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公務員考試灸手可熱,成為中國蔚為壯觀的“國考”。莘莘學子剛剛告別了通過高考上大學那座獨木橋,又千軍萬馬來擠公務員考試這座獨木橋。
國考中最熱門的職位競爭比例甚至達到了4000多比1。再加上各地方公務員招考,每年有幾百萬人在“公考”大軍中苦苦掙扎,去爭搶少得可憐的職位,可以說比中國歷代的科舉考試還要慘烈。
但是很多人在進入體制內之前,對于體制內的工作性質、工作特點和工作環(huán)境其實并不了解,只是通過新聞媒體的報道和一些道聽途說的消息了解了一些片面的印象。很多人其實對于體制內是有很深的誤解的(點擊紅字即可收聽——體制內與體制外,擇業(yè)到底如何選),今天老秘書就為大家列舉一下:
1
進了體制內有權力有地位
很多人進入體制內就是沖著兩個字,哪兩個字呢,權力。
權力是個好東西,有了權力就會有一切。大家看一看各個地方的政府辦公樓,都是當地最豪華的建筑,尤其是越不發(fā)達的地區(qū),辦公樓越豪華。所以很多人想進體制內,也是奔著體制內有權力有地位這一點去的。
確實,如果你是在一些重要部門工作,一個審批項目可能就是幾千萬甚至上億。但是大家要知道,體制內的有些單位確實有權力,但是這個權力不是屬于你個人的,是國家的。如果往小一點說,這個權力是屬于領導的,而且是屬于少部分領導的,只有他們才有權力。
你剛進入體制內,你只是一個小兵,你是辦事的,一切事情你都得請示領導,你都得按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來執(zhí)行。這個權力不是你個人的,也不是想用就能用的,而且現在各方面的監(jiān)督都非常嚴格,濫用權力,風險性是非常大的。
比如說你是執(zhí)法人員,你出去執(zhí)法,服務對象對你肯定是畢恭畢敬的,你說什么他們就照做,你說罰款多少,一般來說他們也不敢拒絕。
我所在的市里面有一個執(zhí)法單位,曾經發(fā)生過這么一件事情,一個小伙子從農村考進來,家里比較貧困,進了執(zhí)法單位以后出去執(zhí)法,他發(fā)現執(zhí)法對象都怕他,而且他發(fā)現執(zhí)法系統(tǒng)是有漏洞的,所以就自己一個人出去執(zhí)法。
基層單位的印章管理也不是很嚴格,他就私刻了一個印章,然后開罰單。后來這個事被單位查出來了,他被單位辭退,沒有被判刑。他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到處去喊冤,甚至威脅要去單位跳樓,行為特別極端,因為對他來說,這份工作意味著很多。
所以權力是個好東西,但是權力也容易讓人迷失,濫用權力,后果是很嚴重的。
2
體制內福利待遇特別好
有很多人受網絡報道的影響,比如誰誰誰又貪污了幾千萬元,哪個貪官家里有搜出上億現金,哪個單位年終獎發(fā)了七八萬,甚至有的地方政府內部有臺球桌、健身房、桑拿室、還有醫(yī)療中心等等豪華設施,所以就片面地認為體制內的福利待遇特別好。
大家要注意,凡是能被媒體報道的事情,肯定都是不正常的。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所以,貪官貪污了很多錢,因為他是官,不代表普通公務員也能有很高的工資。后面舉例說明的有的單位發(fā)了多少萬的年終獎、豪華辦公設施,這些都是違規(guī)的,現在的形勢下,都是不可能的,都是要整改的。
公務員的待遇,地區(qū)差異非常大,一般來說,公務員的工資水平跟當地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有關系。絕大多數地方的公務員的待遇水平,就是當地的中等水平,這個中等的意思,就是當地平均工資水平。大家想一想,跟你平均的是各行各業(yè)的人,一平均下來,肯定是不可能很高的。
如果你抱著公務員的工資一定很高這樣的想法,進入體制內你一定會很失望,當你拿到工資的時候你甚至會難以置信,怎么才這么一點點。有些中西部地區(qū),拿到手的工資一個月就三千多塊錢,然后有幾百塊的公積金,沒有任何其他津補貼,你想要讓領導冒著受處分的風險給你濫發(fā)津補貼,是不可能的事情。
3
體制內的工作特別輕松
以前有一句話形容體制內的工作狀態(tài),叫做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我進入體制那么多年了,我可以告訴大家,我?guī)缀鯖]有享受過這種待遇。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懷疑我當了一個假的公務員。這句話描述的是以前的少數的基層單位,最起碼是十幾年前了。比如有的單位可能九點半才開門,下午四點多就關門走人了,我一開始也不理解,后來我才知道,這些單位有很多都是沒有編制的人員,一個月才一兩千塊錢的工資,你想讓他們累死累活,兢兢業(yè)業(yè),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現在大部分的單位,不管是省直機關,還是基層鄉(xiāng)鎮(zhèn),年輕人進去,其實都是干活的主力,基層鄉(xiāng)鎮(zhèn)也不輕松,大部分年齡大的同志都消極怠工,而且不會電腦。當然也不一定是真的不會使用電腦,是工作的時候不會使用電腦,但是用電腦炒股、用手機使用微信,還是用得挺溜的。
在基層單位,有的時候就是少數人干,多數人在看,看的給干的提意見,真正能干活的人,不到單位的三分之一。
所以年輕人在體制內,工作并不輕松,有些甚至工作壓力很大,比如法院、組織部、辦公廳這樣的地方,要經常加班,一個禮拜加個三四天班是家常便飯。
所以,體制內的工作強度,可以這么說,大部分單位強度并不大,但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輕松,如果你單純是貪圖安逸,貪圖輕松選擇進入體制內,那你一定要提前打聽一下所報考單位的工作性質和工作強度,不然進來了就會后悔。
4
體制內需要勾心斗角
很多人對體制內的印象就是,體制內嘛,人際關系復雜,大家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其實這也是片面的刻板印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體制內只不過因為人際關系比較穩(wěn)定,大家在一起相處久了,自然而然難免會有一些摩擦和利益的爭斗。
但是現實中的體制內不是電視劇,也不是小說,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在級別比較高的單位,人際關系其實也并沒有多復雜。
大家素質都比較高,彼此之間都客客氣氣的,相處非常融洽,至少表面上會客客氣氣的。只要你不表現得咄咄逼人,不要有太強的個性,大家相互之間還是很好相處的,最起碼比你跟社會上的人打交道要更舒服一些。
其實體制外的人際關系也不會比體制內簡單多少,如果你一廂情愿地以為體制內的人際關系就一定比體制外復雜,那也是一種錯誤的片面的認識。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如果連體制內的人際關系你都適應不了,受了一點委屈你就爆發(fā),動不動就跟領導和同事起沖突,你到了體制外,是分分鐘被炒魷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