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水滸傳》里塑造的一個性格復(fù)雜的英雄,血肉豐滿,真實可信。宋江對父母百般孝順,這對他來說是一貫的。即便是戴罪之身,在聽到父親身體不行的消息,便毅然決然要回家盡孝,完全不顧自身安危,也因此被官府抓去。
能坐上梁山的頭把交椅,僅有孝義和謙卑是不夠的,還得有過人的謀略。宋江也是飽讀詩書、文韜武略之人。在梁山,宋江求賢若渴,知人善任,平易待人以誠待人,講理有信。楊雄與石秀投奔梁山,晁蓋大怒,宋江卻引而不發(fā),等待晁蓋消氣之后才解釋,說不管什么身份只要有一技之長,都可以為梁山所用。宋江有出色的指揮才能,三打祝家莊、江州攻打無為軍、大敗劉夢龍、大敗高俅,剿滅方臘等等,都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
宋江最后決定招安。后人因此罵宋江沒出息,是個投降派,但是,想沒想過單憑梁山那些人馬和朝廷對峙,吃虧的是誰。朝廷軍隊再腐敗無能,梁山人馬也不是其對手啊,對抗的結(jié)局無非就是梁山好漢一個個被當(dāng)做賊寇被殺掉。再說,與朝廷對峙,天下必血流成河,社稷混亂,受難的還是百姓,我們現(xiàn)在說穩(wěn)定壓倒一切,宋江那個時候就懂這個道理。不管是為梁山好漢還是為社稷民生,詔安選擇沒錯,這不是英雄的韜略是什么?
(一)對家人的孝道
《水滸傳》里的宋江雖然是個復(fù)雜的人物形象,但如果單就孝義來說,他配得上這兩個字。宋江有兩個響亮的綽號:孝義黑三郎和及時雨。咱們就從這兩個綽號來分析一下宋江的孝和義。自古以來,人們都會把忠孝仁義作為衡量一個英雄的標(biāo)準(zhǔn),而孝更是體現(xiàn)了一個人道德水平的高低。宋江在孝這方面堪稱楷模。
其實宋江順天護(hù)國的招安思想,與其說源于他的功名利祿之心,不如說來自其老父宋太公的言傳身教。宋江去江州服刑路過梁山時,眾人邀請他上山,宋江一直秉承父訓(xùn),就是去坐牢,也不愿上山當(dāng)盜賊。體現(xiàn)了古人“從父”的孝道。不僅聽從父親的教誨,宋江對父親的孝還體現(xiàn)在他明知危險也要回去奔喪這件事兒上。
當(dāng)時剛打下清風(fēng)寨殺了黃文炳報仇雪恨,卻得石勇送家信告知父親病亡。宋江大哭,以頭撞墻,酒飯不進(jìn),連夜下山回去奔喪。須知此時的宋江已經(jīng)和盜賊一起殺了朝廷命官,是被嚴(yán)加通緝的重犯。單槍匹馬回去,后果可想而知。但宋江根本就沒做考慮,明知此去兇多吉少,但為了盡孝,毅然踏上回家的路。這是用生命盡孝,其心之誠,日月可鑒。同時也深刻詮釋了“孝義黑三郎”這個綽號的含義。
(二)對兄弟的義氣
“義”是宋江人物性格特點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人在江湖行走,講義氣尤為重要,宋江也正是因為講義氣才能集聚人心,受眾人推舉,成為“大哥”,順理成章坐上第一把交椅。曾經(jīng)舍身救晁蓋,在智取生辰綱事發(fā)后,晁蓋有難,宋江冒死送信,因此也贏得了晁蓋一眾的信任,成為宋江人生中尤其重要的一步,宋江為朋友兩肋插刀、舍生取義,也為他后來上梁山,受眾人推崇坐上第一把交椅積累了強(qiáng)大的人氣。
宋江仗義疏財也是人盡皆知,對兄弟慷慨解囊、解人之急、扶人之困,不少梁山好漢都曾接受過宋江的救濟(jì),比如武松、李達(dá)等人,他的這份樂于助人不僅贏得了受他幫助的兄弟的感激,同時也為宋江在梁山的事業(yè)贏得了很大的號召力,“呼保義及時雨”的大好名聲也是由此而來。宋江的仗義還表現(xiàn)在他的守信,宋江做事很少食言,為了兌現(xiàn)自己對他人的承諾,也是花盡心思,盡心盡力,如完成了把扈三娘嫁給王英的許諾,順理成章、合乎禮法,不僅使王英今后忠心耿耿,更是贏得了梁山好漢的人心。
(三)對朝廷的忠心
宋江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是表示對朝廷的忠心,為的是希望梁山泊義軍受朝廷招安。小說《水滸傳》里,晁蓋為首的梁山起義,是圍繞一個“義”字為核心思想的。晁蓋等人劫取了梁中書的不義之財十萬貫珍珠寶貝,反上梁山泊,共聚大義,是為了與大宋皇帝做個對頭。核心思想,是反貪官也反皇帝的。而宋江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就使起義的性質(zhì)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共聚大義,報效朝廷,為弟兄們謀得個封妻蔭子,以光宗耀祖。
