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平凡的人因理想而偉大;有理想就是一個"大寫的人"。
——流沙河
陳獨秀作為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曾經(jīng)也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五四運動的精神領袖。這樣的人即使后來因政見不合而離開了黨,人生也應當是如意的。但是事實卻是,他自己顛沛流離,而他的三兒子陳松年更是淪落到進了窯廠的地步。
陳松年出生在1910年,當時,他的父母已經(jīng)離異,而他跟著母親生活。直到20世紀30年代時,陳獨秀被國民黨政府判處了十三年有期徒刑,他才在探監(jiān)時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父親。
盡管父子兩人從未相見過,但是人血液里的天性卻迅速把他們聯(lián)系了起來。陳獨秀看著自己這個年輕的兒子,心里非常喜歡,嘴上卻還是拿出了嚴父的模樣,要他經(jīng)得起挫折。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陳松年的人生在見到他之前,就已經(jīng)布滿了挫折。他出生的時候,家里已經(jīng)不再顯赫了,他不像兩個哥哥那樣能一直讀書讀到出國留學,而是連大學都沒上完就不得不離開了學校。但是,陳松年一直非常努力,在社會上努力增進自己的知識,成了一個有擔當?shù)闹R分子,直到在見到父親的那一刻為止,都沒有在任何時刻玷污過父親的名譽。
對于兒子成長的如此優(yōu)秀,陳獨秀是很欣慰的。然而他想不到的是,在他所有的孩子們之中,竟少有人能活到新中國建成的那一天。
最開始死去的那個是陳獨秀的長子,名字叫陳延年。他的名字和陳松年一樣,都寄托著父母長命百歲的期盼。陳延年是個革命志士,死在上海,死于刺殺。當時,陳松年只有17歲,就不得不面對大哥的死亡。
他想和別的哥哥姐姐一起安葬陳延年,可是當時的政府不許。而更殘忍的是,這些人不僅不讓他們給陳延年收尸,甚至還不讓這些血肉至親去探望陳延年的尸體。無奈,他只能和姐姐陳玉瑩一起在大哥遇害的地方燒紙祭奠。
還沒等他們的悲傷平復,陳松年的另一個哥哥陳喬年也遇害了,同樣是上海,也是同樣的原因。接連目睹兩個弟弟的殘酷死去給陳玉瑩的精神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在這樣的重壓之下,她很快精神失常。又過了一段時間之后,這個可憐的姐姐也病死了。
此時的陳松年無比痛苦,但是對于他來說,苦難還遠遠沒有過去。他帶著家里的財產(chǎn)回了老家,把東西放進了鄉(xiāng)下的祠堂里??墒庆籼媚芏氵^怕鬼神的小偷,卻躲不過那些殘忍的日軍,最終,他還是失去了這些財產(chǎn),最后只能來到江津,陪著祖母和父親度過了最后的時光。
然而,這兩位長輩死去之后,陳松年卻連安葬他們的錢都拿不出來,只能把他們留在當?shù)亍?strong>直到抗戰(zhàn)勝利,陳獨秀和他的母親才得以魂歸故鄉(xiāng)。
陳獨秀的一生就此徹底結(jié)束了,可陳松年的還沒有。新中國成立后,他要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父親的身份。陳獨秀是我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可他所犯下的錯誤也非常嚴重,而且,他后來還離開了組織。這么一個身份復雜的人所生下的孩子對于當?shù)氐娜藖碚f,也是復雜的。
而這種復雜就帶來困難。為了生活,陳松年拼命掙錢,干過教師、技師,甚至于最后去做了一個窯廠里的工人。但是他始終都知道,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就一定要讀書。不管生活多么困難,他都和妻子一起咬著牙供應四個孩子的學費,讓他們念書學知識。
1958年,主席來到了安慶市。而這里就是陳獨秀的故居。早在1937年,主席和總理就多次說過希望陳獨秀回到組織,可是一直被他拒絕了。然而無論如何,他依然是一個為革命做出過貢獻的人。
于是,主席來到這里之后,想要看一看他的孩子們。而當時的陳松年正在窯廠里干活,主席聽說以后感覺到非常難過,就決定批示每個月給他30元的生活補助。當時的三十元雖然聽起來不多,但已經(jīng)足夠讓陳松年喘一大口氣,供應起四個孩子的生活了。
后來,陳松年還當上了當?shù)氐恼f(xié)常委。直到暮年為止,平時只要有機會,陳松年就一定會在每年來到父親墳前一趟,給父親掃墓。而這個坎坷一生的人最終還是得到了安穩(wěn)而平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