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問的很好。中國古代有出現(xiàn)過“朝”、“國”、“代”的說法,但“國”除了中華民國和“金國、遼國”等外,秦到清這段時間沒出現(xiàn)過。
朝,為“面對、面向”的意思。引申為“君臣朝見”和“朝會”,即君臣相見處理國家政事。所以,“朝”是“政權(quán)”、“政府”的意思。在史學(xué)語言下,特指中原王朝繼承了法統(tǒng)的中央政權(quán)。
國,乃“疆域”的解釋,先秦時期有特指“都城”。以后又慢慢的轉(zhuǎn)變成“有土地、人口、政權(quán)的政治實體”的意思。接近類似國際政治的國家概念,即“領(lǐng)土、人民、主權(quán)的政治實體”。
代,拆開解釋為“人”與“戈”的意思。本意是“人際的遷移”,有特指傳承過程中的某個節(jié)點,后面引申為事物發(fā)展的改革(取代、代替),并特指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某個時代、年代、世代。
曹魏有法統(tǒng),但沒有完全控制九州(缺:楊荊益雍),不算中央政權(quán),所以不能稱“朝”。更多被認(rèn)為是漢晉的過度政權(quán),與秦漢之間的“楚差”不多。
(遼、金)未繼承中原法統(tǒng),更不被中原道統(tǒng)承認(rèn),以中國古代視角的歷史的敘事形式,只能稱他們?yōu)椤斑|國”、“金國”。
3.以漢朝為例,“漢”指的是“漢朝封建中央政權(quán)”,性質(zhì)類似“人民共和國”一樣。中國古人喜歡言簡意賅,不會稱為“中華大漢帝國”什么的?!皾h”,國號。跟“德意志第三帝國”、“法蘭西第一帝國”一樣,主要用于跟獨立政治實體進行外交時使用。
“漢代”,漢朝統(tǒng)治時期的意思。只有“漢代”才包含了“時代”的意思,而“漢朝”不包含“時代”的意思。
王莽有“新朝”,武則天有“周朝”,但都是篡位的性質(zhì)。即奪了前天子的位置,控制朝政,進而改了“國號”。雖然手段是非法的,但因具備法統(tǒng),因此可以稱“朝”。
但他們的“朝”仍然是“前朝”的法統(tǒng),且無法改變這個性質(zhì),到最后還是要歸還于最終合法繼承人(劉氏、李氏),因此算是“改朝”沒“換代”。
所以“王、周”能稱“朝”,但不能稱“代”。因為王莽的“新朝”仍屬于“漢代”,武則天的“周朝”也仍屬于“唐代”,他們只是在“代”延續(xù)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個轉(zhuǎn)折點而已,并沒有發(fā)展到了下一代。
此外,還有“換代”而沒“改朝”的情況,比如秦漢之間的“楚”。項羽雖然滅了秦,但“西楚”未繼承法統(tǒng),建立新的中央政權(quán),所以“西楚”不能稱“朝”。
而太史公則把“秦朝”滅亡后的時點作為“漢元年”,劉邦稱帝已是秦亡五年后,這時的“秦代”已經(jīng)徹底結(jié)束,時間已經(jīng)步入了“漢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