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荀子·子道》譯注
《荀子·子道》
[題解]
本篇開始幾段論及孝道,所以以“子道”為篇名。但本篇并不限于論述孝道,它也記載了孔子及其學(xué)生對(duì)其他方面的問題所發(fā)表的言論。
[原文]
29.1 入孝出弟(1),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禮安,言以類使(2),則儒道畢矣;雖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注釋]
(1)弟(t@替):同“悌”。(2)類:見 1.14 注(1)。
[譯文]
在家孝敬父母,出外敬愛兄長,這是人的小德。對(duì)上順從,對(duì)下厚道,這是人的中德。順從正道而不順從君主,順從道義而不順從父親,這是人的大德。至于那志向根據(jù)禮義來安排,說話根據(jù)法度來措辭,那么儒家之道也就完備了;即使是舜,也不能在這上面有絲毫的增益了。
[原文]
29.2 孝子所以不從命有三: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安;孝子不從命乃衷(1)。從命,則親辱;不從命,則親榮;孝子不從命乃義。從命,則禽獸;不從命,則修飾(2);孝子不從命乃敬。故可以從而不從,是不子也;未可以從而從,是不衷也。明于從不從之義,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愨以慎行之,則可謂大孝矣。傳曰:“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贝酥^也。故勞苦彫萃而能無失其敬(3),災(zāi)禍患難而能無失其義,則不幸不順見惡而能無失其愛,非仁人莫能行。《詩》曰(4):“孝子不匱?!贝酥^也。
[注釋]
(1)衷:通“忠”。(2)飾:見 12.3 注(13)。(3)彫萃:通“凋悴”,憔悴。(4)引詩見《詩·大
雅·既醉》。
[譯文]
孝子不服從命令的原因有三種:服從命令,父母親就會(huì)危險(xiǎn);不服從命令,父母親就安全;那么孝子不服從命令就是忠誠。服從命令,父母親就會(huì)受到恥辱;不服從命令,父母親就光榮,那么孝子不服從命令就是奉行道義。服從命令,就行為像禽獸一樣野蠻;不服從命令,就富有修養(yǎng)而端正;那么孝子不服從命令就是恭敬。所以可以服從而不服從,這是不盡孝子之道;不可以服從而服從,這是不忠于父母。明白了這服從或不服從的道理,并且能做到恭敬尊重、忠誠守信、正直老實(shí)地來謹(jǐn)慎實(shí)行它,就可以稱之為大孝了。古書上說:“順從正道而不順從君主,順從道義而不順從父親?!闭f的就是這個(gè)道理。所以勞苦憔悴時(shí)能夠不喪失對(duì)父母的恭敬,遭到災(zāi)禍患難時(shí)能夠不喪失對(duì)父母應(yīng)盡的道義,即使不幸地因?yàn)楹透改覆豁樁桓改冈鲪簳r(shí)仍能不喪失對(duì)父母的愛,如果不是仁德之人是不能做到的?!对姟吩疲骸靶⒆又o窮盡。”說的就是這個(gè)道理。
[原文]
29.3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1):“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孔子不對(duì)(2)。
孔子趨出,以語子貢曰(3):“鄉(xiāng)者(4),君問丘也,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而丘不對(duì),賜以為何如?”
子貢曰:“子從父命,孝矣;臣從君命,貞矣。夫子有奚對(duì)焉(5)?”
孔子曰:“小人哉,賜不識(shí)也!昔萬乘之國有爭臣四人(6),則封疆不削;千乘之國有爭臣三人,則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爭臣二人,則宗廟不毀(7)。父有爭子,不行無札;士有爭友,不為不義。故子從父,奚子孝?臣從君,奚臣貞?審其所以從之之謂孝、之謂貞也?!?div style="height:15px;">
[注釋]
(1)魯哀公:名蔣,公元前 494~前 467 年在位。(2)孔子不對(duì):孔子不同意魯哀公的意思,但又不敢直斥哀公,所以不對(duì)。(3)子貢:見 30.4 注(1)。(4)鄉(xiāng):通“曏”(xi3ng 響)。(5)有:通“又”。(6)爭(zh8ng 正):通“諍”。(7)宗廟:祭祀祖先的地方。在古代,它與“社稷”一樣,象征著政權(quán)。
[譯文]
魯哀公問孔子說:“兒子服從父親的命令,就是孝順嗎?臣子服從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貞嗎?”問了三次,孔子不回答。
孔子小步快走而出,把這件事告訴給子貢說:“剛才,國君問我,說:'兒子服從父親的命令,就是孝順嗎?臣子服從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貞嗎?’問了三次而我不回答,你認(rèn)為怎樣?”
子貢說:“兒子服從父親的命令,就是孝順了;臣子服從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貞了。先生又能怎樣回答他呢?”
