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三十剛出頭的女子,這個年齡且不說如花似玉,也應(yīng)該是精力充沛的時候。這位姑娘確實也是面帶桃花,不過這個面帶桃花不似正常的白里透紅,而似胭脂涂抹上去的,輕輕的撒在小臉蛋上似的。這個只要是我們中醫(yī)學(xué)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它不是一個正常的顏色。
中醫(yī)學(xué)根植于中國文化,而中國文化講究含蓄,所以我們的美女出場經(jīng)常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那種。
正如我們的《黃帝內(nèi)經(jīng)》所描述“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加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 。
其所謂的“五色精微象見”,其實就是五種本色直接顯現(xiàn)出來,一個人的壽命也就不長了,雖然有點夸張,但是這種顏色凸顯出來,確實是病情比較重的。因此我們常常會聽到別人調(diào)侃人的話,比如“你這個印堂發(fā)黑啊,要倒大霉啦”,其實那真的只是人家生病了而已。
這個面色泛紅,如粉鋪面,主要集中在兩顴部,中醫(yī)里面有個名詞叫做“戴陽”,這個戴字很形象,戴陽就好比是陽氣像帽子一樣戴在頭面上,風(fēng)一吹就掉了。也就是說這種陽氣是沒有根的。
這個姑娘,除了這個面如妝以外,還有點精神亢奮。病人主要的癥狀是喘憋,稍一加大活動量就喘憋氣促厲害,除此之外還有胸悶,頭暈,口干,尿少,舌紅,苔白,舌有齒痕,舌面有淺裂紋,脈沉弱澀,還有就是自覺頭頂發(fā)熱。
患者西醫(yī)明確診斷是一個原發(fā)性肺動脈高壓,經(jīng)常去阜外醫(yī)院輸液,長期以來門診服用著西地那非片這個藥,說西地那非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說那藥其實就是“偉哥”估計有很多人就知道了,其實這藥不僅有那方面的作用,關(guān)鍵是它還能降肺動脈壓,所以就用在這了。不然有的人還不理解,一個大姑娘家吃啥“偉哥”啊。
我起初從患者虛陽上浮、肺胃陰虛入手,擬從中州伏藏陽氣,下焦接引陽氣,選用炙甘草湯合祝氏附子磁石溫潛法,處方:桂枝12g、白芍24g、大棗30g、甘草15g、炮姜9g、附子6g、磁石30g、阿膠10g、地黃15g、麥冬24g、火麻仁9g、玉竹15g、雞內(nèi)金10g、馬齒莧30g、蘆根30g,顆粒劑,4劑,水沖服,日一劑。
附子磁石溫潛以降在上之陽;炙甘草湯變炙甘草為生甘草為補而兼清虛熱之用;恐生姜之散耗傷陽氣,變炮姜之溫守;加玉竹、蘆根亦為清潤寧心;馬齒莧酸寒亦欲配伍白芍擴大其酸涼收斂之性,以收攝上焦浮陽;雞內(nèi)金順降陽明,以開陽入之路。
處處留心用藥,誰知藥進四劑,如石沉大海。
為什么沒有效果呢?
思索之時,患者旁邊的一個小電風(fēng)扇吸引了我,我說“這個干啥用,這不是開著空調(diào)么,這小電扇能干啥”?;颊唢L(fēng)風(fēng)火火的說“這個是她用來吹頭的,特別是頭頂,一年四季特別熱,經(jīng)常拿這個吹吹頭頂”。
思維的火花再一次擦亮了,我想這個不就是風(fēng)引湯證么!