宋江上了梁山,就豎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黃旗,宋江所謂替天行道的“天”,就是宋朝的皇帝。是替朝廷效力,鏟除奸佞。也就是說,宋江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與他的“替天行道”都是與他后來說的“盼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一脈相承的。宋江的做法就是為了被朝廷招安。為了招安他與晁蓋一直面和心不和,也受到武松、李逵、阮氏三雄等好漢的極力反對。為了招安他費盡心機(jī),硬逼盧俊義等上山以為臂助,他還不惜找宋徽宗的相好李師師表明心跡。
(一)與自己言行不符
《水滸傳》圍繞宋江“忠”和“義”的矛盾這一主線展開,宋江本人是山東鄆城縣的一名押司,作為政府官員,深諳法律,明知晁蓋劫走生辰綱所犯的罪行是滅九族的大罪,但卻知法犯法,嘴上說要效忠朝廷,但為了江湖義氣依然選擇放走晁蓋,他認(rèn)為自己主觀上并不是為了對抗朝廷,而是認(rèn)為生辰綱是不義之財,且晁蓋又是其與江湖中結(jié)交的義氣之士。一方面標(biāo)榜自己對朝廷的忠心,另一方面又為了江湖義氣知法犯法,實在矛盾。與此同時,宋江作為封建官府的官員,犯故意殺害罪殺害閻婆惜,他的動機(jī)就是為了掩蓋自己與梁山的關(guān)系,又與自己所標(biāo)榜的效忠朝廷、不對抗朝廷所矛盾。
(二)與領(lǐng)袖形象不符
僅以水滸傳來說,宋江是一個性格分裂的人。首先,宋江這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當(dāng)官,一直往上做公務(wù)員。宋江如若沒有發(fā)生殺害閻婆惜,他很有可能在縣衙做一輩子的押司,或者發(fā)展得好的話做個縣令甚至更高的職位,在他的人生字典中可能一輩子就這樣在政府的公職系統(tǒng)中安安分分地發(fā)展下去了,也不會發(fā)生有后面的一系列事情,這種設(shè)想也不是不無可能。那我們是何從得知的呢?
第一,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看似一字之差,實則意義不同,最初叫聚義堂是各路講義氣的英雄好漢聚在一起起義,而改成忠義堂,強(qiáng)調(diào)了“忠”,那么是對誰忠呢,這個“忠”顯然也是忠于北宋皇帝的封建皇權(quán),那么又為什么要強(qiáng)調(diào)“忠”,說明在宋江心中始終堅定不移地還是忠心,也就是對北宋朝廷的忠心。
第二,即使宋江上了梁山,他打出的旗幟是替天行道,那么這個天是誰?無疑還是北宋封建王朝的皇帝陛下。他認(rèn)為自己當(dāng)初是迫不得已才上的梁山,如果公職系統(tǒng)還能走下去,相信他絕不會走這條起義的道路,那他又何必他玩弄權(quán)術(shù),架空晁蓋,贏得眾心坐上第一把交椅你呢?在他內(nèi)心深處這條道路的選擇也無非是曲線救國,因為我們從后面宋江愿意接受朝廷的招安,并且不惜為之利用,替朝廷剿滅了田虎、王慶、方臘三股義軍,為朝廷掃除了障礙,這些都充分地說明宋江的愚忠。
因此,不論是他玩弄權(quán)謀、不擇手段,還是籠絡(luò)人心、黑白通吃,為自己贏得好名聲,他都是為實現(xiàn)自己再次走上仕途的理想目標(biāo)而鋪的路。而且還是踩在梁山兄弟們的尸體上,最終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安撫使的官帽。但高俅、童貫等人又豈能容他?耍個伎倆就要了他的命,直落個可嘆可悲的下場。
(三)與英雄形象不符
在宋江還是一個普通公務(wù)員的時候,他是位君子,此時他滿腔抱負(fù),堪稱在世的孟嘗君,不過說一句誅心之論,此時的宋江更像是在前期投資,不過溫柔認(rèn)為此時宋江肯定沒有謀劃到后期的上梁山,一切的轉(zhuǎn)折點都在生辰綱事件之后,才發(fā)生了質(zhì)的轉(zhuǎn)變,宋江開始籠絡(luò)鞏固自己的勢力;所以此時的宋江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仗義疏財,讓自己名揚四海。
