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慢性咽喉炎
作者:朱致恢(網名:白衣圣使)電話:0797—6792849
單位:江西省南康市蓉江街辦西華村朱致恢衛(wèi)生所
聲明:同意網友轉載但要注明出處,請尊重作者。
慢性咽炎喉炎是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干燥性咽喉炎、萎縮性咽喉炎的統(tǒng)稱,是現代醫(yī)學病名,因慢性咽炎與慢性喉炎臨床難以區(qū)分且故統(tǒng)稱為慢性咽喉炎,總之泛指咽喉部的各種慢性炎癥病變。本病中醫(yī)則稱之為虛火喉痹,其臨床表現為:1、咽喉干燥;2、咽喉疼痛;3、咽喉癢感;4、咽喉燒灼感;5、咽喉清噪(咽部稠厚而粘性如膠的分泌物增多,而且附麗于粘膜難以咯去,于是患者經常須作吭、喀等動作來想把它排除);6、咽喉異物感;7、聲音嘶?。谎屎砀稍镂s;9、咽扁桃體腫大等臨床特征。
本病慢性經過,有的患者僅一個癥狀數十年伴隨終身,如咽喉異物感,因癥狀大多能夠耐受而使得患者不重視治療,往往因外感或飲食不當而誘發(fā)急性炎癥而臨床癥狀加重而就診,因反復感染慢性炎癥持續(xù)存在而刺激咽組織而使得咽扁桃體炎、咽扁桃體炎肥大,咽扁桃體炎肥大周圍膿腫等疾病,現當下的治療中醫(yī)萎縮,西醫(yī)先鋒,主要是以抗茵消炎為主的治療,其結果是,臨床急性炎證癥狀暫時消失,慢性炎癥持續(xù)存在,更有甚者臨床癥狀都不能控制,有的患者因咽扁桃體反復感染,腫大,迫于無柰而手術切除,大部份患者切除后慢性咽喉炎的癥狀持續(xù)存在,使得患者在疾病上,精神上,經濟上遭受重重的打擊。
本病西醫(yī)治療把目光盯住于咽喉局部,輕視整體對局部疾病的影響,中醫(yī)對這種治病思路《靈樞·九針十二原》稱之為“粗守形”的醫(yī)術、醫(yī)生。有關咽喉的生理現象在中醫(yī)里是怎樣認識的?現搞錄于《靈樞.經脈》有關論述:
手太陰肺經《靈樞.經脈》云:“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液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nbsp;
從這段經文可知咽喉在生理上與“肺系”關系密切,同時肺絡大腸與大腸互為表里,大腸有病變必影響到肺系(氣管)喉嚨。
足太陰脾經《靈樞.經脈》云:脾足太陰之脈,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后,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后,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 ,散舌下。 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從這段經文可知,足太陰經屬脾絡胃,經脈循行經過舌、咽(食道)、聯系心臟。說明咽喉與脾的生理關系密切。
手少陰心經《靈樞.經脈》云:“心手少陰之脈,起于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 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 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后廉,行太陰、心主之后,下肘內,循臂內后廉,抵掌后銳骨之端,入掌內后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span>
從這段經文可知,手少陰屬心絡小腸,經脈循行經過于心系,咽(食道),目系,肺臟。說明咽與心經在生理上相互聯系。
足少陰腎經《靈樞.經脈》云:“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后,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腘內廉, 上股骨內后廉, 貫脊屬腎,絡膀胱。 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肺中,循喉嚨,挾舌本。”
