,趙清閣便發(fā)表了第一篇文章。1933年,因為文采出眾,年僅19歲的她在上海美術??茖W校求學的同時,成為了《女子月刊》的基本撰稿人。
第二年,在魯迅等的支持鼓勵下,她開始從事劇本創(chuàng)作。老舍發(fā)表《駱駝祥子》那年,她在《婦女文化》月刊發(fā)表第一部電影文學劇本《模特兒》。
也正因此,趙清閣才得以在24歲這年,才得以被與老舍一起受聘于“文協(xié)”。當時,老舍被推舉為“文協(xié)”總務部主任,而年輕的趙清閣則被聘為“文協(xié)”組織部干事。
最初兩人見面時,雖都對彼此有好感,但并未往男女方面想。因為,此時的老舍已有原配妻子胡挈青。在此前長達七年的婚姻生涯里,兩人還共同體生育了一兒一女。
老舍的妻子胡挈青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是一個新時代的女性。但與老舍結(jié)婚后,她一直甘居老舍身后,為他照顧一雙兒女、伺奉公婆。也正因此,老舍才能全心地投入創(chuàng)作中。
人說夫妻都有七年之癢,尤其第七年夫妻分居的情況下,這“癢”多半是要致“病”的。
因為工作的緣故,老舍與胡挈青結(jié)婚的第七年不得已分居了。彼時,胡挈青帶著兒女留在北平,而老舍則到了重慶安家。
最初,年輕的趙清閣與老舍一直是合作的關系。兩人在日常工作中,總是配合非常默契。
慢慢地,在長期相處中,老舍對于這個年輕有才的女作家,似乎也有了格外的青睞。在“文協(xié)”工作之外,趙清閣還創(chuàng)辦了刊物《彈花》。在趙清閣主編的《彈花》上,老舍成了主要的約稿對象。
老舍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也因此,他極其不善于與女人打交道。但因為趙清閣性格和外表都偏中性,“見著女人就拘謹”的老舍竟能和她相處得“分外融洽”。
期間,兩人還合寫了《桃李春風》,老舍擅長人物對話負責對話部分,趙清閣則負責她比較擅長的戲的表現(xiàn),兩人在創(chuàng)作上的配合一度被認為是“珠聯(lián)璧合”。
但凡男女,長期相處總會不自主地滋生一些特殊的情愫。何況,老舍與趙清閣,一個是大才子,一個是才女,頻繁來往中,兩人的感情發(fā)生了變化。
日久后,趙清閣對老舍的愛慕越發(fā)強烈,老舍也發(fā)覺,對于這個年輕的才女,自己竟有了前所未有的心動。
趙清閣有事時,老舍總是第一個沖出來相幫。老舍生病時,留在身邊徹夜照顧的也是趙清閣。
上帝尚且不能阻止亞當和夏娃相愛,何況在沒有人阻止的亂世。很快,老舍便與趙清閣便背著妻子胡挈青偷偷同居了。
老舍是公眾人物,而且朋友眾多,兩人戀情發(fā)展不久后,老舍的朋友便偷偷將消息送到了當時在濟南的原配胡挈青那里。
胡挈青是個很獨立且有思想的女性,但越是這樣,越是不能容忍丈夫外遇。
得到消息后的1942年秋天,胡挈青第一時間帶著一兒一女趕往重慶。
她輾轉(zhuǎn)數(shù)月,歷經(jīng)千辛萬苦趕到重慶后,老舍在他們安頓好后卻并未搬來與他們同住。
在這漫長的20多天里,胡挈青在等待,趙清閣也在等待,老舍在逃避。已是中年的老舍,敢背著妻子和趙清閣在一起,卻不敢面對妻子。
老舍覺得愧對妻子,也愧對趙清閣。他糾結(jié)其中,不知如何自處。
最終,主動打破一切的是趙清閣。此時,清高孤傲的趙清閣才知道,老舍并不能給自己名分。她原本以為,老舍愛他,所以一定會為他鼓起勇氣和妻子離婚,可不曾想,在關鍵時刻他卻選擇了逃避。
老舍的逃避傷透了趙清閣,傷心欲絕的趙清閣毅然收拾行李離開了重慶。
隨即,老舍回到了原配妻子胡挈青和子女身邊。
但要結(jié)束一段感情,從來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傳說中的手起刀落,對感情從來不適用。因為,感情,從來是與理性無關的。
老舍回歸家庭后,雖表面與妻子和好如初,可他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怎么也忘不了趙清閣。可偏偏,在這期間,妻子胡挈青還為他歷經(jīng)千難,生下了小女兒。
很快,在極度的相思煎熬下,他和趙清閣又通過書信等方式再次取得了聯(lián)系。
一邊是責任,一邊是所愛,老舍糾結(jié)其中無法自拔。
老舍的矛盾在于,他愛著趙清閣,卻又不想或者不能離婚。中年老舍最終在無數(shù)夜晚的糾結(jié)后,做出了一個讓很多年輕男女都很難想象的選擇:帶著趙清閣私奔。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之后,決心割舍這段感情的趙清閣再次搬遷,這次,她到了上海,并開始將全部心力投入了話劇《紅樓夢》的寫作。
可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她剛剛到達上海后不久,老舍就不遠千里追到了上海。
再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老舍追到上海后不久,原配妻子胡挈青也跟著追到了上海。
這一次,老舍不再像第一次一樣逃避了,他換了一種方式逃避,他對趙清閣說:
“我們想法子逃到遙遠的地方去,找一個清凈的住處,我著書,你作畫,與清風為友,與明月為伴,任天塌地陷,我們的愛情永生!”
興許是因為原配已經(jīng)追到上海的緣故,也或許是趙清閣自己通透,她對著被愛情沖昏頭腦的老舍道:
“我們是活在現(xiàn)實里的,現(xiàn)實是會不斷地折磨我們!除非我們一塊兒去跳江,才能逃避現(xiàn)實?!?div style="height:15px;">
趙清閣的話驚醒了老舍,對啊,終究是活在現(xiàn)實里的人,怎能對現(xiàn)實不管不顧呢?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多么勇敢啊,她為了愛情不管不顧,最終什么結(jié)果,在現(xiàn)實幻滅后臥軌自殺了......
世人不知,做第三者的才恰是最沒安全感的,因為她們知道:今天做了第三者,日后將一直在防備第三者。若如此情境下,還沒有名分做保障,那一切將注定是悲劇。也正因此,全世界的第三者,都想要轉(zhuǎn)正。
興沖沖跑回國的老舍這時才發(fā)現(xiàn),趙清閣要他回國并不是她的本意,而是另有原因。老舍傷心極了,他也徹底明白:只要自己不離婚,她是絕不會和他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