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相法必須關注頭顱骨,還要關注面部穴位。為什么這樣講呢?第一,枯骨的接縫處,往往是面部神經點最密集且活躍的地方,關系到重要的相法部位。第二,很重重要面相部位,就處于穴位上。
顱骨位于脊柱上方,由23塊形狀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規(guī)則骨組成(中耳的3對聽小骨未計入)。除下頜骨及舌骨外,其余各骨彼此借縫或軟骨牢固連結,起著保護和支持腦、感覺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的作用。顱骨分為頭顱骨和面顱骨,其中頭顱骨8塊,面顱骨15塊。在顱骨中,淚骨是最小的,形狀如同一片手指甲,也是最脆弱的骨頭。
顱骨中成為的有八組,分別是頂骨、顳骨、鼻骨、淚骨、上頜骨、顴骨、腭骨、下鼻甲骨;單個的有七個,分別是額骨、枕骨、篩骨、蝶骨、犁骨、舌骨和下頜骨。歌曰:“頂顴淚鼻上頜骨,雙雙腭顳下鼻甲。額枕篩舌下頜骨,蝶骨展翅犁骨后?!?/p>
㈠ 鼻骨和額骨的接縫處,就是山根。山根處于兩眼之間。
㈡ 鼻骨兩側、淚骨附近,就是精舍和光殿。男相左側、女相右側是精舍;男相右側、女相左側,就是光殿。
㈢ 耳孔垂直朝上三指頭處,定位,再垂直向前兩之頭處,為“翼點”。此處是整個顱腦最為薄弱的地方,由顳骨、額骨、頂骨和顳骨過程一個H形狀的交界處。此處天倉的重要區(qū)域。
㈣ 腮骨下端凸出的地方,才是“歸來”。自上而下,轉彎,本身就有歸來之意。歸來的上端區(qū)域就是懸壁。
以瞳仁為中心點朝下畫垂直線,下眼窩處中間部位,是承泣穴。此垂直線一直朝下,眼眶下有孔處(學名“眶下孔”),是四白穴。垂直線再朝下,和兩側鼻翼下端處于平行線的部位,是巨髎穴。再朝下,嘴角兩側是地倉穴。
㈠ 承泣穴對應中陽和中陰部位,此處若是有細紋且閃閃發(fā)光,就意味著此人積善成德,得上天庇佑并賞賜子女。若是細紋朝向淚堂,賞賜女兒;朝向外眼角,賞賜兒子。有幾道紋路,就賞賜了幾個。(按:此乃絕招,極其準驗!)
㈡ 左右四白穴連線,線上是年上部位,線下是壽上部位。年上和壽上合稱為“年壽”,是疾厄宮的重要部位。壽上又叫著“怪都”,若是有陰邪或鬼魅之事的侵擾,此處必然有提示。
㈢ 地倉穴就是嘴角,也叫著海角。為什么?嘴巴名為大海,嘴角固然叫著海角。上嘴唇的凸出部位,像唇珠,如同星宿,是兌瑞穴,此處也叫著水星。
㈣ 兩側晴明穴對應淚骨,也就是相法上所講的精舍、光殿兩個部位。
㈤ 攢竹穴位于眉頭,就是面相部位所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