從這段經文可知,足少陰屬腎絡膀胱,經脈循行經過舌,喉嚨,并聯系著肝、肺、心、脊髓。可見咽、喉、舌與腎的生理關系至為密切。
足厥陰肝經《靈樞.經脈》云:》:“肝足厥陰之脈,起于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附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后,上腘內廉,循股陰,入毛中,環(huán)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huán)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span>
從這段經文可知,足厥陰經屬肝、絡膽,聯系脾胃,經脈循行經過生殖器、喉嚨、頦顙(咽峽部)、目系、頰里、唇內,也說明了咽喉與肝的生理關系密切相關。
綜合以上《靈樞.經脈》的有關論述,心、肝、脾、肺、腎五臟,通過手少陰心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足少陰腎經直接與咽喉相聯系,同時還通過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相表里;足厥陰肝與足少陽膽相表里;足太陰脾與足陽明胃相表里;手太陰肺與手陽明大腸相表里;足少陰腎與足太陽膀胱相表里,如此咽喉通過經絡作用與五臟直接相聯系,六腑通過表里關系間接與咽喉相聯系,一般而言陽經六腑導致的病變病位淺,病情輕,病勢大多熱化,實證居多,故病易治;陰經五臟導致的疾病病位深,病情重,病勢大多寒化或虛熱而虛證居多,或虛實挾雜,病難速愈。
本病非常適合于中醫(yī)治療,只要辨證準療效也很確切,只可惜現中醫(yī)界大多不大辨證,基本上是套病套方套藥,理論水平停滯于教材上,其治法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清熱化痰,養(yǎng)陰清熱,如此病在三陰或三陽不辨,病在臟在腑不別,如此陰陽不明,豈能獲效?清代醫(yī)家鄭欽安在其著的《醫(yī)理真?zhèn)鳌分姓f:“醫(yī)學一途,不難于用藥,而難于識癥,亦不難于識癥,而難于識陰陽,陰陽化生五行,其中消長盈虛,發(fā)為疾病。萬變萬化,豈易窺測!診候之際,尤多似是而非之處,辨察不明,用藥鮮有不誤人者也?!睆闹锌芍鳛楸孀C識陰陽的重要性。清. 喻嘉言在其著《醫(yī)門法律》中說:“凡治病不明臟腑經絡,開口動手便錯”可見,臨床辨證,諳熟臟腑經絡是何等的重要,惜世風日下,治病大多套方套藥!
關于本病的治療據個人的經驗介紹如下:
案例1、慢性咽炎:肺腎陰虛證
郭忠文:慢性咽喉炎
男,18歲。南康市龍回鎮(zhèn)李村新田人,現就讀南康市二中。初診:10年3月2日
其父:郭太福13807971741
病情概要:咽扁桃體腫大于2007年摘除,術后咽喉不適至今,現聲音嘶啞,咽喉干燥不適似有物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脈浮無力。證屬肺陰虛損,風痰阻蘊咽,治當養(yǎng)陰潤肺,祛風化痰。
R:
桑 葉15g 北沙參30g 麥冬12g 升麻12g 桔梗12g 浙貝20g
大力子15g 菊 花12g 荊芥10g 防風12g
共3劑,水煎服、日服1劑。
二診:2010年3月21日星期日
咽喉不適好轉,但感吸氣性呼吸困難,咽干,聲音不清亮,苔白,脈浮無力。證屬肺腎氣虛,津不上承濡養(yǎng)咽喉所致。
R:
黨參30g 黃芪50g 山 藥20g 桔 梗12g 茯苓20g 炙甘草15g
升麻12g 浙貝20g 五味子10g 北沙參20g 薄荷10g 棗 皮20g
共7劑,水煎服、日服1劑。
三診: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
明顯療效。咽喉如似物阻消失,語音清亮,精神較佳,繼前法加味治之。
R:
黨參30g 黃芪50g 山 藥20g 桔 梗12g 茯苓20g 炙甘草15g
