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占肺癌的 80%至 85%。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發(fā)生在大約 10%的白人患者和50%的亞洲NSCLC患者中。靶向EGFR的療法,例如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是患有EGFR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的標準一線治療方法。
NEJ002研究證明了對于患有EGFR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來說,在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質(zhì)量(QOL)方面,一線EGFR-TKI優(yōu)于鉑類化療方案。
II期試驗NEJ005比較了同時使用與連續(xù)交替使用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加卡鉑(GCP)在未經(jīng)治療EGFR突變NSCLC患者的中的療效;兩組之間的PFS無差異;然而,同時使用組的中位生存時間(MST)更長(41.9 v 30.7個月,p=0.036),兩組之間毒性相似。
III期NEJ009研究進一步比較了GCP組與吉非替尼單藥分別作為EGFR突變晚期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淼木褪?/span>NEJ009最新研究成果,一起往下看吧~
從2011年10月到2015年9月,來自日本47個機構的345名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吉非替尼組173名和GCP組172名。兩組之間患者的特征基本相似(TABLE 1)。
GCP組和吉非替尼組的客觀緩解率(ORR)為84%和67%(p<0.001)(Fig A2)。GCP組的mPFS顯著高于吉非替尼組(20.93 v 11.17個月,p<0.001)(Fig 1A)。GCP組和吉非替尼組的MST分別為50.9和38.8個月(p=0.021)(Fig 1D)。各因素分組分析顯示,GCP組均優(yōu)于吉非替尼組(Fig 2)。
GCP組和吉非替尼組分別有95.9%的患者和98.2%的患者發(fā)生與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TRAE)。GCP組≥3級TRAE的發(fā)生率為65.3%,吉非替尼組為31.0%(TABLE 2)。中性粒細胞減少、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癥在GCP組中更為常見(GCP組中分別為31.2%,21.2%和17.1%,在吉非替尼組中分別為0.6%,2.3%和0%);吉非替尼組的肝毒性更為常見(GCP組的發(fā)生率為12.4%,吉非替尼組為22.2%)。GCP組的一名患者因嚴重感染發(fā)生了致命的不良事件。兩組因不良事件而終止治療的比例無差異(吉非替尼組,9.9%;GCP組,10.7%)。
在這項研究中,GCP方案比單獨使用吉非替尼獲得的PFS更長,這意味著聯(lián)合方案可延緩耐藥。除此以外,GCP方案還具有更高的ORR。
在安全性方面,GCP方案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癥、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癥的發(fā)生率增加,但是這些毒性與以前報道的卡鉑和培美曲塞相當或更低,并且大多數(shù)毒性是可以控制的。除此以外,兩組的停藥率幾乎相同,QOL無差異。因此,對于體力狀況(PS)良好的患者GCP方案的安全性是可以接受的。
總之,NEJ009是第一個評估EGFR TKI聯(lián)合鉑雙藥化療一線治療EGFR突變晚期NSCLC的療效的III期研究。盡管其OS需要進一步驗證,但與單獨使用吉非替尼相比,GCP方案改善了PFS,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相似的QOL。
輕輕地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地來
相逢是一首歌曲
不知明天的天空里能有幾人在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