孔子說:“真是個(gè)小人,你不懂??!從前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有了諍諫之臣四個(gè),那么疆界就不會(huì)被割削;擁有千輛兵車的小國有了諍諫之臣三個(gè),那么國家政權(quán)就不會(huì)危險(xiǎn);擁有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有了諍諫之臣兩個(gè),那么宗廟就不會(huì)毀滅。父親有了諍諫的兒子,就不會(huì)做不合禮制的事;士人有了諍諫的朋友,就不會(huì)做不合道義的事。所以兒子一味聽從父親,怎能說這兒子是孝順?臣子一味聽從君主,怎能說這臣子是忠貞?弄清楚了聽從的是什么才可以叫做孝順、叫做忠貞?!?div style="height:15px;">
[原文]
29.4 子路問于孔子曰(1):“有人于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2) ,以養(yǎng)其親,然而無孝之名,何也?”
孔子曰:“意者身不敬與!辭不遜與!色不順與!古之人有言曰:'衣與繆與(3),不女聊?!褓砼d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yǎng)其親,無此三者,則何為頁無孝之名也(4)?意者所友非仁人邪(5)!”
孔子曰:“由,志之!吾語女。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力也,勢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6),友之過也。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為而無孝之名也?”
[注釋]
(1)子路:見 27.75 注(2)。(2)胼胝(pi2nzh9 駢之):手腳上的老繭。(3)衣(y@義):給……穿衣。與:同“歟”??姡和ā胺c”(l)陸)、“稑”,后種先熟的谷類?;蛲ā磅病保╨2o 勞),汁滓混合的酒。這里用作使動(dòng)詞,表示“給……吃飯”或“給……喝酒”。衣與繆與:與“耕耘樹藝”“以養(yǎng)其親”相應(yīng),指供給衣食。(4)《集解》“何”下有“以”字,據(jù)《韓詩外傳》卷九第四章刪。
(5)《集解》無“意者所友非仁人邪”,據(jù)《韓詩外傳》卷九第四章補(bǔ)。(6)章:通“彰”。
[譯文]
子路問孔子說:“這里有個(gè)人,早起晚睡,耕地鋤草栽植播種,手腳都磨出了老繭,以此來贍養(yǎng)自己的父母,卻沒有孝順的名聲,為什么呢?”
孔子說:“想來大概是他舉止不恭敬吧!是他說話不謙虛吧!是他臉色不溫順吧!古代的人有句話說:'給我穿啊給我吃啊,若不恭敬就不靠你。’現(xiàn)在這個(gè)人早起晚睡,耕地鋤草栽植播種,手腳都磨出了老繭,以此來贍養(yǎng)自己的父母,如果沒有舉止不恭敬、說話不謙虛、臉色不溫順這三種行為,那為什么會(huì)沒有孝順的名聲呢?想來大概是他所交的朋友不是個(gè)仁德之人吧!”
孔子又說:“仲由,記住吧!我告訴你。即使有了全國聞名的大力士的力氣,也不能自己舉起自己的身體,這不是沒有力氣,而是客觀情勢不許可?;氐郊抑衅返虏恍摒B(yǎng),是自己的罪過;在外名聲不顯揚(yáng),是朋友的罪過。所以君子在家就使自己的品行忠誠厚道,出外就和賢能的人交朋友,怎么會(huì)沒有孝順的名聲呢?”
[原文]
29.5 子路問于孔子曰:“魯大夫練而床(1),禮邪?”孔子曰:“吾不知也?!?div style="height:15px;">
子路出,謂子貢曰:“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2)?!弊迂曉唬骸芭螁栐??”子路曰:“由問:'魯大夫練而床,禮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弊迂曉唬骸拔釋榕畣栔!?div style="height:15px;">
子貢問曰:“練而床,禮邪?”孔子曰:“非禮也?!?div style="height:15px;">子貢出,謂子路曰:“女謂夫子為有所不知乎?夫子徒無所不知。女問非也。禮,居是邑,不非其大夫?!?div style="height:15px;">[注釋]
(1)練:白色的熟絹,古人用作為喪服,此指服練的小祥之祭(楊倞說)。古代父母死后一周年進(jìn)行祭祀,稱為小祥。舉行小祥這種祭禮的主人頭上要戴練,所以把小祥的祭禮稱為練。參見《周禮·春官·大?!贰案毒毾椤辟Z公彥疏。據(jù)古代禮制,舉行小祥之祭時(shí),主人住在涂刷過白土的簡陋房屋中,只睡席而不能睡床,要到父母死后二十七個(gè)月(一說二十五個(gè)月)除去喪服后才能睡床。參見《禮記·間傳》。(2)徒:猶“獨(dú)”,偏偏。一說猶“乃”,卻。
[譯文]
子路問孔子說:“魯國的大夫披戴白色熟絹為父母進(jìn)行周年祭祀時(shí)睡床,合乎禮嗎?”孔子說:“我不知道。”
子路出來后,對(duì)子貢說:“我以為先生沒有什么不知道,先生卻偏偏有不知道的?!弊迂曊f:“你問了什么呢?”子路說:“我問:'魯國的大夫披戴白色熟絹為父母進(jìn)行周年祭祀時(shí)睡床,合乎禮嗎?’先生說:'我不知道?!弊迂曊f:“我將給你去問問這件事?!?div style="height:15px;">子貢問孔子說:“披戴白色熟絹為父母進(jìn)行周年祭祀時(shí)睡床,合乎禮嗎?”孔子說:“不合禮。”
子貢出來,對(duì)子路說:“你說先生有不知道的事嗎?先生卻偏偏沒有什么不知道的。你問得不對(duì)啊。根據(jù)禮制,住在這個(gè)城邑,就不非議管轄這城邑的大夫?!?div style="height:15px;">[原文]
29.6 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1),何也?昔者江出于岷山(2),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3),不避風(fēng),則不可涉也,非維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女矣?由!”