“至高之巔,唯風(fēng)可到”,顛頂之熱氣如此之甚,況陽明之燥土也甚,以陽明之熱土從中州伏藏陽氣,真可謂是“異想天開”。何況這火本身不是什么邪氣,“氣有余才是邪火”,此人氣非有余,實乃不足,所以這火本就只是人身之氣,只是方向不對,都上頭了,下去不得。如此一來,治法就有了,改變此風(fēng)熱之方向不就可以了么。好個風(fēng)引湯,不正是引風(fēng)湯么。思索至此,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去開這處方了。
于是處方:干姜24g、桂枝18g、附子12g、生龍骨24g、生牡蠣12g、生寒水石36g、滑石36g、赤石脂36g、紫石英36g、生石膏36g、磁石36g、甘草12g、生地黃45g、玉竹15g。3劑,顆粒劑,水沖服,日一劑。
藥進3劑,諸癥果然明顯改善,喘憋氣促明顯好轉(zhuǎn),患者也不似之前那般躁動不安了,雖然有時還是對著頭吹個電風(fēng)扇,但已然感覺頭頂那個熱可以接受了。出院后患者繼續(xù)服用上方14劑后,癥狀明顯改善,頭頂之熱幾乎已經(jīng)除盡,自然也不用小風(fēng)扇吹了。于是予以調(diào)整處方為金匱腎氣丸加湯劑炙甘草湯,患者病情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控制尚可。雖后來病人因不愿長期服用中藥,之后便不了了之了。
風(fēng)引湯原來有六種石頭,因為藥房沒有白石脂,用磁石代替,原方尚有大黃,余以為大黃是為降陽而設(shè),通腹降濁,去除陽降道路之障礙,與我初診方中雞內(nèi)金助陽明降是一個思路。只是我考慮患者陽明無濁邪阻滯,故而棄之不用,至于加附子仍為溫潛陽氣,生地黃、玉竹當時只是考慮以清潤涼血寧心而已。
風(fēng)引湯原文說是用來在“除熱癱癇”,后世大都用來治療抽搐癲癇等證。我用此方當時只從“引風(fēng)”上考慮,豈料效果非比尋常。
后來我再分析此方,將其拆分為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大黃甘草湯、以及干姜和六種石頭方。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本就是張仲景用來治療火逆等導(dǎo)致陽氣浮越而煩躁的。大黃如我前文所述是用來降陽明的,干姜我想是守中焦之陽的。
最難解釋的是六種石頭,而且還是寒熱并用的。這個問題確實也讓我疑惑了不久。后來我還是從引風(fēng)入手,“風(fēng)為萬物之長”,風(fēng)對應(yīng)于人身只是陽氣而已,所以引風(fēng)無非是導(dǎo)引正常的陽氣運行而已。
那么我們來看這六種石頭,石頭五行屬金,與對應(yīng)的風(fēng)陽屬性為木,正好是相克的。用相克的金來擋住逆亂的風(fēng)陽當然是可以理解的。那為什么要用六種呢?學(xué)過一點《易學(xué)》的很容易想到這是六合,宇宙不離六合,即引申到所謂東西南北上下六方。那么是怎么對應(yīng)的呢,想到這是不是很興奮呢!
先從簡單的來分析,石膏不用說歸屬于西方,我們有白虎湯作證。寒水石不用說,自然是北方,一看這名字也跑不了,寒水當然是北方了。紫石英,自然是南方,《易經(jīng)》紫色對應(yīng)是離卦,離卦位居南方?;瘹w屬于哪呢?滑石是已知最軟的礦物,我將其歸于東方,因為滑石主要作用是用來利竅的,符合東方風(fēng)木疏通的屬性,另外滑石古本草記載其是酸寒屬性,酸入東方,所以我將其歸屬于東方。
那么剩下的只有兩個石脂了,一個赤石脂,一個白石脂,自然歸屬于上下,赤石脂自然屬上,白石脂屬下,二物都是收澀之品,顯然風(fēng)陽欲從下走,赤石脂收澀不使其下,風(fēng)陽欲從上走,白石脂收澀不使其上,務(wù)必要將陽氣收澀在這中土之里。所以我后來選用磁石代替白石脂,亦是取其收攝在上之陽氣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