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目前,EB病毒相關性鼻咽癌(NPC)的分期一直沿用TNM分期系統(tǒng),但該分期系統(tǒng)對于此類患者的預后評估價值并不十分準確。近來,Cancer雜志上一項研究建議將EB病毒載量納入EB-NPC患者的分期系統(tǒng)中,能更為準確的進行預后評估。欲知詳情,且看下文……
現(xiàn)行的EB病毒相關性鼻咽癌(NPC)TNM分期只考慮了腫瘤浸潤深度(T)、淋巴結轉移(N)和遠處轉移(M)對腫瘤預后的影響,但最新的研究指出,血漿EB病毒載量也是鼻咽癌預后的因素之一。因此,將EB病毒載量納入TNM分期系統(tǒng)或可提高其預后評估效能。
該研究回顧性分析了979例接受調強放療(IMRT)NPC患者的臨床數(shù)據(jù),使用遞歸分區(qū)分析的方法,對腫瘤浸潤(T)、淋巴結轉移(N)以及EB病毒的DNA載量進行分析,得出建議分期方法,并在550例接受IMRT的NPC患者中前瞻性的驗證建議分期的效能。
驗證隊列為選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間新診斷的NPC病例,所有患者都被診斷為WHO 2型或3型NPC,而且EB病毒抗原(+)。初始隊列與驗證隊列的患者在同一時期、同一癌癥中心接受IMRT,并使用相同的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均接受增強同步放療。放療劑量為:原發(fā)腫瘤66~72 Gy,轉移淋巴結64~70 Gy。對于I期患者只使用IMRT,而對于II至IVb期患者使用同步放化療。 III/IV期的患者共1148例,其中有1081例(94.2%)接受了化療,包括同步放化療(CCRT)、誘導化療及輔助化療?;熕幬锓謩e包括順鉑聯(lián)合5-FU或紫杉醇(或二者皆有),每3周1次,進行2~3個周期。
患者在前2年內每3個月隨訪一次,之后每6個月一次(或直至死亡)。主要研究終點包括無進展生存(PFS)、總生存(OS)、無遠處轉移生存(DMFS)以及局部無復發(fā)生存(LRRFS)。
⑴. 初始隊列和驗證隊列其5年PFS、OS、DMFS及LRRFS分別為 80.2%、87.4%、87.7%、91.1%以及76.5%、83.7%、86.3%、88.1%。
⑵. EB病毒載量隨分期升高而增多(P<0.05),I-IV期中位血漿EB病毒DNA含量分別為0、0.28 × 103拷貝/ml、1.89 × 103拷貝/ml以及10.55 × 103 拷貝/ml。不論在單因素分析(P<0.001)還是多因素分析(P<0.05)中,治療前EB病毒DNA水平對于總生存(OS)和無進展生存(PFS)都呈顯著相關。
⑶. 對于TNM分期系統(tǒng),II期及III期PFS分別為85.3%及84.3%,區(qū)分度不夠明顯(P=0.639)(圖1)。
⑷. 將初始隊列按如下建議分期方法進行分期:RI期 (T1N0),RIIA期 (T2‐T3N0或T1‐T3N1, EBV DNA ≤2000 拷貝/ml),RIIB期 (T2‐T3N0或T1‐T3N1, EBV DNA >2000 拷貝/ml;T1‐T3N2, EBV DNA ≤2000 期/ml),RIII期 (T1‐T3N2, EBV DNA >2000 copies/ml;T4N0‐N2),以及RIV期(任何T和N3)。 在驗證隊列中結果顯示:其5年無進展生存(PFS)分別分別為 100%、87.9%、76.7%、68.7%和50.4%(P<0.001)。由此可見,其生存及預后的區(qū)分度明顯增大。
⑸. 綜上而言,與第8版AJCC/UICC鼻咽癌TNM分期系統(tǒng)相比,建議分期系統(tǒng)整合了EB病毒DNA水平,具有更好的危害一致性、危害區(qū)別性、預測性以及樣本均衡性。
圖1. 按照現(xiàn)行TNM分期比較各分期患者的PFS比較
圖2. 按照建議分期系統(tǒng)進行分期,各分期患者的PFS比較
圖3. TNM系統(tǒng)和建議分期系統(tǒng)對PFS及OS的ROC曲線
建議分期系統(tǒng)優(yōu)于第8版的TNM分期系統(tǒng)。對于EB病毒相關性鼻咽癌患者,進行分期、評估預后應使用EB病毒載量。但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該建議分期需要對EB病毒DNA定量的方法進行國際標準化,從而使得其結果具有可比性。
參考文獻:
Guo R, Tang L L, Mao Y P, et al. Proposed modifications and incorporation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improve the TNM staging system for Epstein‐Barr virus‐relat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 Cancer, 2019, 125(1): 79-89.
(來源:《腫瘤瞭望》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