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人生無疑是成功的,曹操、劉備、孫權(quán)三位大佬爭斗了一輩子的天下,結(jié)果被司馬懿家族撿漏了,這其中有機遇,但我想更有實力的蓄積與隱忍,司馬懿做人做事,有兩個哲學特別經(jīng)典。第一個故事是一路走來,沒有敵人,司馬懿的特點是忍,也可以說是這個人城府深,反正就是他這個人一般人猜不透。
楊修是司馬懿的死對頭,兩個人一個是曹植派系的,一個支持的是曹丕,楊修多次想置司馬懿于死地,但是楊修被曹操下令處斬后,司馬懿卻向曹操請示想去探望楊修,曹操問他,為何要去看楊修,司馬懿說臣一路走來,堪憂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做人做事,留有余地,將對手和敵人保持尊重和敬畏,這就是司馬懿成大事的哲學之一。
第二個哲學道理是,敗而不恥,敗而不傷,司馬家族能夠撿漏成功,跟曹氏家族的短命也有一定的關(guān)系,但是曹丕其實很優(yōu)秀,但無奈就是命短,繼承曹丕之位的曹睿也是如此,都活的不夠長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司馬懿的兒子卻是十分的優(yōu)秀,這與司馬懿的教育有關(guān),司馬懿給他們灌輸?shù)睦砟钍?,不拒絕失敗,從失敗中攝取營養(yǎng),當時與諸葛亮對陣失敗之后,被搶了隴上小麥,魏軍眾將士十分不滿,明明魏軍兵力是蜀軍的數(shù)倍,居然還輸給了諸葛亮,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坐不住,去打仗找司馬懿,但是卻看到司馬懿和管家候吉正淡然地打著五禽戲,司馬懿說,打仗首先要學的就是善敗,敗而不恥,敗而不傷,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其實也就是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逆商,縱觀司馬懿一生打了不少的勝仗,但是同樣也吃了不少的敗仗,但是最后他確實人生大贏家,人的一生中失敗肯定會有很多,而面對挫折和逆境,應(yīng)該以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去面對,更要多一些耐心。
凡事的發(fā)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如果你不怕失敗當困苦,那么就是是成長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