子路趨而出,改服而入,蓋猶若也(4)??鬃釉唬骸爸局∥嵴Z女。奮于
言者華(5),奮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6),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jiǎng)t知,行至則仁。既知且仁,夫惡有不足矣哉?”
[注釋]
(1)裾裾(j&居):衣服的前襟叫“裾”,“裾裾”與下文“猶若”相對(duì),形容穿著整齊的樣子。(2)岷山:古代所說的岷山包括現(xiàn)在的岷山山脈(在今四川松潘縣北)與巴山山脈(在今長江三峽西北),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岷江、嘉陵江的發(fā)源地。古人則認(rèn)為是長江的發(fā)源地。(3)放:通“方”,即后世之“傍”字,互相依附、并在一起的意思。(4)若:相當(dāng)于“然”。猶若:見 18.7 注(6)。(5)奮:與 22.8 所說的“奮矜”義同。華:通“嘩”,浮夸。(6)色:臉色。這里作狀語。而:猶“其”。
[譯文]
子路穿戴整齊后去見孔子,孔子說:“仲由,這樣衣冠楚楚的,為什么呢?從前長江發(fā)源于岷山,它開始流出來的時(shí)候,源頭小得只可以浮起酒杯,等到它流到長江的渡口時(shí),如果不把船并在一起,不避開大風(fēng),就不能橫渡過去了,這不是因?yàn)橄掠嗡蟮木壒拭矗楷F(xiàn)在你衣服已經(jīng)穿得很莊重,臉上又神氣十足,那么天下將有誰肯規(guī)勸你呢?仲由!”
子路小步快走而出,換了衣服再進(jìn)去,不外乎穿得很寬松的樣子??鬃诱f:“記??!我告訴你。在說話方面趾高氣揚(yáng)的人夸夸其談,在行動(dòng)方面趾高氣揚(yáng)的人自我炫耀。從臉色上就能知道他有才能的人,是小人啊。所以君子知道了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是說話的要領(lǐng);會(huì)做的就說會(huì)做,不會(huì)的就說不會(huì),這是行動(dòng)的最高準(zhǔn)則。說話合乎這要領(lǐng)就是明智,行動(dòng)合乎這準(zhǔn)則就是仁德。既明智又有仁德,哪里還有不足之處了呢?”
[原文]
29.7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duì)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弊釉唬骸翱芍^士矣?!?div style="height:15px;">子貢入。子曰:“賜!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弊迂晫?duì)曰:“知者知人,仁者愛人?!弊釉唬骸翱芍^士君子矣(1)?!?div style="height:15px;">顏淵入(2)。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顏淵對(duì)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弊釉唬骸翱芍^明君子矣?!?div style="height:15px;">[注釋]
(1)士君子,見 4.5 注(1)。(2)顏淵:見 27.116 注(3)。
[譯文]
子路進(jìn)來。孔子說:“仲由!明智的人是怎樣的?仁德的人是怎樣的?”子路回答說:“明智的人能使別人了解自己,仁德的人能使別人愛護(hù)自己?!笨鬃诱f:“你可以稱為士人了?!?div style="height:15px;">子貢進(jìn)來??鬃诱f:“端木賜!明智的人是怎樣的?仁德的人是怎樣的?”子貢回答說:“明智的人能了解別人,仁德的人能愛護(hù)別人?!笨鬃诱f:“你可以稱為士君子了?!?div style="height:15px;">顏淵進(jìn)來。孔子說:“顏回!明智的人是怎樣的?仁德的人是怎樣的?”顏淵回答說:“明智的人有自知之明,仁德的人能自尊自愛?!笨鬃诱f:“你可以稱為賢明君子了?!?div style="height:15px;">[原文]
29.8 子路問于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則樂其意;既已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div style="height:15px;">[譯文]
子路問孔子說:“君子也有憂慮嗎?”孔子說:“君子,在他還沒有得到職位時(shí),就會(huì)為自己的抱負(fù)而感到高興;已經(jīng)得到了職位之后,又會(huì)為自己的政績而感到高興。因此有一輩子的快樂,而沒有一天的憂慮。小人嘛,當(dāng)他還沒有得到職位的時(shí)候,就擔(dān)憂得不到;已經(jīng)得到了職位之后,又怕失去它。因此有一輩子的憂慮,而沒有一天的快樂。”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國學(xué)釋義之:《荀子》子道篇 譯文(29)
文言名句集錦
孔子集語(帶譯文)
一本《論語》就是一本養(yǎng)生奇書
《學(xué)而》草稿
為什么孔子不能得到重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hào)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hào)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