升麻12g 浙貝20g 五味子10g 北沙參20g 薄荷10g 棗 皮20g
附片20g
共7劑,水煎服。
本案是臨床最常見的證形,在第一診時診為肺陰虛損證,忽略了吸氣困難一癥,故診為肺陰虛損證,因原則大方向沒錯故一診時小效,二診時抓住吸氣困難一癥腎氣虛主癥,故而診為肺腎氣虛證,因辨證更正確故顯效,三診時不適癥狀完全消失,語音清亮,精神充足,為了鞏固療效以圖遠效繼服三劑并加附片20克以圖陽生陰長之義,即前賢謂之“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之義。后患者父介紹他人來診告知,現康復一切良好,多年久治不愈的扁桃體腫大因反復感染而切除,切除后仍病不除,病家感嘆地說:“如早遇上朱醫(yī)生,咽扁桃體就不應切除了”。
案例2:咽扁桃體腫大
患者姓名:吉玲莉 性別:女 年齡:21歲 初診:2005年1月27日
職 業(yè):教 師 住址:南康市唐江鎮(zhèn)紅旗小學 電話:13576658390
主 訴:間隙性咽喉干澀狀疼痛8年,劇痛1天。
現病史:八年前咽喉腫痛反復發(fā)作至今,癥狀逐年加重,多年來經多處醫(yī)院檢查為:咽扁桃體腫大。雖經多處治療無遠期療效,其檢查、治療、用藥等情況無據可查。
既往史:自幼年時體弱多病,素易感冒,但未尚患某特異性病變。
月經史:初潮13歲。 經期4天。 經量中等。 經色鮮紅。 經質中、少量血塊。周期28—30天。 經期不適癥狀有煩燥、腹脹。 未次:2005年1月14日。
檢 查:咽扁桃體腫大如拇指大,兩側扁桃體腫大所相間距約0.8cm,其質粗糙不平,色紫而白紋相間。舌質干,苔薄微黃,脈弦細數無力。
診 斷:慢性扁桃體炎急性發(fā)作。 中醫(yī):乳蛾。
辯 證:風熱上擾,痰瘀凝結。
治 法:疏風清熱,化痰活血。
R:
銀 花15g 連 翹15g 荊 芥12g 防 風13g 蔓荊子12g
桃 仁12g 山豆根15g 姜 蟲12g 法半夏15g 陳 皮10g
紅 花12g 當歸尾12g
共二劑。用 法:凈水煎服,每劑煎三次,日服三次。
二 診:2005年1月29日
咽痛癥狀消失,但咽喉仍干燥不適,舌脈無明顯變化,現仍以上法出入。
辯 證:脾肺陰虛,風痰瘀交結為患。
治 法:養(yǎng)陰清熱,祛風化痰活血。
R:
北沙參20g 太子參15g 黨 參20g 黃 芪30g 生 地12g
赤 芍12g 丹 皮15g 浙 貝15g 荊 芥12g 防 風12g
紅 花12g 桃 仁12g
共三劑。用法同上。
四 診:2005年2月22日
咽癢咽痛癥狀完全消失,現仍有咽喉干燥不適感但癥狀較前為輕。察其舌,質淡苔薄白,脈浮滑無力。
辯 證:脾肺氣虛,痰瘀阻竅。
治 法:培土生金,宣肺化痰,祛瘀開竊。
R:
北沙參15g 牛蒡子15g 桃 仁12g 黨 參30g 浙 貝15g
川 芎12g 白 術15g 荊 芥12g 當歸尾15g 茯 苓15g
防 風12g 桔 梗10g 炙甘草10g 紅 花12g
共三劑 。用法同上。
外用藥:
硇 砂1.5g 人中白1.5g 蟾 酥1.5g 瓦 松3g 瓦 苔3g
上五味如法炮制后再加入下四味共研磨極細未:
麝 香0.2g 血 吉3g 冰 片1g 牛 黃1g
用 法:用玻璃管或紙筒(約0.8cm直經)取少許藥粉于臨睡前吹入扁桃體上,要求均勻分布于扁桃體四周至與好組織交界處,遍及好組織處也無訪。
上內服藥加減出入及外用藥治療至十二診:2006年1月23日
經上治療停藥至今約九月,在這段時間再未出現咽喉疼痛、干燥難耐癥狀,咽扁桃體腫消,冬春交替之季偶爾感冒也只是一般的上感癥狀。因患者體質較差,曾服用了些益氣養(yǎng)血之劑全身狀況有所改觀,但尚嫌不足,為圖遠效續(xù)以丸藥。
R:
熟 地180g 棗 皮180g 枸 杞100g 當 歸 9 0g 白 芍90g
桂 枝 6 0g 阿 膠120g 白 術 9 0g 山 藥120g 川 芎60g
鹿 膠250g 黃 芪200g 黨 參180g 茯 苓9 0g
共研細未,練蜜為丸,每服15克,日服三次。
