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多發(fā)于月經前后或行經之時。
痛經的特征主要表現為小腹疼痛,痛及全腹或腰骶部,或外陰、肛門墜痛,嚴重者可伴有惡心嘔吐、冷汗淋漓、面色蒼白、囗肢冰冷、昏厥等癥狀。
特效穴位按摩
No.1點按氣海穴
【穴位位置】位于前正中線,臍下1.5寸。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端點壓腹部的氣海穴約1分鐘。
No.2按壓命門穴
【穴位位置】位于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端按壓腰部的命門穴,以有酸脹感為宜。
No.3按揉太溪穴
【穴位位置】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用拇指手指指腹端按揉足部的太溪穴約1分鐘。
No.4點壓足三里穴
【穴位位置】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按摩方法】用雙手手指指腹端點壓腿部的足三里穴約1分鐘。
No.5揉捻太沖穴
【穴位位置】位于足背側,第1、第2趾跖骨連接部之前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指手指指腹揉捻足部的太沖穴,以有酸脹感為宜。辨證加減按摩
氣滯血瘀型
【病癥特點】經前一二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血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則疼痛減輕,胸脅或乳房脹痛,舌質紫暗,舌邊有瘀點。
【按摩方法】患者取俯臥位,術者用拇指指腹端按壓地機穴、太沖穴、血海穴、陰陵泉穴及三陰交穴各2分鐘;再推位于背部的膈俞穴、肝俞穴、脾俞穴、三焦俞穴和八髎穴各2分鐘。
寒濕凝滯型
【病癥特點】經前或經期期間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按之痛甚,經量少,色暗黑有塊,惡心嘔吐,畏寒,便溏,苔白膩。
【按摩方法】患者取仰臥位,術者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血海穴、三陰交穴各3分鐘;再用拇指指腹端點按關元穴、氣海穴和地機穴各3分鐘;最后用手掌來回橫擦小腹部,以腹部發(fā)熱為宜。
氣血虛弱型
【病癥特點】經期或經后小腹隱痛,喜溫、喜揉按,月經色淡量少、質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舌淡苔薄。
【按摩方法】患者取俯臥位,術者以拇指和食、中兩指捏拿兩側腰背肌,從下至上20次;再推其脾俞穴、胃俞穴、膈俞穴和肝俞穴各2分鐘。
肝腎虧虛型
【病癥特點】月經后的1~2天內出現小腹隱痛、腰膝酸軟,經血量少而質薄,經色暗淡,或有頭暈耳鳴,小腹空墜不適,舌質淡,苔薄白。
【按摩方法】患者取仰臥位,術者掌按關元穴3分鐘;再順時針和逆時針掌揉腹部各50次,以腹部有熱感為度;最后用拇指按揉血海穴、三陰交穴和照海穴各2分鐘。
TIPS自我保健
經前和經期應忌食生冷之食,如涼菜、螃蟹、田螺、梨、柿子、西瓜、香蕉、苦瓜、綠豆、黃瓜、橙子等;另外辛辣溫熱、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蒜、蔥、姜、韭菜等,可使盆腔充血、發(fā)炎,或造成子宮肌肉過度收縮,從而使痛經加重,也不宜食用。
?經期應少吃酸性食物,如米醋、酸辣菜、石榴、青梅、楊梅、草莓、楊桃、櫻桃、酸棗、芒果、杏、李子、檸檬等,這些食物都不利于經血的暢行和排出。
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規(guī)律,不熬夜。
用溫水洗漱,盡量避免接觸涼水。
注意腹部保暖,多喝熱水,也可在腹部放置熱水袋,以免受涼。
經前可適當參加勞動和運動,這將使你在月經期間比較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