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到孩子的某些不盡如人意的表現(xiàn),我們會說他有什么樣的問題,甚至還有個相當時髦的定義—問題兒童,試想一下作為家長的我們被通知孩子犯了什么錯誤,出了什么問題時我們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從人腦的結構來講我們的第一反應很可能就是“戰(zhàn)”或“逃”,在尷尬之余很可能會站在對立面找尋借口,做外歸因。但是當我們被溫和的協(xié)商孩子需要學習或提升的技能時,我們的立場是不是馬上就不一樣了呢?所以,這也是教我們換個角度看待孩子的世界,更好的參與孩子的成長。
透過問題來找到需要學習的技能并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候要多問幾個“Why?”尤其對于復雜的現(xiàn)象,更需要層層剝繭才能找到真相。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或障礙時,我們要觀察引起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呢?(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一些生理問題,這個首先要排除),有時候一個大的問題經(jīng)過拆解,發(fā)現(xiàn)需要練習幾個技能才能徹底解決。
比如,克塞的卷面總是一塌糊涂,書寫不規(guī)整,還總是用橡皮擦,經(jīng)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如果他能夠保證把漢字和字母都寫在規(guī)定的格子里,這個問題可能有所改善,經(jīng)過跟他的溝通,他自己也愿意練習,我們把它起名字“寫在格子里”,當天他寫字他果然就注意了很多,每天我進行考察和提醒,相信到我們約定的那一天他一定會達到他的目標。
而有的小朋友不專心吃飯,父母可以看看吃飯的時候喜歡玩玩具還是看IPAD,找到癥結就可以跟他練習技能解決讓你頭疼的問題了。
有的家長會說我的孩子遇到的問題可沒那么簡單,他在學校是出了名的闖禍大王,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從“友好相處”“別人說話不打斷”“安靜等待”“自己玩一會”等等技能開始練起呢?有些孩子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是否可以從安靜的坐半小時練起?總之只要孩子認同的練習,就會給我們帶來驚喜。
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恐怕最不愛聽到的就是“No”“不要……”“禁止……”尤其是伴隨著責難的口氣,想必大多數(shù)家長都會發(fā)現(xiàn)屢禁不止,越禁越兇!所以當我們把事情換個角度,從不要打架到好好相處,從不要看到電視到專心吃飯,從不要扔東西到請溫柔的放好,世界是不是變美好了很多,孩子可愛了很多!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不止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可能也不是一個技能就能解決的,這時候更需要家長老師或者所有支持者的耐心,和孩子確定首先要學習的技能,“勿以善小而不為”,一步一步的去練習,問題就會一點一點的解決,關鍵是我們開始邁出了第一步,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