治療此例患者的回憶,2005年初該患者因扁桃體炎到我處就診,訴說在讀大學時就經常咽因扁桃體炎而就診醫(yī)院輸液治療,至今仍常常反復感染咽喉干澀疼痛,正準備去做手術切除,其父意請中醫(yī)試試看,大概是緣份吧,我從未完全治愈過此病,我深切知道此病不易治,不是短期內所能治愈,一則病人求愈心切擔心半途而費而白費醫(yī)者心血,一則感到十分費精神而不愿去努力。然而面對年青教師斌斌有禮而誠信于我,我也不知覺的象自己的女兒樣努力著,因此,經努力醫(yī)患雙方配合前后斷續(xù)的一年余治療得以成功?,F歷巳五年未再發(fā)作身體健康。
案例3、慢性咽喉炎: 痰濕郁阻證
患者姓名:陳安金 性別:男 年齡:60歲 就診日期:2008年7月20日
家庭住址:蓉江街辦橋口村上壩組 電話:6640864 6640487
主 訴:反復發(fā)作咽喉不適5年。
現病史:多年來咽喉不適每遇感冒后誘發(fā)癥狀加重,并發(fā)咳嗽等癥狀,前醫(yī)謂支氣管炎,爾后則咽喉似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F上術癥狀如前而加重,察其舌,苔膩色白,脈滑。
辨證:痰濕郁阻,咽喉不利。 治法:燥濕化痰利咽。
R:
法夏15g 厚樸12g 茯苓20g 白術20g 桂 枝10g 射干12g
杏仁12g 陳皮12g 枳實15g 桔梗12g 生甘草12g
共2劑,水煎服。(極效、7月26日介紹其孫、外甥等3人來診得知。)
案例4、慢性咽喉炎:少陰虛寒,陽虛上僭證
姓名:張娟、女、24歲,家住南康市社會停車場,系贛南師院學生。電話:15979755996
初診2009年1月7日星期三
主訴:咽喉異物感并干燥不適10年。
現上述癥狀又作,四肢冷,精神欠充,舌淡苔白,脈沉遲弱。此少陰虛寒,陽虛上僭,氣不布津,咽喉失濡故爾。治當溫潛腎陽,益氣生津為治。
R:
明附片20g 干姜15g 肉 桂10g 炙甘草15g 砂仁20g 西洋參10g
黃 柏15g 黃芪50g 桔 梗12g 升 麻12g
共三劑,水煎服,日服一劑。
二診:2009年1月10日星期六
經治后上述癥狀明顯減輕,舌脈如前?,F仍以前法出入為治。
R:
明附片30g 干 姜15g 肉 桂10g 炙甘草15g 砂仁20g
西洋參12g 黃 柏15g 炙黃芪50g 桔 梗12g 升麻12g
阿 膠20g
共三劑,水煎服,日服一劑。
三診:2009年1月13日星期二
又較前好轉,精神明顯更好,肢溫復。
R:
明附片40g 干 姜15g 肉 桂10g 炙甘草15g 砂仁20g
西洋參12g 黃 柏15g 炙黃芪50g 桔 梗12g 升麻12g
阿 膠20g
共三劑,水煎服,日服一劑。
2009年1月17日星期六
不適癥狀消失,一切良好,為圖遠效續(xù)方如下。
R:
明附片30g 干 姜15g 肉 桂10g 炙甘草15g 砂仁15g
西洋參15g 黃 柏15g 炙黃芪50g 桔 梗12g 升麻12g
浙 貝15g 粉 葛30g
共三劑,水煎服,日服一劑。
本案患者如按現行中醫(yī)院校教材《內科學》或《咽喉科學》的理論來所謂的辨證論治,或套病套方套藥是肯定治不好的,如本案有咽喉干燥癥狀便會謂之陰虛,殊不知咽喉干燥之由,按:此咽喉干燥是陰盛腎陽虛上僭于咽喉灼津,另方面,腎陽虛氣化不及,津液失布,咽喉失濡,因此,咽喉干燥的本質是腎陽虛所致。清.鄭欽安在其著《醫(yī)理真?zhèn)鳌妨R哪些草管人命的醫(yī)生說:“乃市醫(yī)一見虛火上沖等癥,并不察所以然之要,開口滋陰降火,自謂得其把握,獨不思本原陰盛(指腎水旺)陽虛(指君火弱),今不扶其陽,而更滋其陰,實不啻雪上加霜,非醫(yī)中之庸手乎!”我認為病名是未,疾病的性質是本,認識疾病本質才是論治選方用藥的前提。
關于本病簡述于此,我想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高明多多指點,寫此文我毫無保守地介紹自己的經驗和學術思想,其本義是濟世活人,希望中醫(yī)界的中醫(yī)主任醫(yī)師、主治醫(yī)師們能夠真正地運用中醫(yī)中藥治病,別為了眼前利益搞大輸液欺詐病人,要知違心地開藥是不道德的。也希望如果此文對中醫(yī)同仁有幫助能多治好些病人哪是我最大的希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