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娛樂方式不如現(xiàn)在這么豐富多彩,故而古人一個消磨時光的重要方式就是飲酒。歷史上不少名人都是嗜酒之人,酒量也是非常驚人,在他們眼中,酒實在是一個好東西,開心時,酒可以助興,催生更多的風花雪月與詩詞歌賦,悲傷時,可以借酒澆愁。
竹林七賢各個愛酒如命,陶淵明歸隱時與詩酒為伴,李白更是嗜酒如命,“愁來飲酒兩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滌蕩千古愁,流連白壺飲”。宋朝時也有一人嗜酒如命,他就是辛棄疾。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已歸金國,那時的他是名義上的金國人,然而,辛棄疾心中裝著大宋王朝。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辛棄疾與人一起在山東起兵抗金,次年率軍南歸宋朝,入朝為官,然而,他胸中抱負卻再難有舒展之時,總是被朝廷放到地方上任職,機會沒有上前線的機會,更不要說收復南方。
于是乎,辛棄疾越來越嗜酒,我們也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到許許多多與酒有關(guān)的詩詞句子,“醉里挑燈看劍”,“春色難留,酒杯常淺”,“古來惟有酒偏香”,“少日春懷似酒濃”。然而,過度飲酒終是傷身的。
南宋淳熙十三年,47歲辛棄疾在五年前被人彈劾,離開朝廷,隱居于上饒,他妻子不愿意他終日醉酒,總是不斷的規(guī)勸他愛惜自己身體。
一日,辛棄疾再度喝得酩酊大醉,醒來之后看到墻壁上很多妻子勸誡他不要飲酒的提示,深感對不住妻子,于是寫下一首戒酒詞《定風波》,來討好一下妻子:
(序)大醉歸自葛園,家人有痛飲之戒,故書于壁
昨夜山公倒載歸,兒童應笑醉如泥。試與扶頭渾未醒,休問,夢魂猶在葛家溪。欲覓醉鄉(xiāng)今古路,知處:溫柔東畔白云西。起向綠窗高處看,題遍,劉伶元自有賢妻。
這首詞大意是描寫酒醉之后的狀態(tài)與情景,末尾一句更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抱歉與戒酒的決心,趕緊討好一下妻子“劉伶元自有賢妻”,自己就是那嗜酒不爭氣的劉伶,妻子就是那賢惠的妻子。
戒酒詞寫了,妻子也討好了,但是酒卻沒有戒掉。
淳熙十五年,辛棄疾兩次出山做官,卻都因被人彈劾,不得不再次遠離朝廷,紹熙五年,辛棄疾被罷官回上饒,繼續(xù)過起了隱居生活,文字與酒成了他難以離開的朋友。
兩年后,他妻子又讓他戒酒,他看著酒杯出神,心中十分想喝酒,似乎是酒杯有意在吸引他,他想象自己與酒杯在對話,似乎自己嗜酒的罪魁禍首就是酒杯,于是,在距離上次寫戒酒詞近十年后,辛棄疾又寫下一首戒酒詞《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堅決要戒掉嗜酒這個毛?。?/p>
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氣似奔雷。汝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渾如此,嘆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憑歌舞為媒。算合作平居鴆毒猜。況怨無小大,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與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則須來。”
酒杯是客,辛棄疾是主人,辛棄疾在整首詞中居高臨下,與酒杯進行了一場很有意思的討論。
上片起筆命令酒杯到自己跟前,告訴酒杯,為了自己身體好,以后要戒酒了,更是毫不隱晦地說自己嗜酒之后,身體都變得不好,而這一切,酒杯都是難逃罪責。酒杯雖然給出理由,辛棄疾仍舊心中不快:我當酒杯你是朋友,你還這樣說,簡直薄情。
下片,辛棄疾戒酒決心十分堅定,再次對酒杯進行譴責,堅決要和酒杯斷絕關(guān)系,要酒杯立刻離去,不離開就摔了它。酒杯為了保存自己,只能唯唯諾諾聽從安排,辛棄疾宣告勝利,自己要解救成功了。
辛棄疾也是有意思,明明自己想喝酒,卻賴上酒杯,承認自己愛喝酒有那么難嗎?更搞笑的是,沒過多久,辛棄疾就宣告戒酒失敗,這一次他又找上酒杯,自己認慫,又喝上酒了,并且寫下一首破戒詞《沁園春·城中諸公載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為解,遂破戒一醉,再用韻》:
杯汝知乎,酒泉罷侯,鴟夷乞骸。更高陽入謁,都稱齏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細數(shù)從前,不堪余恨,歲月都將麹蘗埋。君詩好,似提壺卻勸,沽酒何哉。君言病豈無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記醉眠陶令,終全至樂,獨醒屈子,未免沈災。欲聽公言,慚非勇者,司馬家兒解覆杯。還堪笑,借今宵一醉,為故人來。
看完辛棄疾的戒酒經(jīng)歷,是不是感覺到戒酒很難?辛棄疾花了十年十年都沒有戒掉。其實,小佛覺得是辛棄疾戒酒和破戒都很隨意,完全是看他自己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