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大家對“買什么都別買保險”有什么看法?問題源自一個保險從業(yè)人員對于保險的吐槽,并發(fā)出了自己的感嘆——買什么都不買保險。
文/ 米蘇就是8爺 @簡七
心血來潮回答了這個問題,先舉個例子:
假設你進入了一個大富翁游戲。
現(xiàn)在你有了30萬,來到了游戲中的一關(guān)。你可以購買一種叫做“反向彩票”的道具,售價300元一張。
- 買
這一關(guān),你不會有什么損失,但也不會得到什么;
- 不買
這一關(guān),99.95%的概率還是什么都不會發(fā)生。但有0.05%的概率,你會投資失敗欠債50萬,而你的口袋中只有30萬。
So, game over……
這樣的“反向彩票”你買不買呢?
這個例子,其實就是在模擬現(xiàn)實中的極端情況。普通人每年在車禍中死亡或重傷的概率并不低于0.05%,一份50w左右保額的意外險也差不多300元左右/年。
所以,回歸保險的本質(zhì),其實就是:
用少量可承受的錢(保費)轉(zhuǎn)移極端條件下自己無法承受的損失(保額)。
但是,在購買保險的過程中被忽悠的例子還是屢見不鮮,今天來說說自己的一些挑選經(jīng)驗,希望對大家有用。
很多愛孩子有孝心的朋友,發(fā)現(xiàn)保險不錯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給孩子買或者給爸媽買。
實際上最應該買保險的是我們這些青壯年,家庭的經(jīng)濟支柱。原因很簡單,我們的“價值”最貴,對家庭的經(jīng)濟貢獻最大,最值得保障。孩子沒有為家庭帶來收入;父母即使沒有退休,未來再為家庭帶來的收入也絕對沒有我們多。
此外,壽險、重疾險年齡越大購買越貴,我們更應該早做配置。同時也因為這個原因,為父母購買壽險、重疾險也非常貴,甚至保費高于保額。超過50歲以上的話,個人只建議買個意外險。
很多人過度追求保障額度和保障范圍大而全,但是這樣帶來的結(jié)果就是保費變成無法承受之重。
個人選擇的是100W意外險+100W壽險+50W重疾險。保費控制在年收入的5%以內(nèi)。
比較傻瓜式的保額計算方法:
壽險、意外險保額大概在年收入的10倍左右;
重疾險保額大概在30-50W左右;
每年消費型保險保費盡量控制在年收入的5%以內(nèi)。如果你實在喜歡買分紅型保險,保費也不要超過收入的10%。
原因有二:
1)國內(nèi)大多分紅險收益坑爹,且容易被營銷人員忽悠。如果真的想細究兩者收益差別的朋友,可以看看我曾經(jīng)的一個計算貼。
《手把手|定期險 vs 終身險,教你明智做選擇!》
回復“保險比較”查看
2)分紅險繳費金額高,壓力大。前面提到重疾險和壽險,年齡越大,購買越貴,所以早做配置比較好。但是因為年輕時收入低,選擇消費型保險壓力小。
原因依舊有二:
1)可以避開營銷人員的忽悠,你懂的。
2)購買方便,而且往往有一些優(yōu)惠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么。順便說說靠譜的第三方保險購買平臺。除了各個保險公司的官網(wǎng)意外,慧擇網(wǎng)、向日葵網(wǎng)、700度、長安e家都是不錯的,此外淘寶也有保險銷售。
如果身體有疾病,買壽險、重疾險建議與線下工作人員聯(lián)系確認。
比如經(jīng)常做飛機的人士,與其每次隨機票買20元的保險,不如一年買個一次性的航空險;
再比如經(jīng)常網(wǎng)購的人,買個網(wǎng)銀安全險花不到100元就能保障幾十萬資金的安全;
還有就是旅游前購買專門的旅游意外險也很有必要,因為一般意外險在許多旅行意外中不適用。
當然,現(xiàn)在互利網(wǎng)上也出現(xiàn)了一些“獵奇”的保險,什么高溫險啦、賞月險啦等等。這些就沒有必要購買了,還是那句話,是不是在保障你無法承受的風險。
挺多想買保險的人會對香港保險感興趣的。香港的保險整體費用的確比大陸低一點,有一大原因是香港人的平均壽命高于大陸。
但是,還是不太建議收入不太高的人來投保:
1)香港保險要去香港面簽,路費是一筆費用;
2)且多為分紅型保費較高;
3)還要承受匯率波動風險,基本保單價值按照美元計算。
關(guān)于香港保險,具體的有興趣再一起討論吧。
以上的內(nèi)容都是針對保障這個方面來談保險的,現(xiàn)在一些值得當做理財產(chǎn)品的投資型保險不在今天的討論范圍中。總結(jié)而言,買保險堅決抓住主要矛盾——用可接受的費用去轉(zhuǎn)移無法承受的風險。
最后放個科普貼,曾經(jīng)張老師來論壇做講座的內(nèi)容,解決了我很多對保險的疑惑。
《七七有料008期:保險記者張翼軫眼中的保險》
回復“保險講座”可以查看
最后,篇幅所限,關(guān)于“為什么要買保險”和“保險里的坑”,歡迎點擊閱讀原文,看看我在知乎上的回答(順便厚顏無恥地求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