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滿腹詩書,和老人交談之間,發(fā)現(xiàn)他言談舉止不俗,性情高雅,所以兩個人相談甚歡。
老人家里放了一個特別大的硯臺,有一張方桌那么大,石質細膩,雕工精美,鄭板橋忍不住贊不絕口。
我們相逢是緣,如果您不嫌棄,就在這個硯臺上題一行字,留作紀念吧。
鄭板橋當即拿出筆墨,開始題字,題的就是“難得糊涂”四個字,題完之后蓋上了自己的大章。
哇!這個大章太酷了,上面刻著“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這本該迎來一番贊譽,結果老人卻淡然處之。
鄭板橋寫完字后,發(fā)現(xiàn)這個硯臺還留有很多空間,就對老人說:“要不您也題幾行字吧。”
老人沒有推卻,他題了什么字呢?——“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轉入頑石更難。美于中,頑于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之門也。”
題完這行字之后,老人也拿出自己的印章,蓋在上面,印章刻的是“院試第一鄉(xiāng)試第二殿試第三”。
鄭板橋一下被震住了,知道這是一位情操高潔、退隱江湖的官員,頓生敬佩之意、羞愧之心。
他一定要把前面丟人的一幕給扳回來,于是又主動在后面加題了一行字,這行字是——“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轉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
糊涂老人說“由美石轉入頑石更難”,一定是有感而發(fā)。
教育能夠把人熏陶得非常有文化,非常有風度,非常有學養(yǎng),但是不要喪失你與生俱來的率性、血性與野性。
野性不同于野蠻,野性是一個很高級的詞,它意味著豪放不羈,充滿力量。創(chuàng)造力就來自于野性,所謂“創(chuàng)造”,就是你制造了一個從未有過的東西,那還不夠“野”嗎?所以,我們要美石與頑石、知性和野性并重。
千萬不要讀了書,知識越來越豐富,看過的東西越來越多。會說的道理越來越大,最后卻變得越來越不通人情,越來越不懂尋常生活之滋味。
那樣的話,你這個書真的不應該讀,你毀就毀在讀了幾本書。鄭板橋的“聰明與糊涂”,聰明指的是智商,糊涂指的是胸懷。
糊涂在這里不是指智商不高,而是指不計較。所以聰明、智商高很好,有胸懷、不計較也很好。
如果你是個聰明人,而且還是個不計較的聰明人,那就是高上加高,好上加好。
我們常常覺得聰明和糊涂是矛盾的,事實并非如此,一個人所有的聰明才智都應該為你的胸懷氣度服務。
你要有一顆聰明的頭腦,同時要有一個寬厚的胸懷,而正是你聰明的頭腦,能幫助你寬厚的胸懷得到更好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