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過鋪站站房(拍攝:楊天策)
雨過鋪站(拍攝:張亦航)
停在套軌上的東風5(拍攝:張亦航)
雨過鋪站內(nèi)的米軌貨車(拍攝:張亦航)
抵達雨過鋪站的“小火車”(拍攝:張亦航)
雨過鋪站貨場(拍攝:張亦航)
站臺上走過的苗族婦女(拍攝:張亦航)
雨過鋪站規(guī)模雖大,卻并不在滇越鐵路上,而是在另外兩條米軌——蒙寶鐵路和草官鐵路的交匯處。蒙寶線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個碧石鐵路,這條鐵路采用比米軌還要窄得多的600毫米軌距“寸軌”,1921年個舊至碧色寨段建竣工投用,1936年全線建成開通。1969年,鐵道部將個碧石鐵路蒙自經(jīng)雞街至石屏段由“寸軌”擴建為米軌,并自石屏向西展筑10公里至寶秀。同時,蒙自至碧色寨的線路被拆除,個碧石鐵路蒙自至寶秀段改稱“蒙寶鐵路”,全長142公里,共設25個車站。雞街至個舊的34公里“寸軌”被保留下來,與米軌在雞街站換裝,直至1990年廢棄。
麥沖橋(拍攝:王瑞)
麻栗樹展線(拍攝:王瑞)
江水地站(拍攝:王瑞)
南營寨站(拍攝:王瑞)
南營寨站站牌,可見米軌大規(guī)模撤站后,雨過鋪至建水之間只剩下南營寨站(拍攝:王瑞)
沿途風光(拍攝:王瑞)
蒙寶線的起點蒙自站,位于今天蒙自市區(qū)的汽車北站附近。2013年,隨著準軌昆玉河鐵路,又稱“新昆河鐵路”玉溪自蒙自段建成通車,蒙寶鐵路全線停運,米軌蒙自站也隨之封存。昆玉河鐵路在蒙自郊外,老蒙自站西側(cè)約3公里處,設立了新的準軌蒙自站。更早的時候,2010年,石屏至寶秀段就已停運。2015年,隨著大屯錫礦的枯竭,草官線雨過鋪至官家山區(qū)段停用。
然而,昆玉河鐵路的開通雖然直接導致了蒙寶線的停運,并因貨物分流,使得滇越鐵路北段的運量驟減,卻意外的帶來了草官線草壩至雨過鋪區(qū)段的繁榮。為實現(xiàn)米軌和準軌間的貨物換裝,繼而經(jīng)滇越鐵路與同樣采用米軌的越南鐵路網(wǎng)實現(xiàn)國際貨物聯(lián)運,準軌蒙自北站與雨過鋪站之間新修了一條2公里長的聯(lián)絡線。因蒙寶線從雨過鋪站遷出后恰恰在蒙自北站西端下穿昆玉河鐵路,故聯(lián)絡線之間利用原蒙寶線的路基改建為米軌和準軌組成的套軌。準軌運來的貨物在雨果鋪站裝入米軌貨車,沿草官線和滇越鐵路送至開遠站北場,再沿滇越鐵路南下發(fā)往越南。雨過鋪至開遠的列車增至每天十余趟,滇越鐵路南段也因此復興,從最蕭條時期的每星期一趟列車變?yōu)槊刻靸蓪ω涇?。之前是東風5,如今是東風8B和HXN5負責蒙自北站和雨過鋪站間的調(diào)車和小運轉(zhuǎn)作業(yè)。
雨過鋪站內(nèi)的東方紅21和東風5(拍攝:張亦航)
米軌和準軌并存(拍攝:張亦航)
上跨草官線的昆玉河鐵路(拍攝:張亦航)
草壩站位于蒙自市草壩鎮(zhèn),距開遠30公里,中間隔著險峻的玉林山。草壩站有4股道,在米軌中算是規(guī)模較大的車站。做為草官線和滇越鐵路的交匯點,每天除了開遠經(jīng)臘哈地至山腰的2對直通貨車外,多數(shù)貨車都是經(jīng)該站駛向雨過鋪的。因需翻越玉林山,開遠過來的列車,編組稍長就得雙機牽引,在草壩停車摘掛補機。草官線沿途地勢平坦,單機東方紅21牽引就足夠了。
草壩站(拍攝:張亦航)
草壩站調(diào)車的東方紅21(拍攝:張亦航)
如今,紅河州曾經(jīng)龐大、密集的米軌鐵路網(wǎng)已成強弩之末,除草官線草壩至官家山這11公里仍在正常使用,雨過鋪至準軌蒙自北站的2公里只有準軌列車;蒙寶線建水至團山間12公里開發(fā)搞旅游外,蒙寶線和草官線的其余區(qū)段均已封存。2017年5月,建水旅游列車的機車和車底曾經(jīng)由蒙寶線回開遠大修。之后因無人維護,路基上草樹瘋長,沿線部分軌道因山體塌方被掩埋,加之近年來一些村民侵限修筑房屋,雖然軌道仍在,但蒙寶線和草官線大部分區(qū)段已不具備通車條件,處于事實上的報廢狀態(tài)。建水旅游列車大修也不得不改用汽車運輸,不再走鐵路了。
2019年11月24日于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