在宋江被刺配江州之后,這是宋江的轉(zhuǎn)折點,也是宋江蛻變的關(guān)鍵節(jié)點,這個時候宋江依然對朝廷抱有一線希望,但是在最后法場馬上要被砍頭的時候他放棄了,他想到了另一個方法,那就是想要官,殺人放火受招安;從這里開始宋江就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小人。宋江小人的面孔,力量足了帶夠了人,這才上了梁山,然后晁蓋推送梁山之主,宋江假意不要,其實是怕眾多的人不服,但是后期卻一點一點把晁蓋架空,又提議招安把林沖氣走,林沖之所以在后期病亡,其中愿意一大部分來自宋江,因為他最信任的宋江哥哥阻止他殺了高俅那個老賊。所以這一個階段宋江是不折不扣的小人物。
宋江這個人物貫穿《水滸傳》全書,可以說整部著作都是圍繞他展開的,正是因為他對“忠”和“義”的不同做派以及矛盾之處,所以大家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爭議不斷,尤其是招安這一環(huán)節(jié)更是招人詬病。
(一)未上梁山時俠義作風(fēng)過濃
《水滸傳》中,作者對宋江的描寫既體現(xiàn)了忠,又表現(xiàn)了義。這就是作者給宋江的一個定義,“忠義”。當(dāng)然,整部書也是圍繞著宋江的忠與義的碰撞來寫的。
宋江這個人物在未上梁山之前,仗義疏財,宋江樂于助人也是人盡皆知,對兄弟慷慨解囊、解人之急、扶人之困,不少梁山好漢都曾接受過宋江的救濟(jì),比如武松、李達(dá)等人,他的這份樂于助人不僅贏得了受他幫助的兄弟的感激,同時也為宋江在梁山的事業(yè)贏得了很大的號召力,“及時雨”的大好名聲也是由此而來。但他的這個人物性格也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利的方面,如若不是當(dāng)時對閻婆惜的慷慨相助,閻婆惜也不會因為感恩戴德嫁給他,也就可能不會發(fā)生后面的悲劇。
(二)落草為寇時報國之心過重
縱觀中國古典小說的人物性格大多是從故事開頭就被交代得很清楚,直至小說結(jié)束都不會在性格上產(chǎn)生多大的變化。像施耐庵這樣的寫作手法,去形容宋江的復(fù)雜而漸變的人物性格,在當(dāng)時應(yīng)該是很難得的。比如說《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其奸雄性格確實復(fù)雜多變,但是從開始到結(jié)束并無變化,一直在意料之中的。再如《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他開始到結(jié)束性格變化也很大,但都是簡單性格,意料之中,起伏不大。與《水滸傳》中作者對宋江的描繪,均無法相比。古話常說:自古“忠”“義”難兩全,可在《水滸傳》中,對宋江的描繪既體現(xiàn)了義,又表現(xiàn)了忠。這就是作者給宋江的一個定義,“忠義”。當(dāng)然,整部書也是圍繞著宋江的忠與義的碰撞來寫的。
(三)朝廷對梁山并不感興趣但宋江“不解風(fēng)情”
正是由于招安對朝廷好處很多,招安后的盜匪往往能夠加官進(jìn)爵,后來招安就成了很多人升官發(fā)財?shù)慕輳?。?dāng)時,走上仕途的捷徑就是做盜匪,到了一定規(guī)模,朝廷就會來招安,招安不僅免除罪責(zé),還能夠封官。所以便有了“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的說法。最后,具有大宋特色的封建主義造反之路就這樣形成了——“造反——招安——做官”。這么說,有可能做了很多年公務(wù)員的宋江看到自己升職無望,出此下策上得梁山。宋江招安和朝廷腐敗是沒有任何關(guān)系的,如果朝廷不腐敗,宋江多半是被剿滅的,根本沒有條件和朝廷談?wù)邪?
宋江的命運,貌似是從怒殺閻婆惜開始改變的,原著中的閻婆惜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但是奇怪的是近幾年這個婆娘居然被一群人大肆洗白,令人費解,我們明年見。
祝大家新的一年繼續(xù)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