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第一次大陸會議
第一次大陸會議上,通過的不是《獨立宣言》,這時候的北美殖民地還不想與英國撕破臉皮。在當時,有大部分北美人還是把英國看作自己的祖國,雖然這個母親對自己不太好,把自己看成是二等公民,他們也不想造反,脫離祖國,他們現(xiàn)在需要的,只是為了爭取自己的政治權利。
第一次大陸會議,簽訂的是《致國王請愿書》,就是說國王您是仁慈的,對臣民很好,但是您派來的官員卻一直欺負我們,您要給我們做主。
誰知道這份請愿書送到英國,壓根無人理睬,有些事情既然已經(jīng)發(fā)生,那后來的事情發(fā)展就不受雙方所控制了。
1775年的4月18日,一隊英國士兵在行駛的路上,和馬薩諸塞的民兵在萊克星頓這個地方擦槍走火,并且很快就演變成了英軍和北美民兵的一場戰(zhàn)爭。
資料圖:美國萊克星頓
在當時,由于北美各個殖民地都是自治的,所以他們都有屬于自己的民兵,而且這些民兵不是專職軍人,而是有著自己的工作,在有需要的時候組織一下,民兵在各個殖民地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維護當?shù)氐闹伟箔h(huán)境和對付印第安人。
北美殖民地從一開始都是持槍自由的地方,這些民兵的槍都是在自己家里掏的。只要戰(zhàn)爭爆發(fā),人人有槍,全民皆兵。
在萊克星頓擦槍走火的混亂情況下,沒有人能夠管,也管不了,結(jié)果英軍被干掉了73名,事情發(fā)展到了這一步,北美殖民地算徹底和英國交火了。從這次,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就算是打響了。當時的美國民眾還是沒有想著必須獨立不可。
在第二次大陸會議的時候,大陸會議又第二次向英國國王遞交了請愿書,重申效忠于英國。但是英國國王拒絕接受,并且英國國王宣布北美13個殖民地現(xiàn)在處于叛亂狀態(tài)。
1776年的7月10日,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美國正式宣布獨立。
資料圖:第二次大陸會議
資料圖:簽署《獨立宣言》
在宣言書上簽字的一共有五十六人,但是被稱為美國國父的華盛頓并沒有在上面簽名,那是因為在第二次大陸會議期間,代表們商量了一下,準備成立一個新的機構(gòu)來統(tǒng)領整個北美地區(qū)的民兵武裝,于是就建立了大陸軍,讓華盛頓來當大陸軍的總司令。
資料圖:《獨立宣言》
在《獨立宣言》的開頭寫到:我們認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主創(chuàng)造了平等的個人,并且賦予了他們?nèi)舾刹豢蓜儕Z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民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的合法性來自于被統(tǒng)治者的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壞了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權利改變它,或者是廢除它,并且建立新政府。
其中,在《獨立宣言》中,占據(jù)絕大部分篇幅的還是對于英國的控訴,比如未經(jīng)我們的同意就向我們征稅和干擾我們的議會和司法等等。
雖然《獨立宣言》聽起來很靠譜,但是美國實施它用了兩百多年,至今還有一些問題。為什么這么說,那是因為在當時的《獨立宣言》所宣讀的權利,僅僅是在有財產(chǎn)的白人男子身上才實行的,白人當中沒有土地的窮人和婦女根本沒有這項權利,甚至連投票的權利都沒有。至于那300萬黑人奴隸和400萬的印第安人,抱歉,美國的開國國父根本就沒有考慮他們。
在這里插一個題外話,美國平等嗎?是的,由法律來看是人人平等的,但是美國《獨立宣言》上的人人平等一直到了200多年后的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才第一次完成了法律上的人人平等。
《獨立宣言》的發(fā)表,也表示出來美國獨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原因?利益,除了利益還是利益,百姓民眾要的經(jīng)濟利益和上層精英要的政治權利。雖然英國各種收稅,要錢,但是只有下層百姓在反抗,很少有權貴出來,但是英國要剝奪他們自治的權利,這才是上層人士真正在乎的,上層精英肯定會起來反抗,畢竟你要錢我不怕,你要是敢動我的位子,我干死你。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數(shù)據(jù),美國獨立是真的受不了英國的剝削了嗎?答案是否定的,英國在美洲殖民地從一開始并沒有收稅,只不過是在英法七年戰(zhàn)爭后開始的收稅,其實在英國本土的居民的年稅收占他們自己年收入的百分之六,而北美的稅收才占他們年收入的百分之一點五。
美國就這樣撇開英國建立新的國家是不是叛國呢?
