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不但講求表現(xiàn)形式,更重要的是注重精神內(nèi)涵。如今的茶道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備茶品飲之道,二是思想內(nèi)涵。當品茶至一定境界,從生理感受上升到心里感受,再上升到精神感受之后,我們便可以進入茶道修行的境界。就中國的茶道而言,就是要求“和、靜、怡、真”這四個字,而其中的“靜”,就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則。
老子曾說:“至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绷硗猓f子也說過:“圣人之心,靜,天地之鑒也,萬物主鏡?!庇纱丝磥恚锨f學派的“虛靜觀復法”是人們修心養(yǎng)性、體悟人生的無上妙法,而中國的茶道也正是通過這一法則達到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
靜與美相得益彰。古往今來,無論是高僧、羽士還是儒生,都把“靜”作為茶道修習的必經(jīng)大道。因為靜則明,靜則虛,靜可內(nèi)斂含藏,靜可虛懷若谷,靜可洞察明澈,靜可體道入微,因而可以說,“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古往今來的人在茶道中獲得了愉悅之感,也自然體悟到了茶的美感。
中華茶道不僅是要修習者獲得身心的愉悅,提升自我的境界,還是修習者尋回迷失自我的必由之路。無論是煮水,還是泡茶、分茶、品茶,都給人們營造出一個無比溫馨祥和的氛圍,沒有紛爭,沒有喧囂,一切皆化為靜謐之光,讓品茶者的心靈在這種靜中顯得空明澄澈,精神得以凈化并升華,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虛靜”狀態(tài)。
“圣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痹诓璧乐?,只有將守靜進行到純篤的程度,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世間萬物的本來面目。而在修習茶道的過程中保持心靜,修習者就可以放下心中的私心雜念,就可以變得襟懷寬廣。茶道正是通過茶事創(chuàng)造一種寧靜的氛圍和一個空靈虛靜的心境,當茶的清香靜靜地浸潤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個角落的時候,你的心靈便在這種虛靜中顯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虛靜中升華凈化,你將在虛靜中與大自然融涵玄會,達到“天人合一”的“天樂”境界。
得一靜字,便可洞察萬物、思如界云、心中常樂,道家主靜,儒家主靜,佛家同樣主靜。由此看來,“靜”的確稱得上是中國茶道修習的重要法則,在寂靜的環(huán)境中煮水,聽山泉水被煮沸發(fā)出的聲響;將沸水沖人杯中,看茶葉起起伏伏,無聲地翻騰;細品茶湯,感受茶汁滑過喉嚨的柔滑感覺;觀香氣裊裊,琴聲悠悠,體悟茶道帶給人們深邃的內(nèi)涵。也便是“靜”的妙處,心靜,神靜,萬事萬物的細微聲音才更加凸顯,我們的頭腦才會變得更為清明。
鏡能照面,茶能照心。茶本世間俗物,心靜而茶愈美。因茶而忘俗,因心而忘茶,因道而忘心。