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辦公室發(fā)生了件趣事。
隔壁班劉老師發(fā)現(xiàn),有個孩子這學期學習一直不在狀態(tài),喊了父母和孩子一起來辦公室面談。
本意是尋找解決方法,誰知孩子母親一到辦公室就開始指責父親不配合教育,說著說著情緒激動哭了起來。
孩子父親也沒閑著,和老師倒苦水一樣說著母親教育方式太極端。
而本應是主角的孩子尷尬地站在一邊,不知如何是好。
折騰大半天,孩子的事情沒解決,反倒變成了家庭調(diào)解員,劉老師也是哭笑不得。
但這個孩子為什么學習狀態(tài)不好,在這場談話中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面對問題,父母互相指責推諉,甚至在孩子面前互揭老底,一點兒不給對方面子。
這種爭鋒相對的家庭環(huán)境,只會給孩子的教育帶來無窮后患。
為人父母,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它沒有統(tǒng)一的行業(yè)標準,沒有入職培訓,甚至做得是好是壞也沒有嚴格的界定。
就像很多人說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第一次,就難免犯錯。
畢竟,新手父母的育兒方法都是從別人處學來的,用到自己孩子身上,總有“水土不服”的時候。
犯錯不可怕,及時糾正就好。
可家庭教育難就難在,犯錯的結(jié)果往往并不是由犯錯的那個人單獨承擔,而是會影響到伴侶和孩子。
一旦一方犯錯,沒犯錯的那一方很容易就站在道德制高點,覺得自己是被牽連,從而產(chǎn)生抱怨情緒。
從事教育行業(yè)多年,我見過太多有了孩子之后互相嫌棄的夫妻。
自己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可能也并不精通,偏偏覺得是伴侶拖自己后腿。
有個孩子計算常常出錯,反饋給家長。
媽媽當著孩子面就抱怨:“孩子爸爸還是博士學歷,教個計算都教不好。”
誰說讀書好的人就一定會教書呢?可能你自己輔導也同樣沒成效。
也有爸爸和我抱怨:“妻子是全職主婦,就負責在家?guī)Ш⒆?,結(jié)果還帶不好?!?/p>
要知道,帶孩子可不比出去工作輕松。
不要對伴侶有不切實際的教育苛求。
理解、包容、體諒,是新手父母在教育這條路上最需要做到的。
夫妻雙方一定要明確,彼此才是教育戰(zhàn)場上的深度戰(zhàn)略合作伙伴,是綁在一條船上的螞蚱,榮辱與共。
無論是誰在教育上出錯,首先應該是解決問題,再私下對錯誤進行復盤,調(diào)整方式方法。
王夫之說:“身教重于言傳。”
很多孩子身上,都帶有父母的影子。
一旦在孩子懵懂無知的時候,樹立錯誤的范例,后果是很難想象的。
曾經(jīng)有個父親和我說,他沒辦法管孩子的學習,孩子根本不聽他的。
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在推卸責任,了解情況之后,才發(fā)現(xiàn)真的錯怪了這位父親。
原來他的妻子也是個小學老師,時常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孩子父親不懂教育。
每當父親對妻子的教育方式提出一點點疑問時,就會收到一句:“你又不是學教育的,你懂什么?”
久而久之,孩子也學會了這句話。
才三年級的小朋友,面對父親的管教也敢直言:“我媽說你什么都不懂,別管我?!?/p>
這種行為,極大破壞了父親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也直接澆滅了父親的教育熱情。
當教育觀念產(chǎn)生分歧時,夫妻雙方一定要先及時溝通,達成一致,避免在孩子面前爭辯得面紅耳赤。
不要小看孩子,他們聰明且敏感。
有的孩子發(fā)覺父母是因為自己吵架,就會產(chǎn)生自責心理:都怪自己表現(xiàn)不佳才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
這會導致孩子變得自卑膽小、害怕犯錯,甚至產(chǎn)生逃避心理。
有的孩子則能在父母的爭執(zhí)中,發(fā)現(xiàn)對自己有利的一方,找到偷懶的可乘之機。
久而久之,不僅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孩子還可能養(yǎng)成偷奸?;膫€性。
無論是哪種情況,這些壞習慣、壞情緒一旦養(yǎng)成,長大之后就很難再改變了。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不爭一時高下,不給孩子樹立壞榜樣,不要讓孩子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我們常常說,希望孩子成為一個自信開朗、善于交際、情商高超的人。
這些個性特征并不能在日復一日、單調(diào)枯燥的訓話中養(yǎng)成,而要落實在行動上。
父母展現(xiàn)出有愛的家庭氛圍,就是最佳的教育環(huán)境。
這一點上,鄰居夫妻就做得很好。
有一次,孩子媽媽因為誤解孩子沒忍住打了一巴掌,孩子當時叛逆情緒就上來了,一句話不解釋,摔門跑到我家來生悶氣。
媽媽一時也拉不下面子來哄。這個時候,孩子爸爸就發(fā)揮作用了。
他首先安撫了孩子的情緒,幫媽媽承認錯誤,答應孩子會和媽媽溝通,讓媽媽來道歉。
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原諒媽媽這一次的錯誤,體諒媽媽的出發(fā)點是出于愛意。
有了爸爸搭的臺階,孩子與媽媽很快重歸于好,并約法三章下次一定要先了解事實,再付諸行動。
即使爸爸當時并不認同媽媽的做法,但也沒有當面指責,而是第一時間充當溝通橋梁,積極解決問題。
而媽媽在認識到錯誤之后,也迅速調(diào)整心態(tài),和孩子道歉,并制定了合理的對策。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得到了愛的教育,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正確處理情緒、解決問題的方法。
相信他們夫妻私下也會再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談話和復盤,但這也不會影響孩子什么了。
有這樣互相支撐的父母,鄰居孩子自然是越來越自信大方、沉著冷靜,深得親朋好友與老師的夸贊。
父母在尊重、保護對方的前提下開展家庭教育,互相兜底,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夫妻之間,是愛人,是戰(zhàn)友,是要相伴一生的最親密的人。
為了孩子爭鋒相對,甚至感情破裂,百害而無一利。
愛、尊重與包容,是夫妻最應該給予對方的,也是最應該帶給孩子的。
在一個充滿愛意的家庭長大,是孩子一生的鎧甲,是最好的教育。
點個「在看」,希望更多家庭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