這些北美的居民,不管是第一代還是第幾代,都是英國人的后代,就連美國國父華盛頓還在英法七年戰(zhàn)爭里協(xié)助英軍同法國作戰(zhàn),還因為戰(zhàn)斗表現(xiàn)好被授予上校軍銜。
資料圖:華盛頓
所以說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期間,他們不是沒有考慮過的,他們可能也覺得這是一種叛國的行為,在《獨立宣言》中還有一段話:我們不是沒有顧念我們英國的弟兄,我們一再警告過他們,他們的立法機關企圖把無理的管轄權橫加到我們的頭上。我們也提醒過他們,我們來這里移民的狀況,我們曾經(jīng)呼喚他們天生的正義和俠肝義膽,我們請求他們念在同文同種的份上,放棄這些必然會破壞我們關系的無理掠奪,對于這種來自正義和基于血緣的呼聲,他們卻置若罔聞,不得已,我們不得不宣布和他們分離。
資料圖:獨立戰(zhàn)爭
通過這段話可以看出來美洲居民和對英國人同文同種的肯定,所以當他們要脫離英國的時候,他們就要找到一個愛國而更加高尚的理由,比如說為了自由。但是的富蘭克林說: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國。他說這句話也是為了給美國的獨立而尋找價值認同和理由,是為了讓人民認為自己沒有背叛祖國,自己是為了更加崇高的目標,那就是追求自由。
當然,還有一部分人認他們怎樣宣傳都沒有用,依舊認為這就是叛國,他們被稱為“保王黨”,當然,他們則大部分出走到了加拿大。大致的人數(shù)是8萬人在美國獨立后跑到了加拿大。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獨立的時候并沒有采用美國這個方法,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獨立后依舊承認英國國王為自己國家的最高元首。
至今,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沒有總統(tǒng),只有總理,而且還有英國派遣過去的總督,英國認定的總督不僅僅是名義上的首領,而且還是法律上的海陸空大元帥,雖然不會讓總督來行使這些權利,只不過是讓他在決定文獻上簽個字。
所以我們不能把英國國王和英國完全劃等號,英國國王不僅僅是英國的國王,她還是世界上幾十個國家的國王。
舉個例子,一家人有三個兒子,父母是英國國王,大兒子是英國,二兒子是加拿大,三兒子是澳大利亞,本來是老二老三不僅僅要盡孝于父母,還要聽命于老大,后來老二老三長大了,分家過,不再聽命于老大了,但是還要孝敬父母。
這些國家為什么要用看起來這么別扭的制度呢?其實他們都是英國人的后裔,獨立鬧的太厲害,就會有叛國的心理負擔,所以就折中處理,從英國政府手里獨立而不從英國國王手里獨立,就沒有叛國這個包袱了。
所以說這些考慮在美國獨立的時候是肯定存在的,那為什么美國不這樣呢?
不同情況,不同結(jié)果,在美國鬧獨立的時候,英國的國王還有許多權利,英國政府和國王之間根本分離不開,所以美國要是獨立就要和英國國王、英國政府一下子扯明白。
到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獨立時,英國的國王和政府已經(jīng)分的非常清楚了,國王就是國王,不能干預政府,所以當時的美國沒有這個選項。
美國獨立要想拋開叛國者的包袱,只有宣傳個人利益大于國家利益,人權大于主權。
所以當時的美國脫離英語算不算叛國的行為?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算,不僅僅是英國人這樣認為,就連很多美國人也這樣認為,要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的“保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