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出鋒‘’是評價米芾書法的一個慣用術(shù)語。這句話起自何時,出自何人之口,已無考。大約與米芾書論有類似的說法有關(guān)。
‘’八面俱全‘’的“八”,象李白的‘’白發(fā)三千丈‘’一樣,是個夸飾比喻,而非實指。
‘’八面出鋒‘’的說法,有許多似是而非的,不能服人的臆測解讀。有人解以八卦,有人解以八個方位,甚至畫出方位圖以示人。
非要以‘’八‘’說‘’八‘’,‘’快樂書法營‘’以為,不是鉆牛角尖,就是糊涂蟲。
網(wǎng)上有人舉出米芾的單字為例,標示出筆的方向?!鞓窌I‘’也表示不解。不但是米芾,古代名家的字,幾乎每一筆的入筆,收筆的角度,方向都不同,那么一筆一筆的具體標示出來,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的量,不用說參考學習,數(shù)都能數(shù)到少年數(shù)筆到頭白,還是一本糊涂賬。
解鈴還須系鈴人。這個‘’八面‘’到底說的啥,從米芾的書論里面,應該能探究出一些消息。
米芾《海岳名言》
‘’字之八面,大小各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鐘法。丁道護,歐,虞筆始勻,古法亡矣‘’。
‘’智永集千文,秀潤圓勁,八面具備‘’
‘’歐,虞,褚,柳,顏,皆一筆書也‘’?!还P書‘’在這里是指字的筆畫粗細一律少變化,而不是所謂的從頭至尾,筆不離紙連續(xù)書寫。
聯(lián)系米芾一貫強調(diào)的‘’書以體勢為佳‘’的書學思想,以及他對唐人的譏評,把唐人和米芾的書法作一比較,能進一步接近答案。
顏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歐陽詢《卜商帖》
米芾《紫金研帖》
‘’書以體勢為佳‘’似乎尋常一句話,但其深意絕不尋常。
‘’體勢‘’既體現(xiàn)在獨立的單字上,更體現(xiàn)在字的一點一畫上。起筆收筆多角度,點畫粗細不等均,字形左搖右擺幅度大,既是體勢的表現(xiàn),也是字有八面的表現(xiàn)。即字的勢態(tài)呈放射性,而不是從頭至尾,整齊排列,縱貫而下。
晉唐人書法,即使雄強大氣如顏真卿,與米芾比較,尚且顯得沉著平穩(wěn)有余,其余諸名家,更顯中規(guī)中矩,不越二王雷池。米芾“以體勢為佳”的學術(shù)思想,影響至今。
答案來了:
‘’八面俱全‘’是指筆畫的起,行,收筆,即毛筆入紙的角度,提按轉(zhuǎn)折的力度的變化豐富,不象唐人書法一樣,筆畫雖然有變化,但變化幅度不大。這一點,以唐人諸名家和米芾比較,非常明顯。
如上文所說,要一筆一筆說清楚怎么個‘’八面出鋒‘’,恐怕是徒勞的。只有基本理解其本質(zhì)含義,才不會被一些緣木求魚的偽理論的圈圈套住。
聽說圈圈里面無線網(wǎng)的信號不好。
一家之言,歡迎拍磚
關(guān)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